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

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

生活在呼倫貝爾的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布里亞特、巴爾虎五個古老草原部落的孩子們組成了中國第一個人口較少民族的兒童合唱團,在中國著名草原歌唱家布仁巴雅爾和烏日娜的指導下,以呼倫貝爾民歌和童謠為內容,傳唱著「草原組童年的歌聲」。合唱團定名為「五彩呼倫貝爾」現有近四十名孩子,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於牧區、森林和農莊。他們用5種自己民族的語言演唱的三十餘首歌曲,全部是代代相傳的童謠。「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為註冊的非牟利兒童文化團體。並專項設立了“五彩兒童基金”,以資助人口較少民族的兒童文化和教育。

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
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成立於2007年1月,由唱紅《吉祥三寶》布仁巴雅爾和烏日娜夫婦擔任藝術總監。合唱團37名成員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5歲,都是被布仁巴雅爾夫婦從呼倫貝爾家鄉挑選出來的,《吉祥三寶》中可愛的小女孩英格瑪也是團員之一。目前,這些來自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布里亞特、巴爾虎五個草原部落孩子們,已經會用5種本民族語言演唱30多首童謠,這些童謠都在呼倫貝爾草原上世代相傳。

團隊介紹

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來自生活在呼倫貝爾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和布里亞特,巴爾虎兩個蒙古族部落,是中國第一個人口較少民族的兒童合唱團。現有近40名孩子,小的五歲,大的13歲,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於牧區、森林和農莊。他們用5種自己民族的語言演唱的三十餘首歌曲。
“五彩”代表著北中國草原和山林中五個人口較少的民族和部落。
“傳說”內含著歷史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

音樂專輯

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
第一張專輯《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是一張演唱會現場版專輯,共收錄了23首歌,是合唱團在去年8月6日呼和浩特首場演出的現場錄音。為了充分體現5個少數民族的文化蘊含與孩子們的天真可愛,這張專輯還特別邀請香港知名平面設計師與屢獲國際童書大獎的香港旅英插畫家蘇美路設計包裝形象,封面插畫呈現出合唱團5個不同民族部落的音樂、視覺、文化符號特徵,充滿了草原大地的純真氣息。

