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文學

京族約12000人(1982),聚居在中國南海北部灣地區,即廣西防城的巫頭、山心、尾三個小島,也散居於附近的一些大陸村鎮。主要從事海上捕魚,兼種一些田地或從事製鹽。有本民族語言和土俗字,語言系屬尚未確定,很早就通用漢文。

正文

京族口頭文學有民歌、神話、傳說、故事、童話等。
京族民歌以語言分,有京語民歌和漢語民歌。京語民歌曲調有30多種,其歌詞為六、八言。因此,京家稱之為“唱六八”。其格律:每兩句為一個單元,上句六言,下句八言,每篇常為四句、六句到八句,也可連若干雙句為長歌。每一單元內,上句末字(即第六字)與下句句中第六字押腰韻,稱為“六六腰韻”;相鄰兩個單元之間,上一單元下句末字(即第八字),與下一單元上句末字(即第六字)押腳韻,稱為“八六腳韻”;聯綿接續,如環似鏈,稱為“六六、八六環鏈腰腳韻”。例如“祝賀四姓相逢,桃花蘭花開同一家;祝賀四姓親家,媳賢婿好爸媽得養”(譯文遵循原歌格律)。
京族漢語民歌用漢語粵方言(當地稱為“白話”)和“白話山歌”曲調唱,七言四句(第一句亦可用三言),雙句押腳韻。
京族民歌反映了京家海島風光和海上捕魚生活,內容有禮俗歌、盤問歌、敘事歌、苦歌、兒歌、情歌、海歌、唱哈詞等。唱哈詞在京族民族節日──唱哈節中,由哈妹(女歌手)在哈亭演唱。哈亭,即歌亭。唱哈節,即唱歌節。包括祭神、祀祖、唱歌三項活動。哈妹所唱的唱哈詞有:《京漢結義歌》等歌唱民族團結與友誼;《千里念》等為情歌;有《劉平、楊禮結義》、《宋珍與陳菊花》等敘事長歌;此外有的民歌還將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赤壁懷古》等漢族古典詩詞譯成京語,用“唱六八”曲調演唱。海歌,詠唱海上的景物,歌聲高亢,曲調猶如波峰浪谷,高低起伏。
京族口頭文學中的散文作品,有山水傳說《三島傳奇》,風物傳說《獨弦琴的聲音》,海上動植物故事《山欖探海》、 《海龍王開大會》、 《白牛魚的故事》等。機智人物故事有《計叔》等。
當代京族作家李英敏的主要作品有電影《南島風雲》、《椰林曲》、《十天》,短篇小說集《椰風蕉雨》,散文集《五月的鮮花》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