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補丸

五補丸

五補丸,中藥方劑,古代醫學典籍多有記載,藥物組成各不相同,均有卻病延年之功效。

基本信息

方劑一

同仁堂健體五補丸同仁堂健體五補丸
處方來源:《必效》引李子昭方(見《外台》卷三十一)。

藥物組成:人參、茯苓、地骨衣、乾地黃、牛膝各等分。

功效主治:安七魄,鎮五臟,堅骨髓,養神明,久服卻病延年。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酒飲送下,稍稍增至50丸,1日2次。服至5日、10日及半月,覺氣壅,即服七宣丸;服經2-3日,覺氣散,還服五補丸;若病候未退,即稍稍增之,常自審以取調適。終須五補及七宣丸,並須合服之。

備註:本方為原書“五補七宣丸”之第一方。

方劑二

處方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藥物組成:枸杞半兩,鎖陽半兩,續斷1兩,蛇床(微炒)1兩,兩頭尖2錢半。

功效主治:補損。

製備方法:上為末,糊為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淡鹽湯送下。

方劑三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藥物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地骨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

功效主治:虛勞羸瘦,飲食減少,睏倦無力。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食後臨睡服。

方劑四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二一引《聖惠》。

藥物組成:巴戟(去心)4兩,牛膝(酒浸,焙)4兩,山芋4兩,蜀椒(去目併合口者)4兩,蓯蓉(酒浸,令乾,切,焙)4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黃耆(銼)3兩,桃仁(水浸,令乾,去皮尖雙仁,炒)3兩,補骨脂(酒浸)3兩,茴香子3兩,舶上茴香(炒)3兩,木香2兩,人參2兩,白茯苓2兩,山茱萸2兩,五味子2兩,桂(去心)2兩,羌活(去蘆頭)2兩。

功效主治:丈夫久服,烏髮須,駐顏色,進飲食,壯氣。婦人久服,除風氣諸候。男子元髒虛憊,目昏耳聾,陽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積滯,臍下疼痛,疝氣攻注,夜夢鬼交,精神恍惚,腰重胯痛,腰膝痠痛,筋力睏乏。並婦人血海冷弱,子宮虛冷,面黃,心腹疼痛,四肢羸瘦。

製備方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溫湯送下。

方劑五

處方來源:《醫方類聚》卷二一四引《仙傳濟陰方》。

藥物組成:黃耆1兩,人參半兩,附子1個,當歸3錢,白芍5錢。

功效主治:婦人體虛,感受風濕毒邪,遍身不知癢痛,麻痹不仁,眼花。

製備方法:上煉蜜為丸。

用法用量:祛風散送服。

方劑六

處方來源:《醫方類聚》卷一五七引《吳氏集驗方》

藥物組成:巴戟2兩,牛膝2兩,山藥2兩,白蒺藜2兩,菟絲子(酒浸3日,洗,焙乾)1兩半,木香1兩半,人參1兩半,白茯苓1兩半,黃耆1兩半,川椒(微炒)1兩半,蓯蓉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附子(炮,去皮臍)1兩,桂(去皮)1兩,舶上茴香1兩,北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破故紙(微炒)1兩。

功效主治:男子本髒虛憊,下元冷極,陽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積滯,臍下疼痛,疝氣攻注,夢中遺泄,精神恍惚,眼暗耳鳴,腰膝生痠,筋力睏乏,齒牙浮動。婦人血海虛冷,面色無光,心腹冷疼,四肢瘦弱,產後諸疾。

製備方法:上擇淨稱,為末,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湯或溫酒送下。

方劑七

處方來源:《千金》卷十九。

藥物組成:人參4分,五加皮4分,五味子4分,天雄4分,牛膝4分,防風4分,遠志4分,石斛4分,薯蕷4分,狗脊4分,蓯蓉12分,乾地黃12分,巴戟天6分,茯苓5分,菟絲子5分,覆盆子8分,石龍芮8分,萆薢2分,石南2分,蛇床子2分,白朮2分,天門冬7分,杜仲6分,鹿茸15分。

功效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痠疼,肢節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意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四體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氣,尿有餘瀝,大便不利。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不得增,常以此為度。

加減:有風,加天雄、芎藭、當歸、黃耆、五加皮、石南、茯神、獨活、柏子仁、白朮各3分;有氣,加厚朴、枳實、橘皮各3分;冷,加乾薑、桂心、吳茱萸、附子、細辛、蜀椒各3分;泄精,加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各3分;泄痢,加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肉各3分;夏加地黃5分、黃芩3分、麥門冬4分,冷則去此,加乾薑、桂心、蜀椒各3分。

方劑八

處方來源:《千金》卷八。

藥物組成:防風1兩半,人參1兩半,蓯蓉1兩半,乾地黃1兩半,羚羊角1兩半,麥門冬1兩半,天門冬1兩半,芍藥30株,獨活30株,乾薑30株,白朮30株,丹參30株,食茱萸(一本雲山茱萸)30株,甘草30株,茯神30株,升麻30株,黃耆30株,甘菊花30株,地骨皮30株,五加皮30株,石斛30株,牛膝30株,薯蕷30株,秦艽1兩,芎藭1兩,生薑屑1兩,桂心1兩,防己1兩,黃芩1兩,寒水石3兩,附子18銖,石膏3兩。

功效主治:風病服湯藥,患虛熱翕翕然。

製備方法:上為末,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稍加至30丸,生薑蜜湯送下,1日3次。

同仁堂健體五補丸在港被驗出水銀超標5倍

2013年5月,香港衛生署發出通告,要求回收同仁堂一批名為“同仁堂健體五補丸”的中成藥,因為其樣本在政府化驗所驗出水銀超標5倍。香港衛生署表示,被要求回收的中成藥,是持牌中成藥批發商北京同仁堂香港藥業管理有限公司所生產的“同仁堂健體五補丸”,註冊編號為HKP-08760,因為該批次的水銀含量被發現超出上限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