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風暴

五月風暴

1968年5—6月在法國爆發的一場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的民眾運動。1968年3月22日巴黎農泰爾文學院學生集會,抗議政府逮捕為反對越南戰爭向美國在巴黎的產業投擲炸彈的學生。此後,學生抗議活動迭起,至5月初發展為高潮。5月3日,學生再次集會,警察進行干預,導致流血衝突,數百人受傷,600名學生被捕。法國許多省市的學生紛紛起來支持巴黎的學生運動。他們占領大樓,築起街壘,展開巷戰。 5月12日巴黎大學學生占領了學校,並成立行動委員會。此後,政府強行關閉各大學。5月13日法國工會號召全國工人總罷工支持學生,千百萬工人民眾加入運動。首先是巴黎80萬工人舉行大罷工,接著罷工浪潮席捲整個法國。數百萬罷工工人占領了300多個重要的工廠、礦山,扣留經理等資方人員,致使全國的鐵路、空中、海上的交通中斷,生產、通訊全部陷於停頓,整個法國的經濟生活處於混亂狀態。5月24日,在國外訪問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勿忙趕回巴黎,發表電視演說,呼籲全國恢復秩序,許諾起草改革計畫,提供公民投票裁決。5月27日,法國總工會與政府達成復工協定。5月30日戴高樂發表講演,宣布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全國選舉。由此,各地風潮趨於平靜。6月下旬戴高樂派在選舉中贏得大多數席位。

背景原因

五月風暴五月風暴

其發生的重要背景原因,則是-在於當年工業化國家在二戰結束全力政經發展之後三十年

黃金髮展歲月後,由於整個歐洲各國經濟成長速度緩慢而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具體是在戴高樂總統統治後期法國經濟失調社會危機嚴重,執政黨派內部出現分裂等原因。)所面臨的社會問題。

事件過程

首先,1960年代的法國學生深受中國毛澤東精神及古巴格瓦拉革命的感召。再加上法國當時大學生人數激增,然而在同時,整個法國大學的硬體設備卻趕不上學生人數的增加,因此教學品質也非常低落。1958年第五共和開始的時候,法國有大學生十九萬六千人,然而到了1968年已經增加至五十七萬人。對現況的不滿,加上革命精神的感召,一群學生乃藉機於3月22日開始占領巴黎地區的大學。隨著學生運動持續擴大,法國教育部決定於5月2日關閉各大學,巴黎索爾邦大學則於5月3日被警察封鎖並且關閉。學生們則於5月10日在拉丁區巴黎索爾邦大學與防暴警察直接衝突,造成一千五百多人受傷。隨著衝突的擴大,法國工會與左派政治人物開始聲援並且加入學生運動(例如後來的法國總統密特朗,法國第四共和國的總理Pierre Mend`es France),到5月13日就達到大約二十萬人。而5月14日起,法國整個社會則陷入癱瘓狀態,九百萬人回響進行罷工,並且占領工廠。戴高樂總統則於5月24日之電視演講中,表示願意進行公民投票,進行大學,經濟與社會改革,但是並沒有得到人民熱烈的迴響。

五月風暴五月風暴

從5月27日開始至6月30日,法國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學生與工人持續示威抗議,

並且反對5月27日在蓬皮杜政府的主導之下,資方與工會代表所簽署的勞資協定。戴高樂總統甚至認為情況已經失控。左派政黨與政治人物則宣稱可以負起政治責任,組織臨時政府控制局勢。而戴高樂總統甚至於5月29日自總統府失蹤,前往德國之法軍駐守地Baden-Baden,聲稱要確保法軍在德國之紀律,然而卻造成法國國內更大的恐慌。所幸,5月30日,戴高樂總統再度出現在總統府,並且透過收音機以異常堅定的口吻宣布解散法國國會重新進行選舉,並且呼籲法國人民發揮公民的精神,支持民選的政府。在戴高樂總統呼籲完之後二個小時之內,五十萬公民隨即走上街頭,在香榭麗舍大道示威支持戴高樂總統否定密特朗的政治野心。戴高樂總統的堅定宣示成為法國政治危機結束的開始。在隨後的六月里,示威與工廠占領逐漸減少與撤出,各政黨也忙著準備國會解散後之選舉。本來1968年的抗議示威可能造成僅有十年歷史法國第五共和國的結束,然而6月23日與6月30日的國會選舉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戴高樂右派竟然贏得人民46%的支持,並且在國會獲得72%的席位。第五共和國的危機因此完全解除,戴高樂任命新總理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積極進行學生與社會所要求的各項改革。

口號錦集

1、消費社會不得好死,異化社會不得好死,我們要一個新的獨創的世界,我們拒絕一個用無聊致死的危險去換取免於飢餓的世界。

五月風暴五月風暴

2、直到用最後一個資本家的腸子勒死最後一個官僚之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3、不要改變僱主,而要改變生活的被僱傭。

4、行動一定不要是反應,而是創造。

5、我持有對現實的願望,因為我相信我的欲望的實現

6、禁止去禁止

7、沒有什麼東西叫做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動。

8、前進,同志,舊世界已經被你拋在腦後。

9、你們雖富猶懼,雖生猶死。

10、商品是人民的鴉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