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小說

京味小說

“京味兒”濃郁的小說以老舍和當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老舍聚集其在北京的生活經驗寫大小雜院、四合院和胡同,寫市民世俗生活所呈現的意趣風致,寫斑駁破敗仍不失雍容氣度的文化情趣,還有那構成古城景觀的各種職業活動和尋常瑣事,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北京風俗畫卷。這畫卷洋溢濃郁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學價值。

概述

京味小說代表作京味小說代表作
京味是一種風格現象,那么京味小說可謂是這種風格現象的表現形式。研究者認為“這類作品多衍生於北京作家之手又多以北京人的生活為反映對象,顯示出一種與獨特的北京文化氛圍絕頂契合的審美品位,因之被稱為京味小說。”

京味小說構成因素

第一,小說中的人物語言,描寫敘述語言都採用了北京話
第二,北京特定的城市環境成為京味小說中所特有的大環境。
第三,京味小說的表現對象,是特定的都市民眾。

京味小說的標準

第一,用北京話寫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事這是京味小說最起碼的題材標準。
第二,寫出濃郁、具體的北京風土習俗和人情世態。
第三,寫出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積澱,寫出北京人的精神、氣質和性格上的內在特徵。

發展脈絡

奠基人蔡友梅

蔡友梅合理的提取了北京話的精華,並且結合北京旗人更為純正的京味語言,更完美的反應了北京生活,也使得京味更加地道。例如《綢緞莊》中做了自己的創作說明:“一宗白話小說上,就短不了用北京的土語。可是白話小說上,往往有用句俗語,比文化俏皮。小說這宗玩意兒,雖說以懲惡勸善為宗旨,也得興趣淋漓才好。
蔡友梅的京味小說內容精彩,主要描寫北京的下層市民,展現他們的生活。作品主題反映的是一種強烈的市民意識和觀念。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城市中的墮落分子都是蔡友梅的主要描寫對象。

老舍與京味小說

老舍老舍
老舍在京味小說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是京味小說進入新時期的代表作家。老舍一生創作了很多京味小說,例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我這一輩子》等等。濃郁的北京風味,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人情世態和詼諧的語言風格,都成了老舍京味小說的典範。老舍成就了京味小說也為其發展注入了活力。北京
老舍京味小說採用的環境背景是北京城,人物形象都選用北京城中的小市民形象,幽默的人物言與敘述語言成了老舍小說的一大特色。
老舍京味小說的藝術風格:
首先,取材特色,老舍的京味小說作品都是寫北京城的。
其次,老舍在描寫北京人的生活時揭示了人們的文化心理。
第三,京味小說創作時追求幽默,也使得京味小說更具韻味。
老舍在京味小說上的成就使得京味小說進入了新時期,是京味小說的典範,其京味小說即成熟又正宗。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京味小說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文化在小說中有了新的倡導,這也推動了京味小說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這一時期的京味小說大多師承了老舍的風格,這種對老舍的模仿而創作的京味小說現象,在文學界引起了很高的重視。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京味小說作家,例如劉心武鄧友梅鐵凝劉一達等等。後來還出現了幽默派代表作家王朔趙趙等。
這一時期的京味小說在繼承了老舍風格的同時又有了獨特的風格創新,京味小說的特點由空間、人物和語言三大要素構成。想像也在小說中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北京和北京人物形象都屬於想像的產物。
這一時期的京味小說老年人物形象成了描寫的重點。《話說陶然亭》、《找樂》、《尋找畫兒韓》寫的都是老人。主要描寫他們養鳥、唱戲等。
這一時期的京味小說“京白”化的語言超越了以前,在繼承的同時更多的是運用底層市民的方言來展示人物,講述人物。

影響

獨特的京味與影響力。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豐富,民族傳統特點突出,影響了在這裡生活的市民以及作家。
北京語言的魅力。京味語言的幽默在京味小說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京作家隊伍的強大。眾多京味小說作家生活在北京,寫北京,這些條件有助於京味小說的推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