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安村

亂安村,地名,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全村耕地面積1350畝,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

基本信息

亂安村  

 亂安村地處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城東部,耕地面積1350畝。該村礦產資源十分貧乏,是個典型的純農業村。村裡的年輕勞力以外出打工為主,村里多老人、婦女和小孩。10年前,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周圍荒山禿嶺,條件極差。人口由1000人流失得僅剩580人。十年舊貌換新顏平定縣柏井鎮亂安村地處平定縣城東部,耕地面積1350畝。該村礦產資源十分貧乏,是個典型的純農業村。村裡的年輕勞力以外出打工為主,村里多老人、婦女和小孩。10年前,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子周圍荒山禿嶺,條件極差。人口由1000人流失得僅剩580人。近幾年,村支“兩委”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把握當地“優勢在地,潛力在山,制約在水和路”的實際,在荒山上做文章,在土地里下功夫,通過調產、栽樹、蓄水、修路,走出了一條立足荒山謀事業、依靠調產增收育人的發展致富路:2001年,打旱井288眼,實現了家家戶戶旱井自來水入戶;2002年,完成退耕還林980畝;2003年,完成水利水保建設工程4740畝;2004年,建設無公害小雜糧基地300畝;2005年,修建東西南北各主要出口公路22.4公里,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探索創新致富路按照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耕作方式,亂安村民一直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玉米,每畝地僅收入300元。如何使村民富裕起來,成為了村支“兩委”近年來一直探索的問題。2007年,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昌等人通過在忻州市的考察,發現在同等土壤和管理條件下,與普通玉米相比,糯玉米口味好、產量高(種植糯玉米每畝增收580多元),經過加工每畝地會增收到千餘元。於是村里決定大力發展糯玉米加工產業。該村通過貸款、自籌等方式投資50萬元新建了全市首家糯玉米加工廠。同時,村幹部積極引導村里80多戶農民改種晉單(糯)41號、晉鮮糯6號、晉鮮糯2號等糯玉米品種,為加工廠的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當年加工廠年生產能力達60萬穗,為亂安村的調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發利用每一處資源是亂安人民致富的法寶。村里原有一座亂草叢生的荒山,2007年,該村投資5萬元在這座山上新建了一個土雞養殖場,雞舍面積200平方米,養雞300隻。白天雞出籠在山上240畝的雞場範圍內捉蟲揀草籽;傍晚則回籠休息,描繪出了一幅“雞棲於塒”的美麗畫卷。土雞蛋營養豐富,頗受人歡迎,如今雞場已養雞500隻。打造精品盤山路近幾年,亂安村與外界溝通越來越密切。進出車輛的頻繁往來對村公路造成了很大損毀。不少路段滿目瘡痍、土石遍地,不僅給過往行人車輛造成了不便,還成為了亂安村致富的絆腳石。要想富,先修路。2008年10月,村支“兩委”發動村民60餘人對公路進行了硬化整修。為保證在冬季到來前工程的順利完工,村民們實行白天黑夜“兩班倒”。一班日曬風吹,一班披星戴月,刨土挖坑、搬石和泥,掀起了修路熱潮。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亂安村就完成了該工程,共硬化公路10餘里。現在的盤山公路乾淨平坦,可供兩輛小汽車並行而過。道路兩旁整齊地栽種了側柏,好像一條綠色長廊延伸向前。染得大山片片綠昔日亂安村附近的大山荒山禿嶺、雜草叢生、風沙肆虐,莊稼難以過膝,飛鳥不停留。2001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發展莊園大戶的優惠政策,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昌坐不住了。他多次動員當地百姓,可村里無一人首先站出來承包荒山。於是李明昌通過借錢和貸款,先後籌措資金18萬元承包了當地榆林溝一帶約2400畝的荒山。在接下來的2年裡,他經過努力新修了一條3000米的土路,高標準高質量地開墾荒地240畝,治理荒山1040畝,發展核桃樹80畝,種植小雜糧160畝,年增收可達48000元。2003年,李明昌被評為市“民營生態大戶”和省“民營小流域治理狀元”。李明昌的帶頭將村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改善村民生存環境、把大山的財富挖掘出來,10年內,亂安村村支“兩委”帶領著村民早出晚歸,開山修路,挖坑栽樹,在當地榆林山艱苦奮戰,共新修通山公路3800米,栽植柏樹1.2萬餘株,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省十大林業精品工程2000畝;完成國家水利水保綜合治理工程6400畝和國家防護林工程1000畝。同時,新建了核桃基地500畝,小雜糧基地300畝,進行酸棗接大棗28000株,進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8400畝。亂安村也被國家綠化委員會命名為調產增收先進集體、市文明生態示範村、市農村科普示範基地。昔日的荒山如今已被改造成層層台階,台階上整齊地栽種著松柏等,四季滿山皆綠。春桃花秋玉米,與松柏交相輝映,風景美不勝收。[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