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紀念館

亞利桑那紀念館

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於1980年落成,位於美國“亞利桑那”號軍艦沉沒地點上方,設計接待能力為每年75萬人次。但如今該館年參觀人次已超過原設計的兩倍。

簡介

亞利桑那紀念館亞利桑那紀念館

亞利桑那號沉沒後,艦體上層建築、火炮均被拆除,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2米處,水面上可見的殘骸僅有艦體後部第三號主炮炮塔的圓形基座。1962年5月,甘迺迪總統指定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並在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紀念館於1980年落成,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是由美國政府和私人出資建造的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
紀念館建在海底填充物上,呈拱橋狀,長184英尺,為鋼筋水泥結構,整座紀念館通體白色,橫跨在亞利桑那號戰艦水下艦體上方。紀念館的一端是進口,連結著一個浮台,中間是儀式廳,另一端是聖室。在紀念館中白色大理石紀念牆上,鐫刻著1941年12月7日在戰艦上獻身的1177名海軍將士的名字。透過儀式廳的大視窗,隱約可見海底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的艦體。在紀念館中部,矗立著一根旗桿。旗桿下端並非連線在紀念館的結構上,而是連線在沉睡海底的“亞利桑那”號主桅桿上。
到亞利桑那號紀念館的參觀者首先要進入旅客中心,遊客中心由戶外陳列、展覽廳、書店電影院構成。該中心由國家公園服務處與海軍共同管理。紀念館中的歷史圖片展強調了戰時夏威夷日本人所起的作用。在旅客中心,今天的亞利桑那號模型與1941年時的造型完全一致。商店的禮品和書店的書籍主要展現的是二戰和夏威夷文化。
一艘小艇將遊客從遊客中心送至紀念館,全部遊程需要大約75分鐘。參觀票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發放,如果遊客要避免排長隊,必須趕早參觀。紀念館對參觀者的衣著有要求,赤足或只穿泳裝者不得人內。另外,身高不到4.5英尺的兒童不得人內。紀念館設計接待能力為每年75萬人次。
有私人經營的從凱瓦洛盆地出發的乘船遊覽項目,但是不得登上亞利桑那號紀念館。

歷史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軍毫無戒備,在歷時兩個多小時的空襲中,日本轟炸機炸死、炸傷3,581名美國公民,炸沉6艘艦船,炸毀347架飛機。當時停泊在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編號BB39,屬於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於1916年10月服役)被擊中沉沒,彈藥庫爆炸,1177名將士遇難。珍珠港在美國人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1941年12月7日發生在這裡的珍珠港事件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使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喚起過幾代美國人的愛國之情。目前是夏威夷第二大旅遊勝地。

紀念館紀念館

亞利桑那號沉沒後,艦體上層建築、火炮均被拆除,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2米處,水面上可見的殘骸僅有艦體後部第三號主炮炮塔的圓形基座。1962年5月,甘迺迪總統指定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並在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Arizona Memorial)。紀念館於1980年落成,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是由美國政府和私人出資建造的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

亞利桑那號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在珍珠港事件中殉難的美國官兵而建造的。在儀式廳的大視窗上,遊覽者隱約可見已沉睡海底40多年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後廳聖室的白色大理石牆上,銘刻著當時在艦上喪生的1177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將士的姓名。在紀念館的中部,矗立著一根旗桿。這根旗桿的下端並非連線在紀念館結構上,而是連線在殘存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的主桅桿上。美國海軍部批准美國國旗每天在旗桿上飄揚,以頌揚和紀念亞利桑那號戰艦和艦上的水兵。

結構

進紀念館大門口,右手牆壁矗立著一個大型的船錨,這是昔日船上使用,經打撈起來後,陳列在此供人觀覽。接下來排隊領取參觀券號碼牌,然後根據編號的劃分,進入遊客中心影片放映室欣賞長約20分鐘的《偷襲珍珠港》歷史紀錄片,透過黑白圖文、悲愴的音樂和英語解說的影片,娓娓地陳述著這段悲壯的史事。而遊客中心內的博物館和書店,則陳列戰爭始末,以珍貴的圖片和模型等文史資料,其中還有亞歷桑納號船艦的模型,並販售與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文物。

