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磊山景區

五磊山景區

五磊山景區,位於浙江省慈谿市杜湖東側,和金仙寺[慈谿]上下對應。一面是煙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聳挺拔的山巒,濃重的佛教文化為這裡的景點罩上了一層祥和的氣氛,五磊寺有浙東第一古寺之稱。景區內包括距今1800年歷史的浙江最早的佛教寺院五磊講寺,突出“深山古寺、幽谷蓮花”意境的蓮花園景線以及以“幽谷、清溪、怪石、奇樹“為主要特色的藏雲溪景線。有“小桃源”、“小廬山”之稱。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五磊山景區五磊山景區景觀

相傳在2000年前,印度高僧那羅延遍訪中國名山勝境,跋山涉水,選中了五磊山上的這塊風水寶地,最後在五磊山結廬傳經,燃起篝火,招徠信徒。當熊熊大火沖天而起之時,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開始之日。然聖火雖熾,應者幾無;高山相隔,知音難覓。據說某日孫權母親坐船經過,發現篝火隱約,遂命人詳察,方知原委。於是特意在聖火升起之處修建一座小小寺院,這大概便是五磊寺的前身。有了這個小寺院,這才使那羅延結束了多年來餐風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
五磊寺名勝古蹟較多,寺門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從東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後又經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據

五磊山景區五磊山景區景觀
說這也是那羅延親率眾弟子日夜開鑿成的,其間曾與山中妖魔鬥法,死傷多人,故又名“萬工池”,池水清洌甜爽,能助人祛病驅邪。池旁有赤松五棵,作為五磊寺的香木,為後世傳人所栽。離寺不遠的山坡上,有參天古樹數株,有些樹齡難以估計,需幾人才能合抱。寺內以樟樹居多,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與五磊寺的金黃建築交相輝映。到了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五磊寺的規模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各種經幢閣樓美不勝 收,殿堂亭榭盡浮佳氣,真可謂“古寺樓台高避暑,晴天松柏晝生寒”。

歷代的文人墨客也為五磊寺留下了數量可觀的麗章佳句,如宋代舒亶的游五磊寺詩曰:“五磊峰高筆插天,蒼朽合抱數千年,塵氛灑落非人世,風落清明近月邊。”為了給香客提供歇腳之所,五磊寺在杜湖邊的石湫頭設有下院,專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紀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曾在此駐足,創設“南山律學院”,後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還是因此成了寧波一帶天台宗的發源地,可見影響之深遠。

1942年,浙東區黨委在宓家埭成立之後,譚啟龍、何克希等曾率抗日健兒在此開會、整休、制訂領導浙東人民抗日的方略。三北的幾次戰鬥,使敵頑聞風喪膽,解放以後,寺中的僧人每回憶起這段歷史,可謂津津樂道。據五磊寺住持真如法師介紹,該寺每年接待客人達20萬餘人次,而且儘管有逶迤十幾里的盤山大路直通寧波,但大多數人還是寧願以步代車,以表虔誠之心。修復一新的五磊寺已正式改名為“五磊講寺”,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由趙朴初先生親筆所題,為五磊寺又增添了新景。

主要景點

五磊講寺

五磊寺大雄寶殿
為浙東最古老的寺院之一。相傳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印度高僧那羅延於此結廬苦修,孫權母親吳國太感其虔誠,出資修建了五磊講寺,距今已有1800年。
蓮花園
蓮花園於2004年6月建成對外開放,占地2.5平方公里,蓮花是很好的觀賞植物,也是最常用佛教的象徵,故這裡取名為蓮花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亦是佛教的象徵,蓮花園集佛教文化和園林勝景於一體,是遊客觀蓮花,品清茶好去處。
藏雲溪
“五磊潤名寺,山暇藏雲溪,身處仙境中,不覺三四里”藏雲溪是孫權為母吳國太上五磊講寺聽經而尋找的一條捷徑。藏雲溪全長1.4公里,於2008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幽谷、清溪、怪石、奇樹是其四大特色。

歷史內涵

五磊山景區景點五磊山景區寺院
整個五磊山景區包括山上景區和山下景區兩大部分,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這是三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自古山美水秀,人傑地靈,虞世南故里、千年古剎使她蘊含豐富的歷史內涵,杜白二湖和五磊山使她更添迤邐風光。五磊山傍湖望海,松竹茂密,岩壑幽深,素有小桃園之稱,從宋代起就是浙江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句章五磊,名山海上,美山古寺,丹崖戛漢,碧嶂凌雲”就是對五磊山的概述。五磊山主峰海拔424米,有內五峰外五峰組成,古有“五峰磊磊落相比,如聚米所成”之喻,最高峰是望海峰。

五峰團團相聯,形似一朵怒放的蓮花,坐北朝南的五磊講寺建築群,黃牆金瓦,恰似一叢金色蓮蕊。二千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怒潮洶湧驚濤拍岸的汪洋大海,當代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曾賦詩說“翠屏連綿五磊高,兩千年來聽海濤,如今滄海成桑田,平原沃野逞風騷。”寫出了天人合一的力量所造成的滄海變桑田的奇蹟。
五磊山風景區為鳴鶴——上林湖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主要景區。景區由五磊講寺、蓮花園、藏雲溪三景點組成。古人贊詠:“五磊峰高勢插天,蒼松含抱樹千年。坐氛灑落非凡世,香霧氤氳近月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