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鐘惑

二缶鐘惑

二缶鐘惑,漢語成語。二:疑,不明確;缶、鍾: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是非道理。作賓語、補語;指人分不清是非。

基本信息

釋義

二缶鐘惑,謂對缶和鍾兩種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莊子·天地》:“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王先謙集解引郭嵩燾曰:“缶鍾皆量器,缶受四斛,鍾受八斛。以二缶鐘惑,謂不辨缶鍾所受多寡也。持以為量,芒乎無所適從矣。”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淪陷,豈直二缶鐘惑而已乎?”

故事

二缶鐘惑二缶鐘惑
戰國時期,大哲學家莊周在《莊子》中講述了“二缶鐘惑”的道理:有三人同做一事,一人迷惑則事可成;有兩人迷惑,事則不成。現在天下人都迷惑了,高雅的思想進入不了人們的意識,而對低級庸俗的東西感興趣,就像對缶鐘的容量搞不清一樣。
典出:《莊子·天地》

原文

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大聲不入於里耳,折楊、皇華,則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勝也。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

譯文

最迷惑的人一輩子也不會醒悟,最愚蠢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明白。三個人共同做一件事,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感到迷惑,他們所想要做的事還是可以達成的;如果其中有兩個人感到迷惑,那么即使辛苦勞作,他們所想要做的事卻是無法達成的,這是因為被迷惑的人占到優勢的緣故。而今天下的人都感到迷惑,我雖然祈求導向,卻也是不能夠達到的。這不令人感到悲哀嗎!
高雅的音樂不能夠進入俗人的耳中,但當他們聽見折楊、皇華一般的俗樂時,卻會感到高興。所以高妙的言論不被眾人所接受,至理的名言不能被俗人們說出,都是因為世俗的言論占據優勢的緣故。這樣就好像無法通過辨識容量把缶、鍾分清楚一樣,因而人們所想要做成的事是無法達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