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1930年1月法國海軍訂購了6艘超級驅逐艦,命名為“空想”級,這些艦設計航速為37節,然而8小時試航中航速平均40到42節,一小時試航更可達4245節,這樣高的航速究竟有多大價值?該級艦除了航速快以外,更裝備有極強的武備,並且擁有一個低矮的側影,因此該級艦無疑可擠身於世界最強驅逐艦之列。當然這仍然是犧牲了裝甲防護才做到的。1943年4艘倖存的“空想”級被送到美國進行改裝,後參加盟軍的作戰行動。

基本簡介

1930年1月法國海軍訂購了6艘超級驅逐艦,命名為“空想”級,這些艦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設計航速為37節,然而8小時試航中航速平均40到42節,一小時試航更可達4245節,這樣高的航速究竟有多大價值?該級艦除了航速快以外,更裝備有極強的武備,並且擁有一個低矮的側影,因此該級艦無疑可擠身於世界最強驅逐艦之列。當然這仍然是犧牲了裝甲防護才做到的。1943年4艘倖存的“空想”級被送到美國進行改裝,後參加盟軍的作戰行動。
法國海軍空想級驅逐艦無論就排水量,裝備以及航速,這相對於他國的驅逐艦要強得多,除了沒有得以巡洋的續航能力和幾乎犧牲了所有的裝甲防護力以外,幾乎和有的輕巡洋艦也不相上下。因此,這種法國獨有的艦種,往往被稱為超級驅逐艦、大型驅逐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的驅逐艦一般在1,000噸以下,戰爭中,驅逐艦的噸位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德意兩國,排水量達到了1,600~2,000噸,戰爭結束後,德國就賠償給了法國一艘2,000噸級,主炮為150mm的S-113號,法國將其改名為“塞納海軍上將(Amiral Senes)”號,這一艘戰利艦,便成了以後一系列法國超級驅逐艦的始祖。
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締結時,法國海軍費盡口舌也和潛在對手義大利一樣,只獲得英國35%的主力艦保有量。這對於傳統悠久的法國海軍卻不得不接受這個數字,因為疲軟的財政,短缺的物資使之根本無力進行昂貴的主力艦競爭。另一方面,為了對付義大利正在建造的驅逐領艦(當時義大利人稱其為Esploratori,即偵察艦的意思)“獅(Leone)”級(標準排水量1600噸,雙聯120mm炮四座,533mm雙聯魚雷發射管二座,航速34節),法國只好將精力放在了魚雷攻擊艦艇上了。根據對“塞納海軍上將”號研究的結果,在1922年起開工建造了其最早的超級驅逐艦“豺(Chacal)”級。

法國人將這種新的軍艦歸為contre-torpilleurs,從字面上的直譯,便是雷擊艦對抗艦,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超級驅逐艦應該翻譯為驅逐艦更為合適。“豺”級的標準排水量高達2,126噸,裝備5門130mm主炮,2門75mm副炮,2座三聯550mm魚雷發射管,航速也設計為35.5節,從各方面完全將對手壓倒。原定計畫到1940年為止,本級要建造36艘,但是,在建造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改良,經過1925-1926年計畫的6艘“獵豹 (Guépard)”級,1927年計畫的6艘“鷹(Aigle)”級,1928-1929年計畫的6艘“沃克蘭(Vauquelin)”,雖然最終標準排水量達到2,441噸,武裝也增強到了13.86cm主炮5門,37mm機關炮4門,13.2mm機槍4挺,550mm魚雷管3聯1座,雙聯2座,4座深彈投射器,但是,基本上還沒有徹底擺脫“豺”級的布局,依然存在著火力不足,重心過重,火控系統不完善等等問題。當時,法國艦隊中的torpilleur有三種,最大的便是contre-torpilleurs,其次為Torpilleur d’Escadre,意為艦隊雷擊艦,最小的就是torpilleur ,但一般資料往往分別稱其為超級驅逐艦、驅逐艦雷擊艦

