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七貴

五侯七貴,拼為wǔ hòu qī guì,指達官顯貴。

基本信息

五侯七貴 (wǔ hóu qī guì)

【解釋】:泛指達官顯貴。
【出處】: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
【示例】:阿英《燈市》:“天子以至於~,又為什麼要提倡燈會呢?”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五侯九伯達官顯宦達官顯貴

詳細釋義

五侯 : 1.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參見"五侯九伯"。 2.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漢成帝封其舅王譚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見《漢書.元後傳》。 3.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東漢大將軍梁冀擅權,其子梁胤﹑叔父梁讓及親屬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 4.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漢桓帝封宦者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東武陽侯﹑唐衡汝陽侯。 5.泛指權貴豪門。
七貴 : 1.指西漢時七個以外戚關係把持朝政的家族。 2.隋末,洛陽人稱段達﹑王世充﹑元文都﹑盧楚﹑皇甫無逸﹑郭文懿﹑趙長文為七貴。見《隋書.越王侗傳》。 3.泛指權貴。

成語資料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