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華夏神話中天庭主宰]

天帝[華夏神話中天庭主宰]
天帝[華夏神話中天庭主宰]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帝是中國道教中天上的主神,指帝上古時期,帝俊或五天帝。現在也指道教主神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上帝,又稱“玉皇赦罪天尊”、“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宮。玉皇大帝在漢族民間信仰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儀式也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在漢族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是一尊極為特殊的神祗,是眾神之領袖。玉帝除統領三界十方內外諸天神佛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郭沫若在《卜辭中的古代社會》一文中就說:神話傳說中人物,一人化為二人以上,一事化為二事以上,乃古今中外常有之事。

基本信息

簡介

天帝天帝
指的是神話傳說上的主神

關於天帝有很多種解釋:
1.天帝就是帝俊(商朝的守護神)
2.天帝就是伏曦
3.有東南西北四方天帝
4.指中央天帝——皇帝。
無論哪一種說法,天帝都是作為自然神存在!
天帝一般指中央天帝——皇帝。掌土神后土,手中一繩,掌管八方。所謂“皇帝四面”各監一方:
東方天帝:太昊,輔佐大臣:木神句芒,手中一規,為春神;
西方天帝:少昊,輔佐大臣: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為秋神;
南方天帝:炎帝,輔佐大臣:火神祝融,手中一秤,為夏神;
北方天帝:顓頊,輔佐大臣:水神玄冥,手中一秤錘,為冬神。
另:伏曦、帝俊(另一名帝嚳)也稱呼天帝。
以上為中華遠古神話中所尊天帝。

釋義

指上帝

天帝天帝

《荀子·政論》:“居如大神,動如天帝。”
[漢]劉向《說苑·正諫》:“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抗訴天帝。”
[唐]李白《枯魚過河泣》詩:“誰使爾為魚,徒勞訴天帝。”
[清]唐甄《潛書·得師》:“(天子)居位如天帝,失位不如農夫。”

皇帝

[宋]葉適《通直郎致仕總乾黃公行狀》:“今以蓬門被雲漢之章,野人致天帝之問,吾為賴寵乎!”

星名

又稱帝星,北極五星之最明者。

指帝俊

天帝天帝
帝俊也稱呼天帝,以上為中華遠古神話中所尊天帝。
帝俊(jùn):其原型是上古部落首領帝嚳。帝俊之子羿,帝俊臣屬羲和,帝俊之妻,生十位太陽神常羲,帝俊之妻,生十二位月亮神常羲(常儀),還有姜嫄、簡狄、慶都、是帝嚳的妻子。帝嚳就是帝俊,常儀就是常羲。帝舜也是從帝俊的神格中分離出的神。帝俊一系的文明功績帝俊一族對於文明的貢獻集中反映于山海經第十八卷海內經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指二人奉帝命治水)。帝俊就是甲骨文中提到的商高祖夔。
電視劇《奔月》中的天帝就是帝俊。

指五方天帝

中央天帝:黃帝(軒轅氏)。掌土神后土,手中一繩,掌管八方。所謂“黃帝四面,各監一方”:
東方天帝:伏羲(青帝,太昊氏),輔佐大臣:木神句芒,手中一規,為春神;
西方天帝:少昊(白帝,金天氏),輔佐大臣: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為秋神;
南方天帝:炎帝(赤帝,神農氏),輔佐大臣:火神祝融,手中一秤,為夏神;
北方天帝:顓頊(玄帝、黑帝,高陽氏),輔佐大臣:水神玄冥,手中一錘,為冬神。
另:《莊子·逍遙遊》有載:南方天帝為倏,北方天帝為忽,中央天帝為渾沌,後倏忽為渾沌鑿七竅,七竅成而渾沌死。

黃帝

黃帝: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遠古部落聯盟首領,後世尊為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是華夏族一個酋長國首領,因其對本民族的發展有很大貢獻,為後世長期傳頌。但因其年代太久遠,留下來的傳聞,大多撲朔迷離,難詳究竟。可是至戰國百家言黃帝時,許多人對那些傳聞進行編聯增纂,終於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曾敗炎帝於陂泉,誅蚩尤於涿鹿,諸侯遂尊之為天子,代神農氏而為黃帝。接著,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宮室,作衣裳,制舟車,定律歷,文字、算數、音樂等皆相繼發明,於是形成盛世的局面。與百家塑造黃帝帝王形象同時,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黃帝的仙人形象。可以說,歷戰國至漢初,黃帝基本上已具有帝王兼仙人的形象。
張修創立五斗米道,獨尊老子為教祖,而尊黃帝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襲。所以此後道書仍然以黃帝為古仙人繼續進行增飾。同書《極言》篇則歷敘黃帝遍歷名山、訪真問道、以至最後得道升天的故事。
舊時一些地區嘗建黃帝廟或軒轅廟,多以之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載有多處黃帝廟,其“一在曲沃縣城中,明正統間裡人掘地得古碑…其陰贊文曰:‘道德巍巍,聲教溶溶,與天地久,億萬無窮。’因立廟。”陝西等地亦有黃帝廟,道教宮觀中嘗有黃帝殿、軒轅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觀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農、黃帝,又有軒轅祠專祀黃帝。
黃帝是一個部落聯盟,據《春秋命歷序》說一共傳10世,1520年(《易緯稽覽圖》年數同),周武王時封黃帝後代於祝。
道教所指稱的黃帝大致有五種情況:一是中央央元靈元君;二是中央黃帝;三是日中黃帝;四是中嶽黃帝;五是歷史傳說人物黃帝。這裡所說的便是歷史傳說人物黃帝。
黃帝最初的神職蓋為雷神。然黃帝以雷神崛起後又為中央天帝,位為最尊。這和苗族古歌說他們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對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黃帝最初和風伯等都是神農氏諸侯,擔任雷的巫帥。
道教有許多經書傳於黃帝,如《黃帝九鼎神丹經》、《黃帝內經》、《龍虎經》、《陰符經》等。《真靈位業圖》中,排列神仙位次,稱他為“星圃真人軒轅呈帝”,列在第三神階的左位。

玉皇大帝

朱熹說:“道家之徒欲仿其(佛教)所為,遂尊老子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為甚!”面對儒家的批評,道士們曾作過許多解釋。《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注?玉帝尊次考》云:“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虛無而後妙有,所謂無極而太極,非有尊卑之殊。”
林靈真所編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醮神時先列三清,後列四御的安排作了具體解釋,曰:“醮壇即醮筵也。中間高設三清座,……又設七御座(七御座之首為玉皇)蓋玉清為教門之尊,昊天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意思是說,醮壇中間是兩列神位,是兩個首席,昊天上帝與三清都乃道體所化並無尊卑之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