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天帝

五方天帝

五方天帝,即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稱為五帝、五方帝、五天帝等,分別是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勾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依中華傳統,祭祀五方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宗教典禮。

基本內容

五方上帝,即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稱為五帝、五方帝、五天帝、五方天帝、五方天神等。早在周朝時,依據周禮,人們就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六輅祭祀: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二曰青輅,以祀東方上帝;三曰朱輅,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黃輅,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輅,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輅,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其中,昊天上帝為自然上帝,即蒼天;五方上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五帝有先天五帝和後天五帝之分。先天五帝為統治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之天神、天上之帝,即東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顓頊、中央黃帝軒轅。後天五帝即天下之帝,為華夏上古五位聖王賢君,即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人們相信其死後亦成為神,輔佐昊天上帝和先天五帝統治五方。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稱呼。

依中華傳統,祭祀五方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種規則等級的祭祀,《隋書·禮儀》載:“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五方上帝緊隨昊天上帝並列為大祀。以鄭玄為代表的神學體系認為上帝為天之別名,總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與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為一方天帝,分別為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紀。以王肅為代表的宗教系統認為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稱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稱天。

五方上帝分別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顓頊水德、赤帝火德、黃帝土德。五方帝又稱五行帝,又皆為人帝,故又稱五行人帝。

來源

1:《五帝德》所說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2:《易·繫辭》提出的宓戱(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3:《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亦同此說(上古神話多稱此五帝)

4:東漢以來《稽命征》等之說,把黃帝升為三皇之一,皇甫謐《帝王世紀》從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為五帝。於是偽《尚書序》即據以將《世經》前面三名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5:《通鑑外紀》及《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說。然而此說來自漢畫像石,所以是說仍然依據漢人。

6:戰國末流行之說。同時有五色帝之說,奏設祭祀白、青、黃、赤四上帝祠,漢高增祀黑帝之祠。故《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說:“吾聞天有五帝”。至《春秋緯·文耀鉤》,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說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說,王肅已斥其謬。

道教

道教以五方五老天君天君對應儒教的五方五大天帝。 五靈五老天君:

五老又按五行,化為五方五帝。青靈始老化為東方青帝,主木司春,名曰靈威仰。丹靈真老化為南方赤帝,主火司夏,名曰赤熛怒。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化為中央黃帝,主土司四季,名曰含樞紐。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化為西方白帝,主金司秋,名曰白招拒。五靈玄老化為北方黑帝,主水司冬,其名葉光紀。

現代釋義

現代人一般習慣將太微五色帝混同《禮記·月令》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而三官一般用堯舜禹或道家的三清五氣結形說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