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賢

五賢

五賢指狐偃、趙衰、賈佗、先軫、魏犨五人。

基本簡介

五賢指狐偃、趙衰、賈佗、先軫、魏犨五人,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後助之復國並成其霸業。〈史記 · 晉世家〉記載:“晉文公重耳,晉獻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曰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或曰指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五人。
五賢君,又稱五賢帝,是在公元96年至180年期間統治羅馬帝國的五位皇帝。他們分別為:
涅爾瓦 (Nerva,96年-98年)
圖拉真 (Trajan,98年-117年)
哈德良 (Hadrian,117年-138年,外號''勇帝'')
安托尼烏斯·披烏斯 (Antoninus Pius,138年-161年,又譯安托奈納斯·派厄斯)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Marcus Aurelius,161年-180年,又譯馬可·奧勒留,外號''哲學家皇帝'')
五人先後相繼,令得八十多年間政治清明,與之前一百年的腥風血雨成很大的對比。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這段時期被稱為羅馬治世,又叫作五賢帝時期或五賢帝時代。由於涅爾瓦姓安托尼烏斯,所以這段時期又被稱為安托尼烏斯王朝。不過,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係,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一個朝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羅馬歷代帝王中,此五人以和平傳位聞名。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以為儲君,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故而皇位平穩交替,動盪不生。
弗拉維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托尼烏斯王朝。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圖拉真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哈德良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並在不列顛尼亞北部興建哈德良長城,阻擋來自北方居魯特人的侵擾。到了安托尼烏斯·披烏斯即位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五賢帝時期的文治武功,在羅馬帝國其他時期也是難得一見的。因此,18世紀的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他的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把這個年代稱讚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他對五賢君的種種賢德的稱讚如下:
“天下歷代,以民之富庶安樂論,何時居首?聞者立對曰:自圖密善薨至康茂德立,可以當之。彼時羅馬雄有四海,國事雖定於一尊,而以仁德聰睿導焉。四帝相繼,統御諸師,頗能剛柔相濟。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托奈納斯·派厄斯、馬可·奧勒留五帝威嚴德業,下皆景仰。御國之道,一以始終,待民寬仁,而治理皆本法度,人皆頌之,帝亦頗自慰。當是時,若夫羅馬推重理性自由,則共和可復,功業皆歸於賢君爾。”
不過近世歷史學家只承認以上分析的許多細節,對其整體讚譽未能完全同意。他們指出:
在這些帝王統治下,某幾位生活富足,載入歷史,更多的卻默默無聞,其中大部分是農民,或靠農民過活的人。官吏貪婪,盜賊橫行,這些百姓煎熬其中,無論“賢君”是否在位,其困苦並無二致。
到底賢君統治時他們是苦是樂?各有幾分?歷史學家仍然爭訟紛紜。
到了馬可·奧勒留統治的後期,帕提亞帝國興起,並不斷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及至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被殺,由親生兒子康茂德 (Commodus)繼位。正式結束了五賢帝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