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

最早出現在中世紀城市中,形成了特定的人群,他們在經濟上並不窮困,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類人。"小市民"現在大多是指自私自利、只考慮眼前自身利益、斤斤計較、愛嚼舌根、冷酷麻木的人,人性的諸多弱點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高爾基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庭,由於父母早亡,他十歲時便出外謀生,到處流浪,當過鞋店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給富農扛過活,乾過鐵路工人、麵包工人、看門人、園丁……這在小說《童年》里都有反映。

基本信息

古意中的概念

古意指城市中占有少量生產資料或財產的居民。如小手工業者﹑小商人等。

目前現實中的概念

定義

“小市民”這一概念指包括小商人、小官吏、手工業者、一般城市居民等在內的社會階層,同時也指這個社會階層所擁有的道德原則與思想意識,通常表現為政治上動搖變節,思想上自私自利,作風上明哲保身。害怕現實中的任何變動,竭力維持寧靜安逸的無聊生活。另外只顧眼前利益和自家的日子,鼠目寸光,斤斤計較,道聽途說,七嘴八舌等都是其特點。不是專指窮人,主要區別是在心態上。市民若分大小,只能是分成大氣度,小氣度(小心眼,小算計)。

特點

以“自我”為核心的、以最簡單的原始直覺、原始反應為基礎的低級的心理狀態的總和。

表象

行為的簡單性

生活方式的簡單決定了“小市民”這一類人的行為的簡單。他們行為缺乏周密的、理智的考慮,有時還表現出一種“天真的幼稚”和“可笑的誠實”。社會行為,不分地點、時間、場合,也不考慮後果,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怎么乾就怎么乾。在這種簡單的行為中又滲透了一種盲目性的頑固,又象小孩似地任性,像老年人的那種執拗,有時還表現出一種不可抑制的衝動性。有時,自己的行為傷害了他人,自己甚至不知道。當發現自己的行為作了有損於他人的事以後,在簡單地作了一番良心上的自我責備以後,更多的則是千方百計為自己辯護和開脫,甚至將責任推到受損的一方。

濃厚的嫉妒心

心胸狹窄,容不得他(她)人比自己強,這種人一旦發現別人比自己強(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就感到難受、痛苦和很不自在,有時行為上的表現就象坐在針氈上似地,顯得坐立不安。尤其是當他(她)在潛意識中感覺到他人的長處可能會“損害”到自己切身利益時,這種人就會以一種攻擊性的行為對付妒嫉的對象。

狹隘的利己心

利己。這種類型的人喜歡沾點小便宜,缺乏長遠的考慮。生活的主要內容,始終只是為自己,言與行從不為他人考慮,也不會自己長遠去著想,總是與滿足於自己眼前利益、暫時利益聯繫在一起的。正因為如此的“小家之氣”,因而這種人的人際關係不好,人緣很差,人們往往對這類的“小市民”所採取的是敬而遠之態度。

濃厚的虛榮心

虛榮心強,愛臉皮,喜歡講面子。為了臉皮,有時會說點謊話,有時則自欺自慰,有時則會打腫臉充胖子,甚至犧牲一點自己的利益,但是,伴隨的是“止不住的後悔”和“不斷的內心痛苦鬥爭”。作為一種心理補償,這種人會到處宣揚自己如何為他人做好事,這種宣揚有時會使他人達到令人生煩的地步。有時,為了彌補這點點“損失”,會作一些更加得不償失的事。一旦失敗,就認為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而為了臉皮,即使是自己做錯了的事,只要不是被他人明確無誤地抓住,那就非得要低賴不可,來一個死不認帳。

情緒的多變性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喜時鬧,時哭時笑,風風雨雨,始終讓人捉模不透。多變而不穩定的情緒是【小市民】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情緒的多變性沒有時空的限止,也不受群體規範的影響和制約,帶有強烈的個人的隨意性和宣洩性。因而他(她)們的內心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不幸的和痛苦的。他們很少有什麼真正幸福和快樂的時候,即使有也是短暫的。

【小市民】總是千方百計地自尋煩惱,總是與自己過不去。為什麼?因為他(她)們總是為自己提出無數的不切實際和不能達到的生活目標,然而因為自己缺乏足夠的適應社會的能力而無法達到。因此,在他(她)們的生活途中挫折多於滿足,失敗多於成功。

文學作品

俄國4幕正劇。M.高爾基作於1901年。由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劇本描寫了以別斯謝苗諾夫為一家之主的一個小市民家庭的紛爭。別斯謝苗諾夫想按自己的意志統治全家。但他的女兒國小教師塔季雅娜、兒子大學生彼得都有了自己的追求,別斯謝苗諾夫的養子、火車司機尼爾更是與這個小市民家庭格格不入。別斯謝苗諾夫寄希望於兒子彼得,但彼得也使別斯謝苗諾夫傷透腦筋。劇本通過別斯謝苗諾夫一家的種種糾葛,揭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種種社會力量之間的衝突,特別揭示了以尼爾為代表的俄國新生力量的崛起。尼爾也成了世界戲劇文學中第一個具有階級自主意識的產業工人形象。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是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的筆名,是俄國沙皇后期和蘇聯初期的著名作家,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政治活動家。高爾基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庭,由於父母早亡,他十歲時便出外謀生,到處流浪,當過鞋店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給富農扛過活,乾過鐵路工人、麵包工人、看門人、園丁……這在小說《童年》里都有反映。在饑寒交迫的生活中,高爾基通過頑強自學,掌握了歐洲古典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只上過兩年國小的高爾基在24歲那年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刊登在《高加索日報》上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

高爾基的主要作品有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小市民》(戲劇)、《底層》(戲劇)、長篇小說《母親》(1906)、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童年》和《人間》(1913~1916)《我的大學》(1922--1923)以及最後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巨著《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等。總之,高爾基留下了大量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和書信、政論文章等。 尤其是1901年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徵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並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