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觀堂

五觀堂

五觀堂,也叫齋堂,相當於寺廟裡的食堂,是僧人吃飯的地方。寺院僧眾用齋飯的地方,也稱之為香積廚因。僧人戒律規定,進餐之前應作五種觀法而得名。

名稱由來

佛教中,有一個詞語叫“食時五觀”,即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五方面的事情:

四川眉山市多悅華藏寺五觀堂 四川眉山市多悅華藏寺五觀堂
廣東省清遠市御金街少林禪院五觀堂 廣東省清遠市御金街少林禪院五觀堂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藉著受食來提醒與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謹防心念,遠離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饑渴的良藥。

五、為成道業,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體衰多病,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五觀堂:食時五觀 五觀堂:食時五觀

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因此,佛門中過堂有一語:"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也由於觀想此五事之故,齋堂又稱五觀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