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威農少女

亞威農少女

畢卡索的一副畫過去的畫家都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畫的只是立體的一面。立體主義則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事物,他們從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並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領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卡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畫家把這五個人物不同側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單一的一個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進行了結構上的組合。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基本信息

作品賞析

全新角度

亞威農少女亞威農少女

過去的畫家都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畫的只是立體的一面。立體主義則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現事物,他們從幾個角度去觀察,從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並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亞威農少女》中,五個裸女的色調以藍色背景來映襯,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沒有遠近的感覺,人物是由幾何形體組合而成的。

表現手法

亞威農少女亞威農少女

畫家把這五個人物不同側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單一的一個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進行了結構上的組合。看上去,就好像他把五個人的身體先分解成了單純的幾何形體和靈活多變、層次分明的色塊,然後在畫布上重新進行了組合,形成了人體、空間、背景一切要表達的東西。就像把零碎的磚塊構築成一個建築物一樣。女人正面的胸脯變成了側面的扭曲,正面的臉上會出現側面的鼻子,甚至一張臉上的五官全都錯了位置,呈現出拉長或延展的狀態。畫面上呈現單一的平面性,沒有一點立體透視的感覺。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過色彩完成,色彩運用的誇張而怪誕,對比突出而又有節制,給人極強的視角衝擊力。畢卡索也借鑑和吸收了一些非洲神秘主義的藝術元素,比如畫面上兩個極端扭曲的臉,扭曲變形的部位,紅、黑、白色彩的對比,看上去猙獰可怕,充斥著神秘的恐怖主義色彩。

創作思路

畢卡索以他青年時代在巴塞隆納的“亞威農大街”所見的妓女形象為依據。這條街以妓院林立而聞名。畫上的女人形象,就是這條街上的妓女們。畫家曾多次易稿。在這件作品的草圖中,曾出現一個海員和一個剛進門的醫學院學生。畢卡索大膽地畫了五個姑娘和兩個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廳或飯廳。後來幾經修改,又作了大膽的突破。畢卡索曾對人說,他討厭這個題目。因為亞威農的姑娘並非是些風姿綽約的妙齡女郎,而是一些出賣愛情的妓女,她們與畫上的女人毫無干係。這幅畫的題目是詩人薩爾蒙給起的。也許詩人根據這些裸女,才把她們與亞威農妓院聯繫起來。由於這一幅以裸體女人為主的大型油畫,與那個不光彩的亞威農背景相聯繫,使畢卡索受到了猛烈的抨擊。在此畫的第一幅稿子上,一如前述,還有兩個男子,一個持花束,另一個從布幕後面走出來。畢卡索自己說,他原想畫一個骷髏,以強調死亡。如是這樣,似乎又多了一層“勸人為善”的意義,以符合西班牙人對花街柳巷蔑視的傳統。但後來全部改變了,以立體主義方法來表現五個裸女。在這幅畫上,觀者多少可感覺到畫家著意於純粹的田園風趣。五個裸體女人的色調是以藍色背景來映襯的。藍色使他想起戈索爾那美麗宜人的風光。但觀眾看到的是一群幾何形變異的女人。右邊坐著的一個女人像戴上假面具一般,當她轉過身來,臉容十分可怕,就像從陰間爬出來的鬼魅,顏色卻又像烤熟了的乳豬。最左邊一個女人,正拉開赭紅色的布幕,為要展示她的姊妹們的菱形身體。她那嚴肅的表情,側面的輪廓,簡直像埃及的壁畫。中間還有一堆水果。

創作背景

正當人們在期待畢卡索以“藍色時期”和“粉紅色時期”為起點而邁出新的探索階段時,1907年,他畫出了這幅《亞威農少女》。這是一幅與以往的藝術方法徹底決裂的立體主義作品,當時不免要遭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嘲諷和指責。
立體派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形成一個單獨的圖片,在許多幅畫面的組合下顯示他的創作目標。藝人從多視點來描述對象,把他們的圖片,為了表達對象是最完整的圖像。每一個視點的視圖對象重疊的放電引起許多垂直和平行線角,散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三維造成錯覺。背景和畫面的主題是互動穿插,讓立體主義的圖片來創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徵。

深遠影響

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領域。不僅在美術上,連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卡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同時這些形象使人觀後產生作嘔感。當詩人把這些形象與亞威農相聯繫時,觀眾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責罵畢卡索的鄙俗。

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Cubism)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互動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作者簡介

中文名 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
外文名 Pablo Picasso
國 籍 西班牙
出生日期 188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4月8日
職 業 畫家 劇作家 詩人
主要成就 立體主義運動
代表作品 《鬥牛士》《和平鴿》《夢》《亞威農少女》
領 域 繪畫,雕塑,版畫,陶瓷,舞美

畢卡索主要作品

簡介畢卡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也是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是位多產畫家,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畢卡索的作品通常被分為9個時期。時期的名稱尚有爭議,大致可分為: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晚期”等。

作品時期

主要作品

童年時期
(1881-1990)

《鬥牛士》《第一次聖餐》《姑媽佩帕的肖像畫》

藍色時期

(1901-1904)

《手捧白鴿的兒童》《雙手交叉的女人》《年老的吉他演奏者》《索羅的肖像畫》

《賽樂絲汀娜》《熨燙衣服的女人》《演員》》《儉樸的一餐》《生命》《人生》

蘇珊寶殊的肖像》《一個盲人的早餐》《藍色房間》《兩姐妹》《悲劇》

粉紅時期/玫瑰時期
(1904–1906)

《拿著菸斗的男孩》《扇子女人》《花籃女人》《馬上的姑娘》《玫瑰色的裸女們》

《馬戲演員之家》《牽馬的男孩》《土耳其裝束的夫人》《兩位年輕人》《兩青年》

《穿襯裙的婦女》《丑角家庭》《江湖藝人》

黑人時期/非洲時期
(1907-1909)

亞威農少女》《Les Noces de Pierrette》《鴿子與豌豆》《立著的裸女》《斯坦因畫像》

埃斯塔克的房子

立體主義時期
(1910-1917)

卡思維勒像》《熟睡的農民》《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古典時期
(1917-1924)

三個音樂家》《讀信的人》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5-1932)

《哭泣的女人》《格爾尼卡》《自我陶醉的女人》《女主角》《坐著的女人》《夢》

鏡前的女人》《三個舞蹈者》《沃爾拉系列》

蛻變時期
(1932-1945)

《沃爾拉系列》》《la lecture》《躶體、綠葉和半身像》《黑色扶手椅中的裸女》

《入睡的少女》《佛朗哥的夢與謊言》《Woman in Hat and Fur Collar》

晚年時期

(1946-1973)

《和平鴿》《戴帽子男人的半身像》《朵拉與小貓》《公牛頭》《The Charnel House》

《女人頭像》《朝鮮大屠殺》《絲威特》《堂吉訶德》《宮娥圖》《傑奎琳》

《畢卡索與芝加哥》》《lalecture》《躶體、綠葉和半身像》《黑色扶手椅中的裸女》

《入睡的少女》《佛朗哥的夢與謊言》《WomaninHatandFurCollar》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