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愣子

二愣子

“二愣子”(èr lèng zi),指莽撞行事的人。

詞語釋義

莽撞行事的人。

二楞子:又稱憨子、傻子、腦袋不靈光、愣頭青。這是東北俗語或是北方俗語。通常用在形容一個人愣頭愣腦、性格倔強、認死理、喜歡抬槓、做事考慮不周、不計後果。有貶義的語言形容,也有用在很親密的關係上,屬於善意的玩笑或幽默的形容對方,通常在開玩笑時很能體現的多,也有婦女用在自己丈夫身上,形容自己丈夫很憨厚、為人老實,但此形容方式不屬於貶義,通常在親密情況下會很平凡。

二楞子::表示性格直而不知變通,辦事莽撞卻不乏可愛。

方言:北方比較常用詞語,陝西方言

表現:通常呆頭呆腦、做事不思考、動作比較搞笑、比如瞪眼、斜眼、歪嘴。。。。

-形容某人做事魯莽、倔強、大腦不靈活、直性子,好壞不分就耍倔脾氣。

腦子缺根筋,認準的事不會輕易放棄。1二愣子=打架的時候下死手 2二愣子=輕易不要去招惹的人 3二愣子=沒什麼心眼但是做事不按套路出牌。4二愣子=膽量過人很少懼怕誰 北方人一般把第一條當做二愣子的標準東北地方方言

詞語例句

他幹活兒可頂事,就是個二愣子。

地方方言

二楞子 (Erlengzi )

原自於東北地區的地方方言粗語,通常用在形容一個人很愚蠢、很憨的地方形容詞,有貶義的語言形容,也有用在很親密的關係上,屬於善意的玩笑或幽默的形容對方,通常在開玩笑時很能體現的多,也有婦女用在自己丈夫身上,形容自己丈夫很憨厚、為人老實,但此形容方式不屬於貶義,通常在親密情況下會很平凡,是東北地區大眾化詞語!。大寫:貳

“ 貳”的今字。

1.數詞。一加一所得。《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魯迅 《吶喊·狂人日記》:“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

2.序數。第二。《墨子·七患》:“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適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 唐 韓愈 《春雪》詩:“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巴金 《探索集·春蠶》:“我寫作一不為吃飯,二不為出名。”

3.副。與“正”相對。同“ 貳 ”。《禮記·坊記》:“君子有君不謀仕,唯卜之日稱二君。” 鄭玄 註:“卜之日,謂君有故而為之卜也。二當為貳。唯卜之時,辭得曰:君之貳,某爾。”

4.再次;兩次。《南齊書·禮志上》:“醴則唯一而已,故醴辭無二。”《宋史·吳璘傳》:“此 孫臏 三駟之法,一敗而二勝也。”

5.倍;加倍。《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 得百二焉。” 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 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諸侯持戟百萬, 秦 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 秦 兵當二百萬也。‘ 齊 得十二’亦如之。” 顧炎武 《日知錄·史記注》:“古人謂倍為二。‘ 秦 得百二’,言百倍也;‘ 齊 得十二’,言十倍也。”《韓詩外傳》卷四:“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

6.並列。《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德侔往初,功無與二。”《宋史·楊存中傳》:“ 楊存中 唯命東西,忠無與二,朕之 郭子儀 也。”

7.兩樣;不同。《荀子·富國》:“故曰上一則下一矣,上二則下二矣。”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每先期輸直,不二價,而人無異辭。” 清 顧炎武 《與人書四》:“《詩》三百篇即古人之韻譜。經之與韻,本無二也。”

8.謂分成兩樣。《高子遺書·語十九》:“ 朱子 正欲一之,反謂其二之,惑之不可解久矣。”

9.懷疑;不確定。《呂氏春秋·應言》:“視 昂 如身,是重臣也;令二,輕臣也。” 高誘 註:“二,疑也。臣見疑則不重矣。”《後漢書·齊武王縯傳》:“將軍 張昂 拔劒擊地曰:‘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宋 宋祁 《宋景文雜說》卷下:“任賢而二,五 堯 不治。”

10.二心;不遵從。 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若縱懷二,奸亂必漸。” 宋 范仲淹 《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詩:“先王制禮經,祠為國大事,孟春祭風師,刺史敢有二?”