“空想”級艦的各艦概況

艦名下水 服役 結局
L'Indomptable 倔強號1933.12.71935.2.101942在土倫自沉
Le Fantasque 空想號1934.3.151935.3.101957退役
Le Terrible 可怖號1933.11.30 1935.10.1 1962退役
L'Audacieux 魯莽號1934.3.15 1935.11.27 1943在比塞大戰沉
Le Malin 惡毒號1933.8.171936.5.11964退役
Le Triomphant 凱鏇號1934.4.161936.5.251954退役

性能數據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標準排水量:2,569噸
滿載排水量:3,200-3,400噸
全長: 132.40米
寬: 12.45米 吃水∶5.01米
設計功率:74,000馬力 航速∶37節
武裝:13.86cm/45倍口徑單裝炮Mod.1929×5,
37mm高射機關炮M33×2,
13.2mm機槍×4,550mm三聯裝魚雷發射管×3,
4M水雷50枚
防空兵器:75毫米防空炮1座,37毫米防空炮4座,13毫米防空炮4座;
艦員:210名

結構特點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義大利為了對抗法國超級驅逐艦,設計出了現在一般被分為輕巡洋艦的驅逐領艦(Condottieri)“阿爾貝利科•迪•朱桑諾(Alberico di Giussano)”級,並在1927-1928年計畫建造。這型艦排水量和武裝基本上和他國的輕巡洋艦相當,5,200噸級,四座雙聯6英寸主炮,然而幾乎沒有裝甲防護,以此構想換來高速度以捕捉,擊毀法國的超級驅逐艦,其主機的功率達95,000馬力,計畫航速為36.5節,然而義大利人聲稱試航中本艦的航速竟然達到42節,雖然事後證明義大利人的成績里水分頗大,為沒有搭載武裝的條件下得來的數據,然而在當時,這對於其競爭對手法國人而言,不言而喻壓力是巨大的。建造更高速的對抗馬便成了當務之急。雖然財政緊張、物資短缺的問題依然嚴峻,但是當時的法國海軍部長喬治•萊格(George Leyguse) 提出了一項儘量不給國家財政帶來負擔的合理方案,並在1930年1月12日被通過採納。這個6艘1930年計畫艦,便是空想級驅逐艦

“空想”級採用了新型立式高溫蒸汽鍋爐,主機的功率預計可達到74,000軸馬力,理論上的航速可為37節。然而實際的試航時,她們的實際功率竟然要比設計要求提高了27%-50%,這樣,空想號的試航航速猛然達到了42.71節,而可怖號更是創下了45.25節這個蒸汽輪機船艦前所未有的速度紀錄,而且,在8小時的試航中,航速達到平均40到42節,一小時試航更可達42到45節。這個紀錄被記載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里,並且至今依然未曾被打破。在外形上,本級的也在海軍中將德律雄(Drujon)的建議下作了較大的修改,這位將軍認為,擁有四個煙囪的大型驅逐艦未免過於形象鮮明,容易被對手辨認,因此,在設計階段,原計畫的四個煙囪被結合為兩個。
在裝備方面,本級首次採用了1929式的長炮身型13.86cm主炮,和上一級“沃克蘭”級的1927式的同口徑火炮不同的是,其炮身長由40倍口徑被加長到了45倍,這樣,炮彈的初速也從原來的每秒700米提高到每秒800米以上,在其最大仰角的30度時,可以將40.6公斤的炮彈射向20,000米開外,比1927式的16,600米高出了17%左右。儘管這種炮也還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因其仰角過小而沒有防空能力,以及完全依賴人力,結構複雜而脆弱等等,但是,法國技術人員成功地將英國提供的巡洋艦用維克斯測距儀成功地小型化,製成可以用在“空想”級的火控裝置,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原先海況條件一差,火炮發射率便大為降低等問題。主炮以外的裝備也將原來“沃克蘭”側舷裝備二座魚雷發射管由雙聯改變為三聯,這樣,魚雷管的總數便增加到了九管。

