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亦悲幾度秋

亦喜亦悲幾度秋

《亦喜亦悲幾度秋》是木下惠介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由高峰秀子主演,佐田啟二等共演,於1957年10月1日在日本上映 。 影片描繪了一個輾轉日本各地的燈塔員家庭。雖然也有過爭吵和不幸,但夫婦兩人在長年累月的相互扶持中形成了深厚的依戀和默契,而子女也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伴隨著對這個特殊而又普通的家庭的刻畫,影片反映出日本近現代史上的各個重要時期,展現出日本各處的地方自然風光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高峰秀子有澤清子
佐田啟二有澤四郎簡介 Kiyoko's husband
中村嘉葎雄有沢光太郎
桂木洋子藤井たつ子
田村高廣野津
三井弘次金牧次席
井川邦子鈴木次席之妻
夏川靜江名取夫人
有澤正子有沢雪野
伊藤弘子真砂子
明石潮--
北龍二--
Takashi Miki--
仲谷升名取進吾
坂本武郵局局長
櫻睦子金牧次席之妻

職員表

導演木下惠介
編劇木下惠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劇情簡介

1932年,新婚的年輕燈塔員有澤四郎帶著妻子清子到東京灣的觀音崎燈塔赴任。不久後他們轉到北海道的石狩燈塔,清子在那裡誕下了長女雪野和長子光太郎。1937年,一家人來到荒島上的女島燈塔,夫妻間的爭吵漸漸多了起來。年輕的燈塔員野津愛上了燈塔長的女兒真砂子,而對方卻不願嫁給燈塔員。1941年,一家搬到彈崎燈塔,有澤升任副燈塔長。1945年,他們來到前崎燈塔,結識了到此避難的名取夫人。野津偕妻子真砂子也來此赴任。許多燈塔員在轟炸中死去。數年後,一家人遷至三重縣燈塔,雪野去東京讀書。1953年,他們來到木島燈塔,考大學失敗的光太郎不幸身亡。歲月流失,有澤成了御前崎燈塔的燈塔長,雪野和名取家的長子結婚,小夫婦坐船前往開羅。四郎和清子點亮了燈塔,為女兒祝福……

導演生平

日本電影導演,編劇。本名木下正吉,1912年12月5日生於靜岡縣松市。弟弟是作曲家的木下忠司,妹妹是編劇楠田芳子。曾就讀於東方照相學校,1933年進入松竹電影公司任攝影助手。1936年轉入導演部任助理導演。1943年成為導演,拍攝了第一部影片《熱鬧的碼頭》。同年著名的黑澤明登上日本影壇。1946年導演的《大曾根家的早晨》是其成名之作,被《電影旬報》評為當年1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1954年自編自導的《二十四隻眼睛》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影片描述了12個孩子與女教師之間的感情,影片將個人的悲劇融入了歷史的悲劇之中,導演手法樸實﹑細膩而富於抒情性。該片獲《電影旬報》評選的當年1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電影導演獎以及《每日新聞》電影獎的導演獎﹑編劇獎和電影作品獎。1951年(昭和26年)發表戰後第一個的長篇彩色電影《卡門返鄉》。1964年辭職松竹,進入電視界。創辦“木下惠介劇場”,同時製作電視連續劇。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1958年執導的《楢山節考》,影片講述了因貧窮而拋棄老人的古老傳說。該片全部用布景拍攝,具有日本歌舞伎的獨特韻味,獲《電影旬報》當年1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和電影導演獎。1964年後主要從事電視劇的創作,近年又拍攝了反映當代日本社會問題的影片《衝動殺人,兒子啊》(1979)﹑《父親啊!母親啊!》(1980)等,獲較高評價。其主要作品還有﹕《破戒》(1948)﹑《破太鼓》(1949)﹑《卡門返鄉》(1951)﹑《日本的悲劇》(1953)﹑《女之園》(1954)﹑《野菊如君》(1955)﹑《亦喜亦悲幾度秋》(1957)﹑《笛吹川》(1960)﹑《永生的人》(1961)﹑《香華》(1964)等。1977年(昭和52年)授予紫色綬獎章。1984年(昭和 59 年)授予功勞四等級旭日小綬章。1998年12月30日因腦塞在東京都港區家中逝世。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日本1957年10月1日
製作/發行製作公司發行公司
Shochiku Ofuna[日本]松竹株式會社[日本](1957) (Japa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