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草原

一種典型的草原類型。

分類

大草原地區可分為西乾草原和東乾草原.

西乾草原

西乾草原從多瑙河平原向東延伸4,000公里(2,500哩)至阿爾泰山;東乾草原從阿爾泰山向東逶迤到大興安嶺,長2,400公里(1,500哩)。西部只有不很高的烏拉山脈阻隔,很容易騎馬越過。這一地區河流眾多,一般流向南方,為進入較暖地帶的通道。西乾瑙河平原向東延伸4,000公里(2,500哩)至阿爾泰山;

東乾草原

東乾草原從阿爾泰山向東逶迤到大興安嶺,長2,400公里(1,500哩)。西部只有不很高的烏拉山脈阻隔,很容易騎馬越過。這一地區河流眾多,一般流向南方,為進入較暖地帶的通道。西乾草原氣候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雨量自西往東逐漸減少。東乾草原的條件則嚴峻得多。海拔較高,氣候較冷,降雨少,故牧場較少,因而在歷史上,東乾草原的遊牧民族前去中國北部或西乾草原尋找更好的牧場。

自然地理

氣候土壤

乾草原區為寒冷、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常刮旱風,熱量充足,降水量為250一400毫米,多集中於夏季,春旱比較嚴重,冬季少雪;土壤以暗栗鈣土和淡栗褐土為主,腐殖質層可深達35毫米,肥力較強。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的平原地區。

本區乾草情況

本區地處溫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自然植被屬泛北植物區系,喜暖的亞洲中部草原成分中尤以蒙古草原類型在植被構成中起主導作用,植物構成屬東亞區系成分,一些耐旱種類占較大比重,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豆科、薔薇科的一些屬、種。與草甸草原相比較,乾草原的植物種類顯著減少,其建群種多由典型的旱生或廣旱生植物組成。由於光照較充足,熱量條件較好,但乾旱、寒冷和多風時間長、降水不足等原因,導致喜陽光、耐旱、耐寒的野生植物種類生長繁盛,並多為根系比較發達的中旱生植物。常見的大宗和地道藥材有甘草、麻黃、防風、黃芪、柴胡、赤芍,北蒼朮、玉竹、黃精、遼藁本、黃芩、郁李仁、款冬花、銀柴胡、遠志、知母等,均為乾草原的典型種類。此外,還有多種野生中藥材資源,如威靈仙、苦參、地榆、茵陳、金蓮花、草烏、翻白草、百里香、山杏、細葉百合、蒼耳、瓦松、貫眾、白鮮皮、龍膽,漏蘆、華北大黃、老鸛草、益母草、鏇覆花、紫草、牛蒡子、蒲公英、細葉白頭翁、細裂白頭翁、瑞香狼毒、蒺藜、秦艽、列當、狹葉米口袋、扁蓄、珠芽蓼、單子麻黃及百蕊草等。栽培的中藥材有30多種,除黃芪、知母已形成商品基地外,還有地黃、玄參,白芍、白芷、丹參、款冬花、板藍根、薏苡、薄荷、枸杞子、黨參、牛蒡子和沙棘等,其他分布較多的野生藥用植物還有線葉菊、麻花頭、柴胡,獨行菜、草木樨狀黃芪、阿爾泰狗哇花、草芸香、芯芭、沙米、豬毛菜、瓣蕊唐松草、二裂委陵菜、達烏里胡枝子、二色棘豆、瓜子金、披針葉黃華、乳漿大戟、沙茴香、二色補血草、達烏里龍膽、東北鶴虱、蒙古鶴虱、蒙古蕕、香青蘭、蒙古糙蘇、岩敗醬及華北藍盆花等。旱生灌木藥用植物有小葉錦雞兒、豬毛蒿和細葉小檗等。在接近荒漠草原處分布有斜升龍膽,細葉蔥等。(本區地方不明)

歷史

廣闊的大草原,某些地方為山脈所截斷,始於匈牙利,向東逶迤,越過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進入中亞,最終延伸至中國東北。在有記載的歷史上,它是民族擴展和文化模式傳播的途徑。
史前時期,乾草原的居民逐漸放棄他們採集食物的生活方式,定居務農。然而在西元前2000年左右,隨著馬匹的馴化,他們的生活方式再次改變,在大草原上放養牲畜,以遊牧為職業。他們先組成部落,最後組成大部族,選出大族長,他能夠迅速地聚集起強大的軍隊。在前1700年後,這種軍隊開始大舉侵入中東。遊牧民族的騎兵是很厲害的對手,因為他們流動性大,能夠靠他們的牲畜為生。在前700年後不久,希臘人所稱的辛梅里安人和西徐亞人從他們在烏克蘭的基地襲擊小亞細亞;西徐亞人於612年洗劫了尼尼微城(Nineveh),促使亞述帝國滅亡。在以後數百年中,遊牧民族的騎兵對西面的波斯王國和東面的中國形成經常性的威脅。
與西徐亞人同族的安息人(Parthian)在前3世紀侵入塞琉西王國。安息人占領農田後,靠他們佩戴盔甲的騎兵保住了這些土地,使遊牧民族以後轉而侵犯別處。
隨之而來的是一段穩定時期,沙漠商隊在此時期往返於羅馬和中國之間,橫跨亞洲載運貨物和交流思想。始於西元200年左右的騷亂時期接踵而至。在4世紀,匈奴人(可能是突厥血統)入侵羅馬帝國。他們的入侵迫使歐洲的日耳曼部族背井離鄉,進入羅馬領地,從而使羅馬帝國西部陷於分裂。在東面,中國一再受到說突厥語、說蒙古語和其他語言的遊牧民族的襲擊。在550年,先在阿爾泰後在中亞立足的大突厥部族興起,一些部族接連被趕往西方,從高加索遷往匈牙利的阿瓦爾人(Avar)是其中的第一批。突厥人自己依靠南面的波斯;他們逐漸信奉了伊斯蘭教和接受了中東的文化。他們是仍住在乾草原也信奉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的橋樑。在遠東,中國和佛教勢力對蒙古人產生類似的影響,蒙古人採用中國的行政管理方法,成立以成吉思汗為首的遊牧民族帝國,到13世紀統一了歐亞乾草原上所有的民族。西面的土耳其人(先是塞爾柱人後是鄂圖曼人)征服了拜占庭帝國,為鄂圖曼帝國打下基礎。
貿易和文化交流十分繁榮,但由於被征服的各民族吞併了遠處的部族,團結終於瓦解。到16世紀,俄國開始入侵和征服大部分乾草原,並對之實行殖民統治。到20世紀,在遊牧民族一度控制的廣大地區,只有很少的乾草原遊牧民族留存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