在1930年締結的倫敦海軍條約中,對驅逐艦作了以下的定義∶排水量不超過1,850 噸(1,880 公噸),並且主炮口徑不超過5.1英寸(130 mm)的水面作戰艦船。對於法國來說,由於此舉將影響到海軍的根本戰略,所以,他們再也不堪容忍華盛頓條約時那樣的屈辱了,在巡洋艦以下輕型艦隻的問題上,法國的提案和與會各國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最終在調解各方日內瓦會談中,還是因為法國極為強硬的態度,各國依舊不能達成共識,會談最終宣告破裂,結果,在倫敦條約上,法國和義大利沒有參加關於這部分內容的簽字。可見法國對輕型艦艇,特別是這種超級驅逐艦的重視程度。

艦炮,是以水面艦艇為載體的傳統海軍武器,曾經是海軍艦艇主要的攻擊武器。現代艦艇的中小口徑艦炮,反應快速、發射率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高,與飛彈武器配合,可遂行對空防禦、對水面艦艇作戰、攔截掠海飛彈和對岸火力支援等多種任務。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雷射技術、新材料的廣泛套用,形成由搜尋雷達、跟蹤雷達、光電跟蹤儀、指揮儀等火控系統和艦炮組成的艦炮武器系統。制導炮彈的發明,脫殼穿甲彈、預製破片彈、近炸引信等的出現,又使艦炮武器系統兼有精確制導、覆蓋面大和持續發射等優點,成為艦艇末端防禦的主要手段之一。

法國海軍的期望於一身的“空想”級艦,於1935-1936年投入了現役,並在一系列試航中,發揮了她們卓越的性能。這以後,法國在1932年計畫中,更是推出了超級驅逐艦的集大成作∶比“空想級”更大,更強的“莫嘎多爾(Mogador)級”,這一級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600噸,主炮是“空想”級的改進型半自動的1934型13.86cm45倍口徑雙聯4座,魚雷管也有所加強,在航速方面,試航中也達到43.45節,但是剛剛建成二艘,正準備建造略加改裝的後四艘時,戰爭便打斷了這一切。法國的這種大型驅逐艦在使用上和其他國家的驅逐領艦不同,她們並不是作為驅逐艦分隊的旗艦指揮雷擊作戰,而是以3艘同型艦組成分艦隊,以高速度在大艦隊前方展開,偵察敵情以及擊毀敵方的小艦隊,而只建成兩艘的“莫嘎多爾”級並未真正完成這樣的編隊。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使 “空想”級在戰爭時獲得了更多的戰機。

戰爭經歷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英法隨即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爆發。開戰伊始的海上,世人的目光幾乎全部集中在神出鬼沒的德意志級裝甲艦“海軍上將施佩伯爵(Admiral Graf Spee)”號上,英法兩國的海軍在廣袤的大西洋遍撒羅網,這些獵手中,也有著“空想”號“可怖”號“魯莽”號的身影,儘管獵物最終還是落到了英國人手裡,但法艦也不是空手而歸,巡邏中,“空想”號和“可怖”號俘獲了一艘4,627噸的德國堵塞船“聖•菲(Santa Fé)”號,算是他們最早的戰果。

