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補肝丸

鹿茸補肝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楊氏家藏方》卷十六。具有補五臟,益肝血,駐顏色之功效。主治產後勞傷血氣,肝經不足,頭運忪悸,四肢懈倦,翕翕氣短,目視茫茫,耳鳴聽重。

基本信息

組成

鹿茸(燎去毛,酒浸,微炙)一兩,熟乾地黃一兩半(洗,焙),當歸(洗,焙)、白朮、黃芪(蜜炙)、人參(去蘆頭)、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柏子仁(炒)、石斛(去根)、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白茯苓(去皮)、覆盆子、酸棗仁(炒)、沉香、肉桂(去粗皮)各十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功用

補五臟,益肝血,駐顏色。

主治

產後勞傷血氣,肝經不足,頭運忪悸,四肢懈倦,翕翕氣短,目視茫茫,耳鳴聽重。

附方

名稱:人參丸

組成:人參、山芋、白朮、白茯苓、石斛、黃芪、五味子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出處:《本事》卷二

功用:平補五臟虛羸,六腑怯弱,充肌膚,進飲食

名稱:天冬膏

組成:天冬

用法:上藥滾湯泡去皮,取起曬乾,半捶去心,搗如泥,入砂鍋內,水煮成稀糊,布濾過,再入蜜糖,和勻煮稠,瓷罐收貯。每服三、五錢,早、晚、日中隨意滾水或酒送下

主治:咳喘;兼治肺癰,吐膿血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功用:潤肺補肺,止咳定喘,消痰退熱,久服補五臟,養肌膚

名稱:天門冬酒

組成:天門冬、糯米、細曲

用法:上炊米熟,三味相拌,入瓷,密封三七日,候熟,壓漉。冬溫夏冷,每日飲三杯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五

功用:補五臟六腑不調,亦令無

名稱:五五酒

組成:糯米、黍米、胡麻、大麥米、小黑豆、圓眼肉、紅棗肉、白果肉、胡桃肉、蓮肉、松子仁、柏子、杏核仁、芡實仁、薏苡仁、枸杞子、冬青子、菟絲子、覆盆子、蒺藜子、巴戟、甘菊、首烏、加皮、桑椹、白酒漿、好燒酒

用法:先將五穀共蒸熟,攤冷;五果、五仁取淨肉;五子、五精共用瓷罐盛之,封固其口,重湯煮三炷香,取起,冷定打開,同前各味為一處,用燒酒浸三七,再入白酒漿藏七七。每日早、午、晚服三次,多寡隨意

主治:五勞

出處:《攝生秘剖》卷四

功用:具有補五臟,長肌膚,澤容色,壯筋實髓,保神守中,久服可延年

名稱:白石英丸

組成:白石英、黃芪、人參、巴戟、附子、肉蓯蓉、牛膝、菟絲子、吳茱萸、甘草、石斛、五味子、桂心、白茯苓

用法:上為末,與石英相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以石英浸酒送下

主治:虛損,下元風冷,上焦虛熱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功用:補五臟,利四肢,益顏色

名稱:補天大造丸

組成:人參、黃芪、白朮、當歸、棗仁、遠志、白芍、山藥、茯苓、枸杞子、大熟地、河車、鹿角、龜版

用法:以龜、鹿膠和藥,煉蜜為丸。每服四錢,早晨開水送下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功用:補五臟虛損

中藥方劑之鹿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