11.哲學用語。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以指陰、陽或天、地等範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河上公 註:“一生陰與陽也。”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夫占變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陰陽之數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之生也,誕授命世;體三才之茂,踐得二之機。” 李善 注引《易》:“‘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

12.古人認為偶數屬陰,因以“二”指地數之始,或指卦中的陰爻(--),或指臣道等。《易·繫辭上》:“天一,地二。” 孔穎達 疏:“此言天地陰陽自然奇偶之數也。”《漢書·律曆志上》:“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後漢書·楊震傳》:“《易》曰:‘無攸遂在中饋’” 李賢 注引 漢 鄭玄 曰:“二為陰爻。”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二,言所為;五,不言所為。二,臣道也,以任事為忠;五,君道也,以任人為大。二勝其任,則五可無為。”

方言中的二

陝西方言

1.常用於形容一個人分不清場合,掂不來輕重,說話不過大腦,做事不想後果。如“二慫,二錘子”。例:那個人二得很!

2.形容自己聽到驚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論時的心理狀況,如“我二了”。

3.形容某方面比較強悍,帶有戲謔。例:1.那傢伙踢球二得很。

東北方言

常用於形容人或事物愚笨,口語中擁有獨特的語意。

天津方言

例:1、數學課上,老師問:“題都做了沒有,答案是什麼?”同學:“二!”老師:“我看你才‘二’呢!,這題都能算錯,你說你有多‘二’吧!”

2、二百五的延伸意思,表示,我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曉得。

貶意詞。常用用於形容人愚笨,弱智的意思。現在多用於彼此取笑的意思(有很大的玩笑成分)。

同名歌曲

歌曲信息

歌曲:二愣子

歌手:陳小春

專輯:抱一抱

作曲:周杰倫

歌詞內容

二楞子-陳小春二楞子-陳小春

EDIT-Sephroith·Pual

頭上短毛 神經少一條

食量不小 志氣比天高

什麼人他都能打交道

傻傻裂嘴笑

鄰家姑娘 夢裡跟他好

一覺醒來 心臟砰砰跳

遇到她 該說什麼才好

臉皮比紙薄 嗯~~

吃點虧 沒啥大不了

願世界和平 才是最重要

他無怨的無悔的固執的無可救藥

二愣子 不流淚

有心事沒有人了解

這社會 多是非

不如看電視喝咖啡

二愣子 無所謂

背黑鍋碰一鼻子灰

他問心 他無愧

夢想離欲望遠一點

快樂靠自己近一些快樂靠自己近一些

快樂靠自己近一些

他無怨的無悔的固執的無可救藥

二愣子 不流淚

有心事沒有人了解

這社會 多是非

不如看電視喝咖啡

二愣子 無所謂

背黑鍋碰一鼻子灰

他問心 他無愧

夢想離欲望遠一點

快樂靠自己近一些快樂靠自己近一些

快樂靠自己近一些

二愣子 不流淚

有心事沒有人了解

這社會 多是非

不如看電視喝咖啡

二愣子 無所謂

背黑鍋碰一鼻子灰

他問心 他無愧

夢想離欲望遠一點

快樂靠自己近一些快樂靠自己近一些

快樂靠自己近一些

相關新聞

一枚二愣子 猖獗自找死(2015年06月03日 04: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說起山水詩,必提謝靈運。說起公子哥兒的疏狂張揚,俾倪傲世,也應當提提這位康樂公。謝靈運是集才華、門第、財富於一身的公子哥兒,才華使他流芳千古,而與生俱來的豪門身份,也使他恣意妄為,最終以悲劇的結局收場。

謝靈運出身非同小可,祖父謝玄是謝安的侄子,淝水一戰,使這個家族名揚天下。而關於這個家族的聲望,我們可以看看唐朝詩人劉禹錫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這是黃口小兒都能咿咿呀呀背誦的詩歌。而當年的王謝家族(王羲之家族)引領風騷數百年,才子輩出,范成大的“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說的雖是周瑜,但用在王謝家族身上也毫不為過。

