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溝東鄉族鄉

井溝東鄉族鄉位於臨夏縣,1961年設井溝公社,1983年置鄉,1985年改井溝東鄉族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1.8萬,其中東鄉族占42%,回族占13%。有公路接臨(夏)大(河家)公路。轄井溝、大塬頂、果園山、西南莊、張家溝、崖頭、大路、白楊樹、紅土坡、何王、盧家嶺、謝家溝、馬家大莊13個村委會。地處低山樑峁溝壑區。有木器加工廠。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薯類。

基本信息

井溝東鄉族鄉位於臨夏縣
臨夏縣總土地面積為1212.4平方公里,總耕地為37.53萬畝(其中土地21.53萬畝,川地8.03萬畝,塬地7.97萬畝),占總面積的20.81%,人均耕地1.05畝。全縣轄有25個鄉,2個鎮,219個行政村,2103個社,76616戶,總人口為3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65萬人,占總人口的96.64%,有漢、回、東鄉、土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0.13%。現有學校224所,高中兩所,土橋中學和韓集中學,衛生醫療機構32所,人口自增率為7.97‰,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6.78%。行政區劃
臨夏縣轄6個鎮、17個鄉、2個民族鄉:韓集鎮、土橋鎮、馬集鎮、蓮花鎮、新集鎮、尹集鎮、營灘鄉、掌子溝鄉、麻尼寺溝鄉、漠泥溝鄉、刁祁鄉、漫路鄉、榆林鄉、井溝東鄉族鄉、北塬鄉、坡頭鄉、橋寺鄉、先鋒鄉、河西鄉、安家坡東鄉族鄉、南塬鄉、紅台鄉、黃泥灣鄉、路盤鄉、民主鄉
歷史沿革
漢設枹罕縣,明置河州,1913年改導河縣,1928年改臨夏縣。因臨近大夏河而得名。
2000年,臨夏縣轄2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韓集鎮、土橋鎮、營灘鄉、掌子溝鄉、麻尼寺溝鄉、馬集鄉、漠泥溝鄉、刁祁鄉、尹集鄉、鐵寨鄉、漫路鄉、榆林鄉、北塬鄉、三角鄉、橋寺鄉、先鋒鄉、南塬鄉、蓮花鄉、紅台鄉、新集鄉、黃泥灣鄉、路盤鄉、民主鄉、安家坡東鄉民族鄉、井溝東鄉族鄉、河西鄉、坡頭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4809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韓集鎮16549土橋鎮5255營灘鄉10991掌子溝鄉7857麻尼寺溝鄉18848馬集鄉14775漠泥溝鄉10669刁祁鄉22082尹集鄉15208鐵寨鄉13831漫路鄉17081榆林鄉14125井溝鄉17432北塬鄉19233三角鄉10897坡頭鄉6689橋寺鄉12091先鋒鄉16656河西鄉8451安家坡鄉10274南塬鄉11196蓮花鄉7201紅台鄉15878新集鄉20337黃泥灣鄉10487路盤鄉6699民主鄉7299。 
2004年,臨夏縣轄6個鎮、19個鄉、2個民族鄉:韓集鎮、土橋鎮、馬集鎮、蓮花鎮、新集鎮、尹集鎮、營灘鄉、掌子溝鄉、麻尼寺溝鄉、漠泥溝鄉、刁祁鄉、鐵寨鄉、漫路鄉、榆林鄉、井溝東鄉族鄉、北塬鄉、三角鄉、坡頭鄉、橋寺鄉、先鋒鄉、河西鄉、安家坡東鄉族鄉、南塬鄉、紅台鄉、黃泥灣鄉、路盤鄉、民主鄉。
經濟發展
全縣總通車裡程為620.86公里,其中國道一條G213線29.1公里,省道2條S310線18公里、S309線17.2公里,縣道5條101.76公里,鄉道19條173.62公里,村道111條281.18公里;已實現村村通汽車。
目前,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3500戶,小靈通250戶,移動用戶1850戶,聯通用戶100戶。
臨夏縣是國列、省列的貧困縣。2001年底,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505萬元,農業總產值14807萬元,農業增加值18811萬元,完成糧播面積38.57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0.81萬噸,人均占有糧303.18公斤;完成工業總產值15024.8萬元,工業增加值468908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54218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6169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201萬元,人均實現32.55元,財政自給率為15%;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88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42萬元;現有縣辦企業9戶,民營企業4366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