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廟鄉

五廟鄉

五廟鄉是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下轄的一個鄉。地處潛山縣西部,與太湖、岳西接壤。

基本信息

五廟鄉五廟鄉
五廟鄉地處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西部,總面積43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11000餘人,耕地面積320公頃,山場3000公頃。五廟鄉資源豐富,以非金屬礦產資源為最,如大理石、脈石英石蘊藏豐富;林業資源有毛竹馬尾松、杉樹、樟樹等。鄉境內植被優良,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農業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產品以茶葉、蠶桑、生薑、中藥村為主,高山生態茶場面積達5000餘畝,桑園面積4000餘畝,年產繭3300擔,是名副其實的“茶葉之鄉,蠶繭之鄉”。

基本介紹

五廟鄉五廟鄉領導班子
五廟鄉地處潛山縣西部,與太湖、岳西接壤。全鄉總面積43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11000餘人,耕地面積320公頃,山場3000公頃。五廟鄉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獨特。東與國家級風景區天柱山相距30公里,南距花亭湖風景區25km,西與大別山第一漂——天仙河相距15km,獨特的區位使之成為該縣重要的邊貿集鎮之一。

五廟鄉的革命歷史,光榮而不凡。1924年潛山縣第一個黨小組在此成立;1930年,繼靖水寨暴動之後又一次影響巨大的農民武裝起義——八鬥暴動在五廟吳橋掀起;1947年,以劉秀山為首任專員的鄂豫皖第一專員公署在五廟鄉成立辦公。現存的歷史文物及遺址,向世人展示著五廟不平凡的輝煌歷史。

五廟鄉大理石礦產
五廟鄉資源豐富。以非金屬礦產資源為最,如大理石、脈石英石蘊藏豐富,且品位高開採價值大,大理石達0.5億立方米,脈石英石0.1億立方米,開採潛力巨大。林業資源有毛竹、馬尾松、杉樹、樟樹等。以三新生態林場為中心的速生豐產林基地,面積1萬餘畝,立木蓄積量達30萬立方米。境內植被優良,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河流眾多且山勢陡峭落差大,小水電開發潛力巨大,理論裝機容量為2000千瓦。

五廟鄉海拔750米,是七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鄉。五廟鄉林業站依託豐富的山場資源,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帶動當地農民走出了一條興林致富的新路子。1995年,五廟鄉森林覆蓋率為57%,現已達86%。該鄉新造林8000多畝,封山育林37500畝,不僅改變了山村貧困落後的面貌,而且強化了林農經營管理的理念,建立了林業發展、管護、致富、高效的管理機制,使農民人均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林業。五廟鄉民風淳樸,百姓勤儉為本。農業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產品以茶葉、蠶桑、生薑中藥村為主,高山生態茶場面積達5000餘畝,年產乾茶300餘噸,產值700餘萬元,有高、中、低各類茶葉加工廠40餘家,該鄉是全國名茶“天柱劍毫”的原產地。桑園面積4000餘畝,養蠶近4200張,年產繭3300擔,產值約250萬元,是名副其實的“茶葉之鄉,蠶繭之鄉”。

基礎建設

五廟鄉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實現了組組通公路,移動通信、聯合通信、程控電話覆蓋全鄉,有線電視用戶已達1900餘戶,教育、衛生等設施齊全,五廟街店鋪林立,過往客商如雲,人氣旺盛。2004年安慶市第一家私立醫院—-天柱山仁濟醫院通過一年多的運行,業績逐漸攀升。由滁洲客商獨資開發經營的新田脈石英礦績效顯著,裝機容量為100千瓦的股份制小水電—龍井河電站已併網發電。

政治文明

五廟鄉政府成立了由紀委委員和財政、經管站工作人員組成的鄉、村財務管理工作督查小組,對鄉、村財務工作進行民主監督。由各支部第一責任人與鄉黨委簽訂責任書,明確各自職責。 在鄉、村兩級同時開展工作日內午間不飲酒的規定。凡是在工作日期間,鄉村兩級工作人員都不允許在午間飲酒。一但發現,都將給予嚴厲處分。 嚴格控制鄉、村兩級公務費開支。對可以量化的公務費用,一律實行包乾制度,確保公務費開支成本最小化 。加強對鄉、村兩級財務的監管。全面推行“村財鄉管、鄉財縣管”制度,充分發揮鄉、村兩級民主理財和民主監督小組的作用,實行“陽光財政”。

經濟發展

五廟鄉五廟鄉農民黨員
特色產業

五廟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支農惠農政策宣傳、優良品種推廣、技術培訓與指導等一系列活動,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蠶桑、茶葉等市場效益明顯的特色產業,積極引導農村“小能人”走產業化、規模化之路,提高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該鄉茶葉已達8000畝、蠶桑達6000畝,成立了市級龍頭企業妙山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了五廟鄉茶葉專業合作社。

鄉鎮企業

安徽美羽特羽毛製品有限公司於2007年落戶五廟鄉,該公司是無為縣最先涉足羽毛行業的一家羽毛製品企業,且是全國唯一的一家生產拉毛機械設備的廠商,並獲得國家專利。該公司在五廟的投資規模大概在550萬元,機械設備有拉毛機60台套,沖毛機60套,烘毛機2套,洗毛機2套,大型固定資產投資約350萬元,其他投資50萬元,流動資金150萬元。該廠現已正式投產,在五廟招工300多名,分二班制。按最低工資標準計算,每人每月600元,每月能為五廟民眾帶來18萬多元的額外收入。 另有福建客商在該鄉新建村投資一百多萬元,開發花崗岩——孔雀石加工項目。

新農村建設

五廟鄉妙山茶葉股份有限公司
五廟鄉農民黨員充分發揮帶頭示範作用,明確黨員角色定位,帶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發展生產上定位,做勤勞致富的帶頭者。以支部為核心,大力推行“支部+協會”的發展模式,建立農村黨組織帶動致富機制。通過支部帶動,以農村致富能手黨員為骨幹,組建各種產業協會,採取“支部+協會”的模式,帶領民眾調整產業結構。在協會的帶領、帶動下,2006年五廟鄉紅光村新種植茶葉500畝,蠶桑600畝戶,人均收入達2500餘元。
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定位,做鄉風文明的倡導者。以黨員帶民眾,引導農村黨員帶頭破除阻礙新農村建設的思想觀念,大膽創新,勇於接受新事物,並主動向廣大民眾宣傳新思想、新觀念,使他們樹立開門迎商、開放搞活的意識。同時,成立家庭文化中心戶,活躍農村文化活動,提升民眾素質,為新農村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在服務民眾上定位,做民眾利益的維護者。該鄉農村黨員將建設鄉村道路、農業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及幫助民眾解決困難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抓緊抓實,積極帶頭搞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以實際行動自覺做民眾利益的維護者。在基層工作上定位,做基層工作的支持者。積極參與全鄉開展的“村容整潔從我做起”主題實踐活動,帶頭開展衛生整治活動,整治“三亂”,用實際行動體現黨員先進性,帶頭做好農村各項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