謝靈運的詩自不必說,影響極大。鍾嶸的《詩品》說他:“其源出於陳思,雜有景陽之體,故尚巧似,而逸盪過之,頗以繁蕪為累。”這是比較中肯的評價,簡單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公子哥兒的文體,文采縱橫飛揚,內容卻是有些空洞稀薄。謝靈運有的是錢可以遊山玩水,而不時摻雜的人生感嘆,不過是富貴人一時的遣興罷了,窮人是斷不能東施效顰的。

謝靈運由於出身豪門,從小就養成了唯我獨尊、目空一切的性格。這也難怪,出身決定命運,性格決定前程,才華造就聲望。謝靈運從小天賦異稟,才華過人,好美食,著華服,舉止鋪張,引來當時人爭相模仿,在當時民謠就有“四人契衣裙,三人捉坐席”之說,諷刺喜歡時髦的人模仿謝靈運,但他仍然樂此不疲。這其實為謝靈運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一個桀驁不馴、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人,是很難在這個世上生存的。由於先祖的功績,謝靈運渴望效仿先人,青史留名的心理是不奇怪的。但他不會韜晦、隱忍的性格很難使他官運亨通,再加上晉宋時代政治黑暗,勾心鬥角,站錯隊、跟錯人都會有殺身之禍,憑謝靈運這種不管不顧的二愣子性格,即使從“康樂公”降為“康樂侯”也是不加收斂,反而越發驕縱妄為。老實說,如果不是祖上庇蔭,早不知被殺過幾回了。

性格就是命運。悲劇的伏筆在謝靈運的行為中,早已埋下禍根。謝靈運心存鴻鵠之志,但一生所做的都是低級官吏。這種心理的不爽,促使了謝靈運心態的扭曲。謝靈運因為官運不通,心存嫉恨,在他當官的地方,他除了遊山玩水之外,對於地方上的政事,基本上是不管不顧的,且性情又像小兒般,鋪張慣了,喜歡浩大的場面。

為了便於遊山玩水,謝靈運發明了著名的“謝公屐”。這種鞋子的下面,前後有兩個可以拆卸的齒鎖。登山時,卸下前面的齒鎖,便於攀援;下山時,卸下後面齒鎖,又便於抓地。實踐出真知,如果不是精於此類的玩家,是不會有這種發明的。

和孤身一人踏遍萬山的徐霞客不一樣,謝靈運不喜歡一個人玩,而是喜歡大部隊出遊。有一次他從浙江始寧出發,帶上數百隨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附近的臨海郡內,臨海太守王琇聞報,還以為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山賊來侵犯,急忙召集軍隊前去抵抗,結果是虛驚一場,謝康樂的大名誰不知曉。而遊興正濃的謝靈運還邀請王琇一起同游,王琇自然是不會答應的。於是,謝靈運還作詩揶揄王琇:“邦君難地險,旅客易山行。”可見謝靈運這种放肆的性格。

由於身份的特殊,很多人對他敢怒不敢言,促使了謝靈運不加收斂,越發囂張。如果說,張揚豪闊的出遊還不足以讓人嫉恨他的話,那么出口傷人則給他帶來殺身之禍。謝靈運在會稽的時候,常和友人在千秋亭喝酒取樂,喝到盡興時,竟然脫光衣服,大喊大叫、瘋瘋癲癲、嬉笑怒罵。由於會稽的地界是歸太守孟顗管轄,這等於在挑釁他,忍無可忍的孟顗前去交涉,謝靈運非但不收斂,反而說:“自身大呼,何關痴人事!”換了誰,大概都無法忍受的,何況謝靈運曾經挖苦年長信佛的孟顗說,你會死在我前面,但成佛卻在我後面。這已是近乎毒舌了!

謝靈運最後在廣州被殺身亡,結束了悲劇的一生。他的死和孟顗的誹謗不無關係,但客觀地說,也是他自找的。白居易曾經在詩中說:“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郁不用,須有所泄處。”讀來讓人唏噓,才華有時其實是一種負擔。而後世更有人說他:靈運才名,江左獨振,而猖獗不已,自致復亡。悲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