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是由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出土地,北京錫華企業出資金聯合創辦的一所新型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1993年3月,經原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同年5月20日召開成立大會,9月8日校舍破土奠基,1994年9月1日正式開學。

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北京市海淀區的各級領導,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給予了巨大的關懷和鼓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分別為學校題詞:“建立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探索發展教育新路子。”“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為進一步辦好基礎教育而努力。”

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恩濟莊,占地面積8.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適用於小班教學的標準教室和設施完備的實驗室、語音室、網路教室、藝術教室、多媒體計算機房,為實施現代化教學提供了一流的環境和設備。2001年投入使用的現代化運動場,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學校實行小、初、高分段的六、三、三學制,全部為寄宿制管理。目前,學校有52個教學班,在校生達1800餘人。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執行校長負責制,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北京錫華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傑庭先生任董事長、校長。學校聘請專家辦學,名師任教,繼資深教育專家、中國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報原副總編輯劉永曾先生之後,現聘任全國高級中學校長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原校長、特級教師丁浩生先生出任執行校長。

學校擁有一支德才兼備,中、外籍教師相結合的教師隊伍。其中國小教師全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學教師具有大本以上學歷,60%的教師具有高級職稱,現有特級教師4名。美國英語學會每年向學校輸送十幾名具有國際教師資格認證的美籍教師,承擔著國小至高中不同學科的英語授課。

如今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已經成為下接二十一世紀實驗幼稚園,上承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的國內民辦名校,以觀念新、質量高、信譽好贏得了學生、家長、社會的一致認可,確立了在北京乃至全國民辦教育中的領先地位。

辦學特色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的校訓是:“做豪邁的中國人”。

辦學理念是:“使普通學生獲得理想發展”。

辦學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校風:求真、明德、務實

學風:勤學、深思、創新

教風:敬業、博學、身正

這是學校育人之魂,立校之本,行動之據。建校十年,辦學九年,緊緊圍繞這樣一種觀念、追求和路徑,通過對教育資源的開發、最佳化和整合,已經初步形成了辦學五大教育特色,即:以“做豪邁的中國人”為主線的做人教育特色;以主科母語教學,部分副科英語教學為改革重點的雙語教育特色;以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國際交往能力為主旨的多元文化教育特色;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中心的科技教育特色;以先進文化做教育,搭建學生理想發展平台的校園文化建設特色。

(一)“做豪邁中國人”的做人教育特色

張傑庭董事長提出的“做豪邁的中國人”的校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了人生追求的純潔性、高尚性;體現了辦學理念的方向性、鮮明性;體現了基礎教育的人本性、素質性。“做豪邁的中國人”是學校進行“做人教育”的依據和主線。幾年來,學校以“學會關愛、學會助人、學會合作”為重點,以開好“做人課”為主陣地,以基礎文明行為訓練為突破口,豐富了做人教育的生動內容,形成了做人教育的基本模式,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圍繞校訓設計的國旗下宣誓的誓詞、國旗下的專題講話和德育目標體系的建立,使做人教育具體化、模式化。

自編《做人課》教材,開設做人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獨創之舉。“做人課”教材的推出和推廣使“做人教育”實現了課程化,這是一門將新世紀人才培養規格與傳統美德結合起來的全新的德育課程,它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教育思想,結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劃分為六個範疇——《我與祖國》、《我與學校》、《我與家庭》、《我與社會》、《我與大自然》、《個人修養》。這種列入課表、搬上課堂、反覆循環的專題教育, 教會了學生如何堂堂正正地做人,使學生在人格、道德、思想、政治、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學校充分利用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名人薈萃、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八年如一日地開展了富有特色的“百位名人進校園”活動。每一位名人的成功之路都是一本青少年成長的教科書,淨化了學生的心靈,點燃了學生的激情,完善著學生的人格,他們從“名人”的身上看到了“豪邁的中國人”的榜樣,進而內化為自己終生奮鬥的理想和目標,“學名人、做名人”在校內蔚然成風。