曲目介紹

《海拉爾河》,巴爾虎民歌,是愛情歌曲。海拉爾河沿流布滿了河流石和金沙粒,河水出奇地清澈明淨。歌曲通過描述海拉爾河水的純淨表達了對姑娘的最純真的愛情。
《毛敖吉坎河》,鄂溫克民歌,是節日歌曲。在大興安嶺深處世世代代養鹿和打獵為生的敖魯古雅鄂溫克人,每當男人們打獵歸來後大家聚在一起升起篝火,圍繞著篝火邊跳邊唱來慶祝勞動成果的古老傳統。歌曲唱詞一般都根據情景而即興創作。
《森林中的思念》,達斡爾民歌,是思鄉情歌。一個孤獨的離鄉人在一片樟子松林里想念著所有的親人、好朋友和可愛的家鄉。
《小白兔》,巴爾虎民歌,是環保歌曲。通過描述一隻小白兔永遠得不到安寧的悲慘命運控告人類無止盡的貪婪和奢侈的生活方式。
《好獵手》,鄂倫春民歌,是勞動歌曲。歌中描述了一個剛出道的新獵手向掌握有一身好本領的老獵手請教時看不慣老獵手的傲慢勁兒而直截了當的闡明自己的來意的情景。
《巴爾虎靴子》,巴爾虎民歌,是勞動歌曲。描述了穿上漂亮靴子的孩子們在大人面前炫耀自己新靴子的情景,同時還不忘記讚美母親的巧手,以及深怕自己得意快樂的感受無人理會而擔憂的童心。
《鄂呼蘭德呼蘭》,鄂溫克民歌,是勞動歌曲。描述了剛剛搬到新的牧場或狩獵場而心情特別快活的養鹿鄂溫克婦女們計畫在這段難得的好時光里安排一切勞動事項而忙碌的情景。
《克尼耶》,鄂倫春民歌,描述鄂倫春獵民的生活情景。
《快樂的牧羊人》,蒙古童謠,是友情歌曲。描述在春暖花開時節里,小牧童與剛剛出生的小羊羔在綠草和花叢間一起玩耍的快樂場面,描述孩子們與小羊羔之間天真可愛的友情。
《斑鳩》,鄂溫克民歌,是思念家鄉的歌。唱詞中遠嫁他鄉的女子對父母和兄弟姐妹及父老鄉親的思念,以及對自己成長的美麗家鄉的不捨與留戀。
《忠實的心》,達斡爾民歌,是愛情歌曲。唱詞中描述了因為愛情而神魂顛倒的年輕人每天不知所措的意亂神迷狀態。這裡用的是詼諧諷刺的勸教方式。
《你從哪裡來》,達斡爾民歌聯唱。以對答的方式描述了兩位陌生人見面後互相打聽了解彼此的背景,互相欣賞和誇耀對方的穿戴及用具,從而建立友誼之情景。
《我是第一個漂亮的》,鄂倫春民歌,是愛情歌曲。歌中用諷刺幽默的手法描述一個並不漂亮的姑娘終於嫁人後炫耀自己幸福生活之情景。
《五彩的敖包》,五彩創作,是讚美自然的歌曲。通過蒙古族頌歌的古老結構形式,讚頌有“天下第一敖包”之稱的“白音浩紹”敖包,加上鄂溫克族獨具一格的襯詞,描繪了當代年輕鄂溫克人的精神面貌。
《百鳥會》,創作作品,“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的藝術家們根據達斡爾族民歌中豐富多彩的多的表現方式為基礎,再融入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獨特襯詞,描述在呼倫貝爾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匯聚在森林草原的各種鳥類之間交談和歡唱的的自然景觀。
《耶會加》,鄂倫春民歌,兒童遊戲歌曲。有固定曲調但沒有固定歌詞,表演者一般根據當時的環境和人文情景即興演唱,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永遠的山歌》,鄂倫春民歌。有固定曲調,但沒有固定歌詞,表演者一般根據當時的環境和人文情景即興編詞而演唱,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嘿嘿,岱日查》,巴爾虎民歌,是語言遊戲歌曲。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常常在固定的曲調框架里即興選擇和編造唱詞來互相辯論,考驗對方的反應能力和語言應變能力。
《天鵝》,鄂溫克民歌,是環保歌曲。通過對天鵝的生活、生存習俗的細膩描述,讚美草原人們對自然萬物的無限尊崇。
《烏春放排》,達斡爾民歌,勞動歌曲。描述了早期達斡爾人參與開發森林勞動時在嫩江水域放排運木的勞動情景。
《勇敢地搏克手》,是“五彩”創作節目。根據記憶,曾經草原上的孩子們在悠閒的時間裡三兩碰頭就有一場好戲可看。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男孩們的摔跤表演和圍觀的人群的吶喊助威,場面非常熱鬧。再配有專門在摔跤比賽現場演唱助威的巴爾虎“長調大聯唱”,使場面顯得更加擁有了豐富多彩的草原文化風味。
《烏拉勒吉》,布里亞特民歌,是讚美家鄉的歌曲。“烏拉勒吉”是布里亞特語,是一種花的名字、顏色鮮紅。這種花在每年的夏季大片大片地盛開在草原上,光景非常壯觀。歌中通過對烏拉勒吉的讚美,表達了布里亞特人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興安河的雲雀》,布里亞特民歌。通過描述小鳥容易被人捉弄的輕率舉動來教育年輕人凡事要處處要小心才對。歌詞內容生動而深刻,富有哲理。
《吆呼爾》,布里亞特民歌,是節日歌曲。在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歡慶歌舞時,青年男女相互邀請對方參與篝火舞的場面。是一種在固定的曲調里即興編詞而唱的民間藝術形式。
《夢中的額吉》,蒙古童謠,描述母子情感。歌中表現在外漂泊的孝子常常想起家鄉年邁的母親時的無限深情。
《薩曼神舞—遠古的祝福》,鄂倫春民歌,是宗教歌曲。“薩曼”跳神人之意。據說,薩曼跳神入神之後把話通過布穀鳥傳到天上,而上天聽到話後又通過布穀鳥把話傳回薩曼的耳朵,而後薩曼就用人的語言把上天的話告訴普通人,於是普通人就能夠以上天的指示從事正確的活動。通過天人合一,萬物復興表達鄂倫春人對大自然的無限尊崇和感激。
《春天來了》,五彩創作,“吉祥三寶”作者布仁巴雅爾先生根據呼倫貝爾巴爾虎民間藝術的表現特點為基礎而創作的一曲童謠。主要表述寒冬過去後溫暖的春天到來之際草原兒童們的快樂心情。

影響

五彩呼倫貝爾合唱團已經在海拉爾、呼和浩特、北京跟天津等地登台演出,所到之處均引起極大反響。余秋雨席慕容吳祖強馮小剛郎昆張紀中等藝術家看過表演後,都曾撰文寫詩稱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