1940年,德國開始了對丹麥挪威的入侵。盟軍統帥部為了實施反登入,需要吸引一部分德國的海空軍兵力,這時,英國人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畫,就是派出一支小分艦隊,佯攻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這個行動具有很大的冒險性,執行這種任務的艦艇必須要求有很高的航速,這時,英國人自然想起了法國的那些世界紀錄保持者來了。於是,這項被稱為“釘耙行動(Operation Rake)”的任務便交給了法國的大型驅逐艦第八分隊“惡毒”號“凱鏇”號“倔強”號。在司令巴特斯 (Bathes) 上校的率領下,三艦於4月21日從蘇格蘭的羅思塞出發,於23日凌晨到達目的地後,不久後便突入海峽,據法國人的報告說,她們遇到了德國船隊,擊沉一艘,還使另一艘傾覆,攻擊過程中有兩艘德國快艇前來攻擊,艦隊規避了他們發射的魚雷,“惡毒”號和“倔強”號分別擊毀一艘。歸途中,第八分隊在穿過水雷區的同時,又遇到了空襲,幸好炸彈都被靈巧地躲開。24日的中午,他們便安全返回了羅思塞港。這次行動中,第八分隊充分發揮了“空想”級艦特長,以30到35節的速度巡弋在敵軍控制的海上,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危險地任務。為此,5月19日,他們的功績被海軍部通電嘉獎並授勳。
然而,法軍就在德軍的閃電戰中敗下陣來,法國政府於6月求和,這時,只有“凱鏇”在英國的普利茅斯港而加入了自由法國地陣營,在那裡,“凱鏇”被加強防空火力,將一門主炮換成一門102mm高射炮,此外還加裝了2座2磅炮,8挺機槍,以及測潛裝置和290型雷達。她在翌年由於政治上的原因被派往太平洋戰線,42年2月,參加了撤離吉爾伯特群島地GR行動,這以後該艦因為機械故障和在43年12月遭遇颱風而一直出沒於乾船塢,到45年5月才完全修復,加入了英國地遠東艦隊,在印度洋對日作戰,平安渡過了戰爭。不過,她那些留在維希法國政府旗下的姐妹們,在德國的要挾,以及愛榮譽甚於顧大局的達爾朗(Darlan)海軍上將等將領指揮下,命運可就要坎坷多了。
1940年7月3日,“可怖”號停泊在北非奧蘭港,英國在法國艦隊拒絕了前往英國的敦促以後向他們昨日的盟友開了火,在這場悲劇中,在泊的法艦大部分不是被擊沉便是受損,然而,“可怖”號在英國的炮擊和轟炸下,掩護著戰列巡洋艦“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突破英軍封鎖,安全抵達了土倫港
這時,另外4艘“空想”級也在的土倫港里,9月10日,本文在開始時提到的Y艦隊駛離土倫,突破直布羅陀,趕赴達喀爾。在那裡正好趕上並擊退了英國的攻擊,這次行動中,屬於Y艦隊的“空想”,“魯莽”和“惡毒”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其中“魯莽”號為了吸引英軍火力,還與重巡洋艦“澳大利亞(Australia)”號單獨交火,結果受重創而強行擱淺。
這次作戰以後,“魯莽”號被搶修並被拖到突尼西亞的比塞大港大修,“惡毒”號被派往卡薩布蘭卡,由從土倫趕來的“可怖”號接替,並與留在達喀爾的兩艦編為第10大型驅逐艦分隊。雖然在達喀爾,維希法國阻遏了英軍和自由法國部隊,但是,大勢是無法改變的, 42年11月3日,盟軍大舉反攻地第一步,“火炬”行動展開了,當時在卡薩布蘭卡的“惡毒”號在抵抗時被美國戰列艦“麻薩諸塞(Massachusetts)”的16英寸主炮直擊而身受重創。到了那時,高傲固執的達爾朗將軍才算作出了他太晚,不過還是有勇氣的決定,號令全北非的法軍投入到盟軍旗下。這樣,“惡毒”號以及達喀爾的“空想”號、“可怖”號被送到美國的波士頓進行徹底的維修和改裝。當然,德軍的報復也接踵而至,大軍將法國南部開進,直指停泊著法國海軍主要艦艇的土倫港。11月27日,一直在土倫默默無聞的“倔強”號也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在德軍攻占海港以前,和那裡的大艦隊一起,寧可自沉也不為敵方資用。在比塞大修理的“魯莽”號卻於同月被德軍俘獲,在1943年5月7日盟軍占領前夕,毀於空襲之中,由於無法修復,在1947年終被拆除。
