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火山群

位於中國黑龍江省中部的五大連池火山群共有14個火山。屬蒙古弧東翼的活火山。火山受東北、西北走向兩組斷層控制,交會處多成火口。第一次噴發在1719年。第二次是1721年噴發,形成老黑山和火燒山。老黑山海拔515.5米,比高164米,火口直徑350米,最深達136米,熔岩流表面呈棘狀突起,噴氣錐、噴氣孔還未消失,錐體由黑色浮岩組成。火燒山海拔392.6米,比高73米,錐體直徑800米,火口徑450米,火口深63米,東北坡有3米高噴氣孔塔群。

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五大連池市境內,屬小興安嶺西側中段余脈。

五大連池火山群五大連池火山群
因1719—1721年(清康五十八年至六十年)火山爆發堵塞白河而形成5個相連的偃塞湖和周圍14座火山錐,故稱五大連池火山群。五大連池火山群的噴發時代,從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均有活動。由12座老期火山和兩座近期火山組成。即:老黑山、火燒山、藥泉山臥虎山筆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西焦得布山東焦得布山東龍門山西龍門山小孤山莫拉布山尾山等14座拔地而起的獨立火山錐,分布在700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上,海拔355.8—602.6米不等。多數有火山口,火山口深度從幾十米到百餘米不等;少數具有複合的多個火山口和多個溢出口,部分火山口形成火山。火山錐體坡度一般為10—20度,少數可達25一30度。火山口內的坡度一般比火山錐體坡度陡。火山錐體主要由火山碎屑物和玄武岩構成。最近一次火山爆發而形成的老黑山和火燒山,噴發於1719—1721年,距今僅270年,地質地貌保存完好,熔岩流動景象清晰,地貌複雜多樣,形態各異,面積達64平方公里,奇麗壯觀。地質專家稱其是“中國少有,世界罕見”,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12座老期火山已被植物覆蓋。其中最高的南格拉球山海拔602.6米,山頂有高出地面70多米的火山口天池;龍門山有天然龍門石寨、火山口森林;東焦得布山有熔岩冰洞、火山口風洞;藥泉山附近有南飲泉、北飲泉、翻花泉和南洗泉,是全國著名的冷水碳酸礦泉。礦泉水中含有等多種元素,飲、洗能治療胃腸皮膚腎炎等多種疾病。黑龍江省各地和省外一些單位已在藥泉山東麓建立了50多所療養院(所),加上有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成為全國馳名的療養、旅遊勝地。是1982年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名勝風景區之一。為加強名勝風景區的保護和管理,1983年10月設立了五大連池市,市政府駐藥泉山東側。
位於中國黑龍江省中部的五大連池火山群共有14個火山。屬蒙古弧東翼的活火山。火山受東北、西北走向兩組斷層控制,交會處多成火口。第一次噴發在1719年。第二次是1721年噴發,形成老黑山和火燒山。老黑山海拔515.5米,比高164米,火口直徑350米,最深達136米,熔岩流表面呈棘狀突起,噴氣錐、噴氣孔還未消失,錐體由黑色浮岩組成。火燒山海拔392.6米,比高73米,錐體直徑800米,火口徑450米,火口深63米,東北坡有3米高噴氣孔塔群。
五大連池為熔岩流阻塞河道儲水而成,是中國第二大堰塞湖。火山群下有泉水,有礦物質,可治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多種常見病及外科疾病。火山群區開發火山工業,製造玄武岩建築材料、水泥岩棉浮石建築材料、鉀肥等。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群是中國著名的第四紀火山群,一般認為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組成,如果包括火山區西部的蓮花山,五大連池火山群應由15座火山組成,火山岩分布面積達800多km2。其中近期火山包括老黑山火燒山兩座火山。兩座火山均由高鉀玄武質熔岩岩和錐體構成,總面積約68.3km2,熔岩盾是火山主體。五大連池火山群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種火山熔岩構造,如多層流動單元構造、結殼熔岩構造、渣狀熔岩構造、噴氣溢流構造(噴氣錐和噴氣碟)、熔岩隧道構造等,以及浩渺的熔岩海,堪稱火山奇觀,加上區內特有的兼為飲用與治療的碳酸泉,使其成為旅遊觀光和治病、療養的著名火山風景區。

五大連池火山群五大連池火山群

配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