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意義理論的發展與語言邏輯的興起

《二十世紀意義理論的發展與語言邏輯的興起》是由陳道德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闡述和研究語言邏輯形成以及發展的專著。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闡述和研究語言邏輯形成以及發展的專著。全書不僅對於20世紀國外關於意義的理論和語言邏輯的成果做了認真地梳理,論述了意義理論的發展與語言邏輯的興起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了語言邏輯發展的脈絡,而且評述了國內語言邏輯的研究成果,並以學者設章,評述了周禮全、李先、陳宗明、蔡曙山、鄒崇理5位學者的語言邏輯思想。本書對推動國內語言邏輯研究、為進一步研究語言邏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料。

作者簡介

陳道德,男,1953年10月生。1978年3月考取武漢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1982年1月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3年9月考取湖北大學政治系邏輯學專業研究生,1986年7月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現任湖北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邏輯學會理事、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符號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邏輯學會副會長。

本書目錄

引論

第一章 意義的指稱論

第一節 彌爾的指稱理論
1.1 專名和通名
1.2 專名沒有內涵只有外延
1.3 通名既有內涵也有外延
第二節 描述的指稱理論
2.1 弗雷格的指稱理論
2.2 羅素的指稱理論
2.3 維根斯坦的指稱理論
第三節 歷史——因果的指稱理論
3.1 克里普克指稱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3.2 克里普克指稱理論的論證
3.3 克里普克指稱理論簡評

第二章 意義的使用論

第一節 意義“使用論”提出的哲學背景
1.1 哲學病的治療
1.2 哲學方法不同於科學方法
1.3 哲學研究的語法性質
第二節 意義使用論的基本內容
2.1 對奧古斯丁語言觀的批判
2.2 意義使用論的哲學基礎:語言遊戲觀
2.3 新的意義觀:意義即使用
2.4 使用論的意義與影響

第三章 意義的真值條件論

第一節 對象語言與元語言
1.1 語義性真理概念與T等式
1.2 說謊者悖論與語義封閉性
1.3 對象語言與元語言
第二節 內容的適當性與形式的正確性
2.1 內容的適當性與約定T
2.2 形式的正確性與類演算語言
第三節 語句函項的滿足與真之定義
3.1 真之定義的準備工作之一:前21個定義
3.2 真之定義的準備工作之二:第22個定義
3.3 真之定義:第23個定義
第四節 對真值條件論的評價
4.1 塔爾斯基的真值條件論與真理符合論
4.2 塔爾斯基的真值條件論與語言哲學
4.3 塔爾斯基的真值條件論與卡爾納普的內涵語義學

第四章 可能世界語義學

第一節 “可能世界”概念的由來
1.1 “可能世界”概念的提出
1.2 可能世界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節 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語義學
2.1 克里普克對“可能世界”概念的理解
2.2 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語義學是模態邏輯語義學的一種模型

第五章 語境與索引詞理

第一節 弗雷格、羅素論語境與索引詞
1.1 索引詞意義的不可交流性
1.2 羅素的自我中心詞
第二節 巴爾希勒爾的索引詞理論
1.1 語義指稱與語用指稱
2.2 索引句的不可消除性
2.3 語用悖論
2.4 希勒爾的索引詞理論與斯特勞森對語句和語句的使用的區分
第三節 蒙太格和卡普蘭的索引詞理論
3.1 蒙太格的語用語言
3.2 卡普蘭的完全演繹系統

第六章 言語行為理論

第一節 奧斯汀論言語行為
1.1 記述式與完成行為式
1.2 言語行為三分說
1.3 語用行為的分類
第二節 塞爾對言語行為理論的修正與發展
2.1 塞爾對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的修正
2.2 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2.3 語用邏輯系統
2.4 言語行為與意義
第三節 言語行為理論的邏輯意義
3.1 為自然語言邏輯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3.2 為自然語言邏輯的建立提供一種新的語義理論基礎
3.3 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為自然語言邏輯的建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言語交際推理模式
3.4 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為修辭邏輯的建立提供了依據

第七章 隱涵與預設理論

第一節 隱涵理論
1.1 格賴斯的隱涵理論
1.2 格賴斯隱涵理論中存在的問題
1.3 等級隱涵和子句隱涵
1.4 對格賴斯合作準則的修正
第二節 預設理論
2.1 預設概念的提出
2.2 語義預設與語用預設
2.3 預設的語義分析
2.4 預設的語用分析
2.5 預設與隱涵之間的關係