美國改裝的各艦分別被加裝了1座四聯、2座雙聯40mm博福斯以及10門20mm厄利孔高射炮,並且被重新分類為輕巡洋艦。其中沒有負傷的“空想”號和“可怖”號趕上了43年9月的薩勒諾的登入支援及完全由自由法軍實行的科西嘉島的光復作戰。
1944年的1月,修復一新的“惡毒”號也趕了回來,一起被編為第10輕巡洋艦分隊。這支分隊除了在安其奧參加了支援登入作戰以外,還從事在亞得里亞海的巡邏,並歷經數場海上交鋒,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44年2月29日的阻截戰。那天晚上9點34分,正在巡邏的“惡毒”號和“可怖”號的雷達屏里,顯出了一些可疑的船影,那是乘夜偷偷給克里特島上德軍進行補給的德國艦隊∶雷擊艦TA36號、TA37號,獵潛艦Uj201和Uj207號以及由前義大利6,311噸的貨輪“塞巴斯蒂安諾•弗尼埃(Sebastiano Verier)”號改裝的運輸艦“迪特里希森船長(Kapitän Diedrichsen)”號,那些擔任掩護的也是被收編的前義大利艦艇,雷擊艦是1,110噸的原“牡羊座 (Ariete)”級,獵潛艦屬於728噸的原護航艦“海鷗 (Gabbiano)”級。
雙方交火後,德艦雖然眾多,但很快被壓倒,TA37重創起火,被自身也中了幾發炮彈的TA36拖回,運輸艦也被魚雷擊中,吐著火舌沉入海底,Uj201被“惡毒”號發射的魚雷一劈為二,頃刻間也消失在波濤里。這場戰鬥以外,第十輕巡分隊還擊沉了掃雷艇R5、R14,登入艇SF273、274、270、124,以及油輪“朱莉安娜(Giuliana)”號等大小艦艇,擊落多架飛機。為此法國海軍特別發表293號命令,對第10輕巡洋艦分隊司令兼“空想”號艦長薩拉 (Sala) 上校、“惡毒”號艦長烏加德 (Houcade) 中校、“可怖”號艦長朗塞羅 (Lancelot) 中校嘉獎並授予海軍勳章,並對麾下各艦頒發棕櫚戰鬥十字獎章(croix de guerre avec palme ),表彰其“在數次戰鬥中以高速出沒於敵方海域,以旺盛的鬥志,微不足道的代價,擊毀十餘個海空目標”而建立的功績。
法國空想級驅逐艦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1944年8月13日,第10輕巡分隊接到了他們盼望已久的命令,參加登入法國普羅望斯的 “龍騎兵”作戰,三艦立即從比塞大啟航,為解放故土的登入部隊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其中“惡毒”號還在9月3日,擊沉了來襲的3艘人操魚雷,為此榮獲了戴高樂將軍親自簽署的嘉獎令。
1944年的聖誕之夜,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了,“惡毒”號以24節的速度,和“可怖”號發生相撞事故,“惡毒”號失去了艦艏。在這場慘禍中,連同在艦上一起過節“空想”號上18名在內,該隊一共有71名水兵喪生。
“惡毒”號回到了依然遍布自沉軍艦殘骸的土倫港進行了大修,這時,時運不佳的 “倔強”號的艦艏在其姊妹艦上又獲得了重生,在那裡,她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沒有負傷的“空想”號和在遠東活動的“凱鏇”號於1946年3月進行了對海防的干涉炮擊。1951年7月,“惡意”號也隨著航空母艦“阿羅芒什(Arromanches)”號也進行增援,1952年4月,“阿羅芒什”號由於發生著艦事故而不得不回國修理,艦隊便隨之於當年6月13日返回土倫。此後,“空想”級艦便沒有了顯著的活動,倖存的四艦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相繼退出現役。

後來,在法國軍事的不斷強化和發展中,逐漸形成一套新的體系。以至發展到後來的大膽級驅逐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