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鋪鎮

五峰鋪鎮

五峰鋪鎮位於邵陽、衡陽、永州三市經濟走廊交匯處。五豐鋪鎮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為此,鎮黨委政府不斷最佳化環境,距縣城25公里,到邵陽市4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省道邵永線和邵祁線穿鎮而過,縣道、鄉道、村道四通八達,五峰綜合大市場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整個鎮區,是全鎮經濟、文化、人口的集中地。全鎮以種植業、漁牧業、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主導產業,盛產水稻、小麥、大豆、黃花和柑桔。鎮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局,搞好招商引資。務工回鄉青年楊增文投資4000萬元興建振文中學、五峰步行街和中心廣場。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wǔ fēng pù zhèn
郵政編碼:422115
行政區劃: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
五峰鋪也稱五豐鋪,人們習慣用“五豐鋪”。
(2008)土地總面積:137.5平方千米 其中建成區5.1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03680人,城區常住人口5萬。
戶籍人口:102150人
戶籍鄉村人口: 83520人
GDP:17.02億(2011年)
城區交通圖

享受自來水人口: 52000人
享受社會基本保障人口:88170人

地域地理

區劃

五峰鋪鎮位於邵陽縣南部,為邵陽,衡陽,永州三市五縣區二十三鄉中心,分別與祁東,祁陽,冷水灘區,東安縣接壤。為半山半丘陵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五峰鋪鎮現轄:民勝、中和、興峰、龍巖4個居委會;六里、荊塘、向聯、黃泥馬蹄、合作、七里、田東、水田、白旗、沉安、板橋、鷓鴣、胡橋、長江、新橋、界牌、聯旗、紅星、六甲、青雲、裊旗、東山、東陽、雙河、楊柳、黃金、園藝、眾和、金珠、弄子、塘詩、石井、燕塘、田中、冷水、劉家凼、白田、馬草、仁灣、農科、東井、大屋、駐馬、水口、過路、利群、鴨山、排橋、陳保、留旗、羊古、新鋪、沙田、大田55個村委會。五峰鋪鎮是一座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小鎮,地理位置優越,省重點中學邵陽縣二中坐落在五豐鋪鎮,邵陽市至永州、邵陽縣至衡陽的兩條省道在這裡交匯。邵永高速環鎮而過,離白倉出口僅10公里。花橋出口20公里。距邵陽縣城25公里,邵陽市52公里,永州市60公里,衡陽市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鎮內每天有發往廣州,東莞,深圳,長沙,株洲,衡陽,邵陽,永州,東安,祁東,邵東的班車。高霞山、雲霞山、破頭寨、三角嶺、小眉山五峰秀出,屏障於學校東南。清幽的五豐鋪檀江水悠悠南來,繞經學校後,迤西北而去。與夫夷河交匯成資江水。境內資源豐富,銻,錳,鉛錫儲量居全市之首。

高霞山風景區

五峰鋪高霞山(gao xia shan )是邵陽風景區之一,邵陽遊覽勝地。高霞山處於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高霞山集名山之長。雄偉,險峻,秀麗,高霞山無不兼而有之。霞山嶺陡峻峰行,庵院菩薩人人尊,南路五峰鋪,寶慶占一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高霞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邵陽景名勝區,高霞山泉礦泉水廠已經建成!

金江湖風景區

“山在水中,水在山中,人游其中,如在畫中;山水故里,美在水裡,神遊其里,如在夢裡。” 金江湖景區可開發面積30.3平方公里,地處湖南省邵陽縣境內,邵、永兩市交界之地,離邵陽市區48公里,永州市區50公里。景區山水如畫,民風純樸,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6.8℃。太陽島、金子嶺、貞女亭、桃花洞、金南寺、梯田、木屋等,構成了金江湖特有的旅遊文化。

文化教育

簡介

邵陽縣二中坐落在南路重鎮五峰鋪,地處三縣三市交界的中心區域。邵陽市永州、邵陽縣至衡陽的兩條省道在這裡交匯。高霞山、雲霞山、破頭寨、三角嶺、小眉山五峰秀出,屏障於學校東南。清幽的檀江水悠悠南來,繞經學校後,逶迤西北而去。

教育

邵陽縣二中,誕生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1939年,邵陽縣籍的呂子哲、蔣希乾等名人志士,順應時勢所需,本著“創辦學校,培育人才,救濟失學”的宗旨,創辦了一所“湖南省應時初級職業學校”。後因種種原因,於1940年11月定名為“湖南省私立應時初級中學”。1944年秋,日軍入侵五峰鋪,學校被迫停辦。1945年春,為躲避日寇的騷擾,曾三異校址,直到秋季日寇投降,才得以回遷五峰鋪原址。1953年,學校由邵陽縣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邵陽縣立初級中學”。1958年,學校升格為完全中學,更名為“邵陽縣第二中學”。1969年,縣辦中學下放,由五峰鋪公社接管,改名為“五峰鋪公社中學”。1974年,高中由縣統籌部署,恢復“邵陽縣第二中學”校名,並沿用至今。
五峰鋪鎮現有邵陽縣二中、青雲中學、六里橋中學、五峰鋪鎮一完小、五峰鋪鎮二完小、眾和完小等學校。各級學校的教學質量都是邵陽縣之冠。

