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市

五蓮市

五蓮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南部、日照市北端,東臨膠南,南接東港,西連莒縣,北靠諸城,總面積1443平方公里;境內有206國道和222、334二條省道縱橫交叉貫穿,可直通濟南(300km)、青島(140km)、連雲港(150km)三個飛機場;百公里內有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三大港口;東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東高速公路(10km),南北並列兗石、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形成了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路。五蓮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山東省旅遊強縣”。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五蓮市九仙山五蓮市九仙山
五蓮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南部、日照市北端,東臨膠南,南接東港,西連莒縣,北靠諸城,總面積1443平方公里;境內有206國道和222、334二條省道縱橫交叉貫穿,可直通濟南(300km)、青島(140km)、連雲港(150km)三個飛機場;百公里內有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三大港口;東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東高速公路(10km),南北並列兗石、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形成了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路。

自然環境

五蓮市九仙山五蓮市九仙山
五蓮市地處黃海之濱的魯東南低山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間,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42.6%,空氣、生活飲用水質量均保持優良水平,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境內山嶺起伏,河川縱橫,北部、西部有小塊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50%、36%和14%。境內河流發源於縣境中部諸山,呈放射形向南北分流。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被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讚譽為“奇秀不減雁盪”的五蓮山,名勝古蹟頗多,全山28峰、118景,峰峰奇異,景景多姿,景色怡人。景區內有明代敕建的護國萬壽光明寺,是齊魯四大佛教勝地之一,為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九仙山擁有江北最大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每年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是休閒生態游、宗教文化游的好去處。

人文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為莒、楚、魯、齊所轄;秦漢屬京東東路密州;明代分屬山東布政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所轄的日照縣;清代分屬沂州府和青州府的諸城縣;1947年5月建立五蓮縣,因境內巍峨的五蓮山得名,由原莒北、日北、藏馬3個縣的部分區鄉組成,隸屬濰坊市;1992年底由濰坊市劃歸日照市管轄,現轄12處鄉鎮、632個行政村。
全市共有51萬人口,性別比例為104.43:100。非農業人口11.81萬人,占總人口的23.15%,農業人口39.19萬人,占總人口的76.85%.近幾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1‰;全縣少數民族人口305人,占總人口的0.6‰,其中滿族96人,彝族30人,佤族24人,蒙古族20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135人。
2006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85億元,增長27.7%。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32.4萬美元,同比增長93.8%。
到2006年末,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962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80元,同比分別增長7.2%和12%。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37億元,人均7265元,同比增長16.5%。全縣農村硬化公路、有線電視、科普通村率及自來水人口普及率分別達96%、71%、86%和76%。
五蓮市是花生生產大市,又是山東省林果重點產區之一,盛產蘋果、板栗、櫻桃、柿子等,享有林果之鄉的美譽;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品類多,分布廣,主要有金、銅、鉛、石膏、花崗石等20餘種;五蓮的拳頭產品五征牌農用車暢銷省內外,石板材、紡織工藝品等遠銷美國、歐洲、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產業結構

緊緊圍繞建設“山清水秀、縣強民富”新五蓮的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生態建縣”三大戰略,壯大二產,突破三產,最佳化一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構築了“以骨幹企業、‘四高’產品為支撐的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以特色種植業、規模養殖業為重點的優質高效的農業體系,以新型流通業、生態旅遊業為代表的繁榮活躍的服務業體系”三個體系。三次產業比例為14.7:55.3:30。
五蓮市五蓮市
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集聚化程度逐漸提高。全縣培植形成了“車輛製造、石材建材、紡織工藝品、手工工具、塑膠製品、生物製品”六大特色產業,其中車輛製造業已成為百億元產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165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已達19家,其中五徵集團2006共生產各種車輛48萬輛,實現銷售收入突破60億元,綜合實力農用車行業全國排名第二,成為五蓮工業經濟的一條強龍;華龍紡織公司跨入全國紡織行業50強;斯比凱可(山東)生物製品公司規模效益同行業全國第二、世界第四。擁有農用車、紡織品、工藝美術品、花崗石板材、黃原膠、花色鉗、鋼球等80多種主導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黃原膠產品產量在全世界居第四位。2006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1億元,同比增長29.9%,實現利稅7.82億元、利潤5.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和37%。
農業生產組織化、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無公害農業和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林果、畜牧、桑煙、瓜菜等特色農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格局基本形成。全縣新增農業龍頭企業23家,總數達到119家;新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23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20萬畝;新爭創6種無公害農產品標誌使用權和“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2006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01億元,糧食總產20.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3.7%和3.4%。
以生態旅遊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繁榮活躍,現代物流、信息諮詢、金融保險等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五蓮山榮獲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等多項榮譽稱號,規劃建設了五蓮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景區功能日益完善,服務質量進一步最佳化,景區檔次不斷提高,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旅遊業的一顆璀璨的新星,2006年,全縣旅遊業直接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帶動相關產業收入8000餘萬元。全縣共有縣百貨大樓、萬福園超市等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的商場3處,鄉鎮超市10處,村級超市或便民店400餘處,縣鄉村三級流通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2006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億元,同比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3.1億元,同比增長18.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