人力資源教育性開發

人力資源教育性開發

人力資源的教育性開發指的是通過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理想、鍛鍊意志等活動來提高人的才能和激發其活力的一項活動。開發的目的是使勞動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開發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廣義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親職教育、政府教育等等。人力資源教育性開發的3種類型:基礎教育開發、職業技術教育開發、高等教育開發。中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對企業來說,人力資源太容易獲取了,然而,我們企業普遍偏低的人力資源質量卻是無法通過人力資源的數量來替代的。因而,現代企業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使用和開發,不斷探索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與方略,成為現代企業謀求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問題。

基礎教育

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普及義務教育。
加快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主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力學機制和辦學模式,逐步形成政府辦學為主與社會各界參與辦學相結合的體制。
增加投資,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
提高師資素質,建立一支合格的基礎教育師資隊伍。
繼續實施“希望工程”。

職業技術教育

人力資源教育性開發中小企業人力開發模型
1)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初級職業技術教育。
中級職業技術教育。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2)就業前後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及特點:
就業前職業技術教育開發主要內容是:
政治品德教育;
文化知識教育;
專業技術教育;
基本技能的操作訓練。
就業後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

教育對象的專一性和複雜性,複雜性主要表現在:年齡的複雜性、文化的複雜性、經歷的複雜性、專業的複雜性。
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教育形式的靈活多樣性。
教育的長期性與速成性相結合。

高等教育

1)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積極參與、各方面聯合辦學的體制。

2)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的規格和模式。

高等教育就注重培養以下各類人才:

培養高水平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
培養高層次的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實現途徑:逐步實現高級經營管理人員職業化;改革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強化理論聯繫實際;有計畫的開展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教育,加快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
培養高級農業專門人才。

分層次開發

人力資源教育性開發女性人力資源的社會開發模式
(一)培養性開發:對職工進行文化技術教育,應按不同對象進行培訓式開發。
1.管理人員培訓。管理人員有好幾類,比如在企業,就有廠一級和車間一級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還有工段組的管理人員。無論那一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對企業成敗關係都很大,都要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文化、業務、管理水平,都要對他們進行輪訓。對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也同樣要進行培訓。
2.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工程技術人員是職工隊伍中一支重要力量。要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要注意針對性,對老專家要補新,通過一定的方式,使老專家掌握更新的科技知識,對中青年技術人員要補專,通過培訓等方法,使他們掌握的科技知識更深一些。
3.一般職員培訓。一般職員是職工隊伍中主體部分。在企業,一般職員是企業物質產品的直接生產者;在機關事業單位,他們也是工作在“第一線或基層”的公務人員。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文化技術素質十分重要。對理論水平、文化水平不高的或技術等級不合要求的要給他們補補課。對於處在關鍵崗位的,或從事較複雜技術工作的職工,要進行重點培訓。
(二)使用性開發:對現有人力資源作到量才使用,做到人盡其才,專業對口,發揮特長,各得其所。
1.科學設計崗位與職務:一個組織由於其總任務決定了其內部存在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對於勞動者而言,就是不同的職務。一個單位的工作崗位、職務,需要人來從事,因此,應該掌握這些崗位、職務對人的各種要求。首先要建立工作規範,然後確定從事這種工作的人應當具備的生理、心理能力與現實的技能和操作經驗等,並制定出一定的項目與指標,作為這個職務用人的標準。
2.合理配備人員:人員配備的一般原則是“把適當的人放到適當的位置上”,或者“在適當的位置上安排適當的人。”
具體地說,人員配備要依照以下原則進行:滿足需要、發揮能力、節約人員、靈活出入,即根據單位內部各個崗位對不同人力資源的要求,挑選和安排人員,同時要注意發揮人的能力,根據人所具備的工作能力,特別是智力水平安排合適的工作。根據崗位需要挑選人,一般不會發生低質量勞動力乾高質量工作的問題;而發揮人的能力,根據勞動者的能力水平安排工作,又不會產生高質量的勞動力乾低質量工作的現象。這兩種現象都避免了,才是適當的人在適當的位置。
3.選擇合理的用工制度。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一種固定工為主,包括臨時工外包工季節工輪換工以及其他形式的勞動用工制度。我國過去在用工制度方面控制過死,企業單位難於按照需要適時、適量、適質地從社會上取得人力資源。目前,各地勞動人事部門都在探索,進行勞動契約制,最佳化勞動組合制,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人才市場等方面的改革,已建立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符合企業單位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政策性開發:通過制定各種獎勵、工資、提拔晉升等制度,建立起激勵機制,激勵人們發揮自己的潛能,使他們努力成才、刻苦成才。

戰略方針

方略一:社會開發與自我開發相結合。
社會開發是指充分利用社會現有人力資源為本部門服務,是從社會直接引進人才、使用人才,社會開發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一條重要途徑,而且是花錢少、見效快、其特點為人才多樣性,收益大。

方略二:管理人才開發與專業技術人才開發相結合。
企業需要的技術已不是簡單技術、單項技術,而是合成技術,專業技術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無法代替。企業越來越需要一批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的合理結構組合。決不能忽視人才整體的合理組合和搭配。

方略三:物質資源開發與精神資源開發相結合。
人才資源具有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即生理需求、生活保障方面的需求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因此,企業必須處理好人的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的辯證關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滿足人才兩方面的需求,把人才的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有機結合起來,義利並舉,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發展。

方略四:個體資源開發與群體資源開發相結合。
要尊重人才個體的獨立人格,鼓勵其個性的發揮,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群體資源的開發既包括群體內個體資源的合理配置、最佳化組合,也包括培育優秀的團隊意識。企業在人才資源開發過程中,要把個體資源開發同群體資源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強大的現代企業團隊。

方略五:教育性開發與使用性開發相結合。
教育性開發,是指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活動,其內容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業務知識及技能培訓等。方法有“送出去”或“請進來”,既可離崗,也可在職。使用性開發是相對人才教育性開發而言的,是指在實踐中培養和鍛鍊人才。企業管理者應大膽使用人才,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

方略六:政策性開發與情感性開發相結合。
政策性開發,主要指人才培養、成長過程中的政策導向問題。人才的情感性開發,是指培育人才成長的情感環境問題。一個缺少人情味,人際關係存在嚴重隔閡的組織,是不利於人才成長發展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