第八章 邏輯語法理論

第一節 邏輯語法的開端——蒙太格語法
1.1 蒙太格語法產生的背景
1.2 蒙太格語法開闢了自然語言形式語義學研究的新思路
第二節 邏輯語法的其他理論
2.1 廣義量詞理論
2.2 話語表現理論
2.3 情境語義學
2.4 類型一邏輯語法

第九章 代詞理論與TFL系統

第一節 薩莫斯的代詞理論
1.1 “約束變項論”遇到的困難
1.2 薩莫斯的“代項論”
1.3 代詞與專名
1.4 薩莫斯代詞理論簡評
第二節 薩莫斯的TFL系統
2.1 TFL系統簡介
2.2 TFL系統筒評

第十章 周禮全的語言邏輯思想

第一節 周禮全的意義理論
1.1 話語的四個層次
1.2 意義的四層次理論
第二節 周禮全的語境理論
第三節 周禮全的隱涵理論
3.1 合作準則
3.2 隱涵的定義
第四節 周禮全的預設理論
4.1 預設的定義
4.2 直陳話語的預設
4.3 疑問話語的預設
4.4 命令話語的預設

第十一章 李先焜的語言邏輯思想

第一節 邏輯與語言
1.1 語言的符號性、指謂性和交際性
1.2 語言和言語
1.3 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
1.4 邏輯研究的直接對象是語言
第二節 語言邏輯就是自然語言的指號學
2.1 語言邏輯的定義
2.2 語言邏輯的研究內容
2.3 語言邏輯的研究方法
2.4 研究語言邏輯的意義
第三節 定義就是明確詞義的邏輯方法
第四節 修辭具有重要的邏輯功能

4.1 修辭的主要作用在於說服
4.2 隱喻是一種具有很強說服力的修辭手法

第十二章 陳宗明的語言邏輯思想

第一節 語言邏輯的符號學向度
1.1 語形學向度
1.2 語義學向度
1.3 語用學向度
第二節 修辭的邏輯
2.1 語義修辭與非語義修辭
2.2 語義修辭的分析方法
第三節 篇章的邏輯
3.1 說明文的邏輯
3.2 記敘文的邏輯
3.3 議論文的邏輯
3.4 談話的邏輯
3.5 辯論的邏輯
第四節 漢語邏輯的描述性研究
4.1 開創了漢語邏輯研究的新領域
4.2 中國語用學思想研究
第五節 簡評
5.1 以大邏輯觀來研究漢語邏輯,實現了漢語邏輯學研究的語用學轉向
5.2 以深切的本土關懷與本土意識,開創了漢語邏輯研究的新領域
5.3 以西方現代邏輯為工具,而又不生吞活剝西方的現代邏輯

第十三章 蔡曙山的語言邏輯思想

第一節 語用邏輯思想概述
1.1 語用邏輯的科學界定
1.2 語用邏輯的性質
1.3 語用邏輯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命題的語用邏輯
2.1 命題語用邏輯的自然推理系統PFN
2.2 命題語用邏輯的形式公理系統PF
2.3 命題語用邏輯的語義及元邏輯研究
第三節 量化的語用邏輯
3.1 量化語用邏輯的形式語言LQF
3.2 量化語用邏輯的自然推理系統QFN
3.3 量化語用邏輯的形式公理系統QF
3.4 量化語用邏輯的元邏輯研究
第四節 模態的語用邏輯
4.1 模態語用邏輯的自然推理系統MFN
4.2 模態語用邏輯的形式公理系統MF
第五節 語用邏輯在人工智慧與心智科學領域的套用
5.1 計算機語言的語用邏輯特徵揭示
5.2 語用邏輯在人工智慧中的套用
5.3 語用邏輯對於心智科學的意義
第六節 簡評
6.1 歷史地位與貢獻
6.2 語用邏輯的未來與展望

第十四章 鄒崇理的語言邏輯思想

第一節 邏輯語法研究
1.1 蒙太格語法研究
1.2 廣義量詞理論研究
1.3 話語表現理論研究
第二節 漢語邏輯形式化研究
2.1 漢語量化句的部分語句系統
2.2 漢語時間系統的形式語義學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