亞歷桑納紀念館於1962年落成,純白色長方形建築物,長184英尺,紀念堂分為三部份,包括「入口處」、「中央會堂」和「祠堂」,橫跨在沉沒于海底的亞利桑那號軍艦,因而形成象徵性的十字架形狀。至於中央會堂區分為3面,每面有7個凹口,總共有21個視窗,代表對於殉職海軍的21響禮炮,往海面望去,還有油漬不斷滲出,因此有人稱這是「陣亡將士的眼淚」,悲悽的珍珠港,記載了戰爭的慘烈,不禁令人一掬眼淚。走到紀念館的最後方則是一座祠堂,整面的大理石牆紀念碑,上面書寫著1,177位殉難海軍將士的姓名,常可見許多人手持鮮花和花環來此致意憑弔。透過綠樹紅花,不遠處的海面上,外形酷似白色馬鞍的“亞利桑那”號紀念館清晰可見,“亞利桑那”號紀念館旁的灰色軍艦就是“密蘇里”號戰列艦。 陸地上的紀念館也是遊客中心,臨水而建,是一座外表普通、有著灰色外牆的一層式建築。只有穿著白得炫目的海軍服維持秩序的水兵,才會讓人們意識到正身處一座軍港之內。 遊客中心由戶外陳列、展覽廳、書店、電影院構成。遊客中心的內庭里,花團錦簇,流水潺潺,等待看電影和坐船去水上紀念館的遊客人頭濟濟。遊客中心書店出售各種珍珠港事變主題的畫冊、書籍、地圖、戰爭歌曲的唱片、明信片和印有珍珠港圖案的紀念品,充滿濃烈的懷舊氣息。 在書店的書架上有一大摞2001年6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上面有題為《燃油與榮耀》的專題報導,打頭的跨頁照片就是幾束康乃馨漂浮在“亞利桑那”號至今仍在滲漏出燃油的海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浮動的燃油閃爍著詭譎的光芒。書店還出售一份特別的商品———事變當天的報紙號外,頭版大標題是“WAR!OAHU BOMBED BYJAPANE SEPLANES”(戰爭!歐胡島遭到日機轟炸)。這份經過反覆印刷的報紙從建館開始,一直賣到現在。

遊客中心的展覽廳牆上掛有轟炸時的巨幅照片,照片上濃煙滾滾,扭曲的天空仿佛在顫抖一般;在另外的照片上是殞命水兵生前在軍艦上生活工作的情景,兩相對照,令人唏噓不已。儘管我熟知偷襲珍珠港的歷史,也看過電影《虎!虎!虎!》和《珍珠港》,但在歷史影像面前,所能感到的依然是無比的震驚。展覽廳的玻璃櫥窗里有水上紀念館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上可以看到水上紀念館是如何架在“亞利桑那”號的殘骸上的。展覽廳還陳列著日軍航空母艦的模型,航母上停滿了畫著膏藥旗的日軍飛機。被擊落的日機殘骸、碎片也同時陳列。參觀者多為美國人,神色凝重、呼吸急促。也有小部分神情嚴肅的日本人。在一個陳列著日軍飛機碎片的櫥窗前,一對日本老夫婦喃喃地念誦著照片的說明文字。此前聽導遊說的日本遊客到此眉飛色舞的情形,在現場並沒有見到。

在遊客中心,還陳列著一架1942年從“亞利桑那”號上打撈上來的座鐘,在海水浸泡沖刷下,座鐘的琺瑯質表面已經脫落,時針永遠停留在遭受打擊的時刻———8∶05。“亞利桑那”號是最早被擊中的艦艇之一。甲板被魚雷擊中,引爆艦首的彈藥庫,數分鐘後,戰艦與1177名士兵一起迅速沉沒,其中945人仍在艦體內部,還未被早晨的陽光曬熱的海水無情地吞沒了破損的艦艇。

紀念館的左側有一個小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央飄揚的星條旗,數十個大理石基座分前後兩排順時針排開,每個基座上的標識牌分別刻有當年停泊在珍珠港內的一艘艦隻的編號和艦種。 遊客中心的右側是1990年代建造的紀念環(Remembrance Cricle),34個藍色標牌面向大海呈環狀排列,鐫刻著1200多名來自空軍、海軍、陸軍部隊和平民死難者的姓名。圓環中央是珍珠港平面圖的沙盤,清楚地標出在遭受空中打擊的那一刻,每一艘艦船所停泊的位置。

緊鄰遊客中心休息區的是潛水艇“弓鰭魚”號博物館(USS Bowfin Submarine Museum and Park)。潛水艇邊的岸上,陳列著一根卸下雷管的魚雷,兩個女工正在賣力地擦拭魚雷本來已經鋥亮的銅皮包裹的尖頭。浮出水面的“弓鰭魚”號是美國288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潛艇之一,在二戰中擊沉39艘日本貨船和4艘日本軍艦,擊沉總噸位大約7萬噸,戰功卓著,在二戰美軍所有潛艇中排名第17位。參觀者通過艦橋可以走上這艘柴油發電的潛水艇,艦內陳設一覽無餘。“弓鰭魚”號博物館還陳列著一艘日軍當時建造的單人座自殺魚雷潛艇。  海軍小艇載著人們駛向水上紀念館。碧海藍天之間,中間凹陷、兩端上翹馬鞍狀的白色紀念館外形格外輕盈。紀念館由當地建築師阿爾弗瑞德•普瑞斯設計,白色的建築橫跨在“亞利桑那”號的殘骸之上,與沉船形成十字形,透過鏤空的拱形頂部抬頭望去,白色框架分割的是一方方藍天和迎風飄揚的星條旗。

交通

地址:從阿拉冒納出發的50路、51路、和52路以及從懷基基出發的20路在紀念館均有站。
開放時間:8:00-15: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