(二)以提高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為目的的雙語教學特色

學校在實行雙語教學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較早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是實施雙語教學的基礎,過硬的外籍教師隊伍是實施雙語教學的保證。1—3個月出國遊學是強化英語交流能力的實地練兵。學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切實可行的雙語教學目標,建立了校本特色的教材體系,在全校範圍營造“輔科起步,主科滲透,環境烘托”的雙語教學氛圍,正在逐步實現“英語介入——準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的轉化。目前,國小部英語實行分層教學,其它各科逐步推開浸透式的英語介入;中學部逐步推開滲透式的英語介入。國小部、中學部均開設了英語實驗班。學校設有英語角,每月一次的英語活動日營造了全員講英語的濃厚氛圍。

(三)促進學生獲得理想發展,增強國際交往能力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特色。

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是為實現“使普通兒童獲得理想發展”的培養目標而構建的課程體系的概念,是主動適應學生髮展的課程體系。它著眼於充分挖掘、拓展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一種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去充分發展的廣闊的文化背景,開闊他們的視野,給他們打開了解全球,通曉世界文化,感受現代科技的視窗。學校採用補種、嫁接、滲透、整合四種方式,尋找多元文化課與現行課程的契合點,構建了包括學科類、拓展類、賞析類、興趣類四大板塊的課程模式,從“大活動日”向“自選+學分制”方式的轉變,把更多的學習選擇權交給了學生。目前,學校正在就形成相對穩定的多元文化課教材,建立高質量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建立相對固定的考察基地投入力量,以固化和發展多元文化教育的成果。

(四)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中心的科技教育特色

加強科技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方面,學校堅持以科技教育為龍頭,把科學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把科技小發明、小製作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把學習科學發明史、學習科學家創新品質與做豪邁的中國人結合起來,從理想、意志、方法、能力四個方面構建學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學校經常組織科普講座、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科技節等活動,增大了科技教育的含量。

學校把“理想發展”詮釋為全面發展,又學有特長,面對沒有經過特別挑選的普通兒童,學校通過各種活動載體對孩子的潛能進行最大程度的開發和培養。科技、藝術、體育、學科各類社團、訓練隊,通過富有針對性並持之以恆的訓練,通過組織參與從校內到校外,從區、市到國際性比賽,就那么點石成金地造就出一批批特長生。使特長教育成為21世紀實驗學校的又一特色。

(五)以先進文化做教育,搭建學生理想發展平台的校園文化建設特色。

學校堅持以文化概念做教育,以催人奮進、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師生觀念、行為、習慣、風格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提升教育品質,實現辦學理念。學校組織教師努力學習科學理論,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為本的主體性教育、選擇性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新理念融於日常教育教學,形成教育創新的新態勢。學校領導班子以不求輿論統一,但求輿論健康的民主意識,營造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團結協調、奮發向上的輿論環境、人際環境、工作環境。學校重視校園環境的教育價值,淨化、強化、美化校園自然環境,通過為樓、堂、館、舍冠名,提升校園環境的人文價值。學校逐年完善制度文化模式,把規章制度的有形約束轉化為師生的無形自律,促進了學校工作高效有序的運轉。作為一項教育工程,校園文化建設在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校園中產生的育人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正在日益深刻地顯露出來。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是錫華教育運用“教育房地產理論”投資辦學的經典之作,它探索並形成了一種適合當今中國國力民情的變“輸血”為“造血”的新型辦學模式,為民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學校被評為“海淀區校園文化建設先進校”、“體衛工作先進校”、“電化教育優類校”,張傑庭董事長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全國優秀青年、優秀青年企業家。2001年11月2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北工大實驗學院,對張傑庭董事長的辦學之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鼓勵,稱讚他“為高校擴招做了貢獻,也抓住機遇發展了自己”。建校十周年在即,丁浩生執行校長號召全校上下與時俱進,奮發有為,認真總結建校十年的成績和經驗,為學校的進一步提升做好充分準備,打下堅實基礎。爭取再用五年或更長一些時間,把學校辦成國內一流、世界先進、高質量、有特色的中國名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