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青龍白虎紋

中國古代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占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在眾多的星官中,有31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太微垣包括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二十八宿又稱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我國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作四組,每組七宿,分別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鳥、虎、玄武(龜、蛇)幾種動物形象相配,稱作四象或四陸、四宮。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下:東方,青色,青龍(或蒼龍),對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南方,紅色,朱鳥,對應東井、輿鬼、柳、七星、張、翼、軫七宿。西方,白色,白虎,對應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北方,黑色,玄武(龜、蛇),對應斗、牽牛,婺女(或稱須女),虛、危、營室,東壁七宿。一九七八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箱蓋,上面畫(寫)有二十八宿和青龍白虎紋。二十八宿名稱按順時針方向排列,它把我國二十八宿名稱的可靠記載和四象出現的時代提早到戰國初期。箱蓋通長82.8厘米,寬47厘米,通高19.8厘米。內壁髹紅漆、外壁髹黑漆。蓋面上以黑漆為底繪紅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