相關信息

綜述

邵陽縣五峰鋪鎮是一座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小鎮,地理位置優越,邵陽縣二中坐落在南路重鎮五峰鋪,地處四縣三市交界的中心區域。邵陽市至永州、邵陽縣至衡陽的兩條省道在這裡交匯。高霞山、雲霞山、破頭寨、三角嶺、小眉山五峰秀出,屏障於學校東南。人們常說“走過天下鋪,當不得五豐鋪”。五豐鋪在有皇帝的時期,曾在這裡設了個台;叫烽火台。三民主義來了的時候設了個大戲台。走了日本是設了個大炮台。解放是設了個民主台,專政台。鄧先生在的時候設了個改革台,開放台,教育台。現在什麼經濟台,人本台,官僚台。。。。。無數個。五豐鋪一路走來,飽經滄桑。五豐鋪地跨三市,南同永州,北連邵陽,東接衡陽;是戰爭的要塞,交通的樞紐,騰飛的機場。五豐鋪背依大山,四面環山,群山逶迤,勢鼎五峰。五豐鋪人緣廣結,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享有蜜蜂朝皇之地!
1949年為仁鄉,1952年建鎮,1958年為衛星公社,1961年建五峰鋪鎮。

棉毛服裝生產城

五峰鋪鎮棉毛服裝生產早,發展快。改革開放前期,依靠政策優勢,棉毛服裝生產異軍突起,遍布全鎮千家萬戶,蜚聲於省內外。但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造成核心競爭力不強,再上新台階力不從心。經過鎮政府的指導,以做大做強為目標,使棉紗服裝生產產生了跨越式的發展,現有兩個棉紗集團和400多家生產廠家。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日本。目前投資3000萬的棉紗服裝加工城以建成。投資兩千萬的精品童裝廠已落地。 各生產廠家還依靠人才、技術優勢,在全國各地“安營紮寨”,形成“株洲一條街”、“鄭州一條巷”“濟南一個市”“北京一個場”的五峰鋪鎮棉毛服裝生產城。他們總資產上億元的有2家,上千萬元的有5家,上百萬元的有15家,形成技術共讓,信息共有,利益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良性循環發展經濟。

勞動力資源豐富

五峰鋪鎮人口10萬餘人,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建築業起步較早。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以發展建築勞務經濟為龍頭,因勢利導,以組織有序流動、務工培訓占有市場,基地建設建立品牌,跟蹤服務維護權益,在用人、信息、獎金、培訓、管理、法制等各方面進行大力支持,通過建立建築勞務用工信息庫,幫助建築能人組建了以建築市場為大本營、以專業戶為軸心的多方合作聯合體,在省內外建立了60個建築市場信息視窗,千方百計抓市場的培育和開發,搶占省內外建築市場,打造建築精品。“出精品,樹形象”、“建好一幢房,美名遠傳揚”,以“誠信+技能+創意”贏得廣大顧客青睞。為此,該鎮黨委政府還創新內外兩線培訓機制,外線採取社會培訓、校企聯合培訓等方式,內線實行“師帶徒,徒變師”的傳帶式,著力提高建築勞務工的誠信品格和建築技能,為建築勞務培養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做到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轉移一個,帶動一片。開展“徒學師、師比師”的建築技能練兵活動,使一批鄉土建築“設計師”、“神刀手”脫穎而出。

敬國誠信建築工程隊

邵陽縣五峰鋪鎮敬國誠信建築工程隊雙喜臨門:在海南承建的德昌電子大樓被評為“優質工程”,造價1000萬元的沙井科教樓正式簽約,標誌著五峰鋪建築大軍在海南建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至此,該鎮32個建築工程隊已在廣州、深圳、海口、武漢、長沙等30多個大中城市站穩了腳跟,從業人員超過1萬,年純收入2億多元,占全鎮GDP的41%。最近,該鎮被評為“全省發展建築勞務經濟先進單位”。為了做大建築產業,拉長產業鏈條,五峰鋪鎮黨委政府實施“離土離鄉,向外輸出”和“離土不離鄉,就地轉移”的“兩條腿走路”方針,使全鎮建築大軍的足跡遍布全國12個省30多個大中城市。目前,已建基地50個,形成了打樁、砌磚、裝修三大建築產業,許多村莊和農家全靠建築來支撐經濟命脈,全鎮湧現了300餘個建築之家、26個建築之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