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唱哈節

長哈節活動分為四個部分,即迎神、祭神、入席唱哈和送神。 唱哈的主要角色有“哈哥”一人,“哈妹”兩人。

“哈”或“唱哈”。京語意即“唱歌”,“唱哈節”即“唱歌節”。哈節的具體日期各地有所不同,萬尾、巫頭兩島在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在八月初十,紅坎村在正月十五日。各地都建有占為唱哈用的“哈亭”,哈亭的正堂內,供奉鎮海大王等護島神的神位和京族各姓祖先牌位。
長哈節活動分為四個部分,即迎神、祭神、入席唱哈和送神。迎神:在唱哈前一天,由成年男子列隊,棉對大海,擊鼓吹樂,燒香喃神,將本村信奉的“鎮海大王”、“花婆”等神及各姓祖先先接入哈亭就位。祭神:在迎神後當天下午3時左右舉行。人人入席唱哈:祭神後,凡是本地京族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便有資格入席參加唱哈。送神:唱哈結束後便送神,送神結束,唱哈便告結束。
   整個節日的主要活動項目就是唱哈。唱哈的主要角色有“哈哥”一人,“哈妹”兩人。演唱時,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中間,手裡拿兩片小竹片,一邊唱一邊搖擺地敲:拌唱的哈妹坐在旁邊地上,兩手敲竹製的椰子和之。哈妹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調撥三弦琴。如此一唱一和一伴奏,使歌聲、琴聲、竹梆聲融為一體,十分悅耳動聽,唱哈的曲調有30 余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