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營養

乳母營養

乳汁形成的物質基礎是母體的營養,包括哺乳期母體通過食物攝入動用母體的儲備和分解母體組織(如脂肪組織分解)。倘若乳母膳食中營養攝入不足,則將動用母體中的營養素儲備來維持乳汁營養成分的恆定。為了保護母親及乳汁分泌的需要,必須給乳母充分的營養。泌乳期所需要的營養包括能量、蛋白質[生命的物質基礎]、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泌乳期婦女推薦食用蛋類、魚類、肉類、大豆及其製品、水果、蔬菜、粗糧等,烹飪時應主要少煎炸、少食鹽、少醃製。

基本信息

泌乳生理

乳母營養乳母營養
母乳是出生至4~6個月嬰兒最理想的食物。人類哺乳的開始及維持受複雜的神經內分泌機制控制。懷孕期間,乳房的發育為產後的泌乳做好了準備。分娩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同時垂體分泌的催乳素水平增加,乳汁開始分泌。乳汁的分泌受兩個反射的控制。其一是產奶反射。嬰兒吸吮乳頭可刺激乳母垂體產生催乳素,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並儲存在乳腺導管內。另一個反射是下奶反射。嬰兒吸吮乳頭時,可反射性地引起乳母垂體後葉釋放催產素,引起乳腺周圍肌肉收縮而出現排乳。
當乳汁分泌反射形成時,90%的新生兒在吸吮乳頭3~5min後可以得到母乳。若產後嬰兒不吸乳,泌乳作用在3~4d後就不能維持。母乳分為三期。產後第一周分泌的乳汁為初乳,呈淡黃色,質地黏稠。富含免疫球蛋白和乳鐵蛋白等,但乳糖和脂肪較成熟乳少。第二周分泌的乳汁為過渡期乳。過渡期乳的乳糖和脂肪含量逐漸增多。第二周以後分泌的乳汁為成熟期乳,呈乳白色,富含蛋白質、乳糖脂肪等。
一個足月產的嬰兒在產後1~2d可以得到50~100mL/d乳汁。到產後第二周增加到500mL/d左右,以後正常乳汁分泌量為750~850mL/d,但泌乳量在不同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即使營養良好的人群也同樣。泌乳量少時母親營。養不良的一個指征,饑荒時營養不良的乳母甚至可以完全終止泌乳。在母親營養狀況極差的地區,以母乳為唯一來源的嬰兒於產後六個月內出現早期乾瘦型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患病率增加。

營養需要

乳汁形成的物質基礎是母體的營養,包括哺乳期母體通過食物攝入、動用母體的儲備和分解母體組織(如脂肪組織分解)。倘若乳母膳食中營養攝入不足,則將動用母體中的營養素儲備來維持乳汁營養成分的恆定,甚至犧牲母體組織來保證乳汁的質與量。如果母體長期營養不良,乳汁的分泌量也將減少。所以,為了保護母親及乳汁分泌的需要,必須給乳母充分的營養。

能量

與非孕時相比,哺乳期的母體一方面要滿足母體自身對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供給乳汁所含熱能和乳汁分泌活動本身所消耗的能量。哺乳期的能量額外需要部分與泌乳量呈正比。每100mL人乳的平均能量為280~320kJ(67~77kcal)。估計乳母生乳的能量效率為80%,故推算母體為分泌乳汁應增加能量2450~3200kJ(586~762kcal)。乳母在妊娠期積累的脂肪(約4kg)可在哺乳期被消耗提供熱能。從理論上講,這部分脂肪儲存可以提供418~837kJ(100~200kcal)/d的能量。故哺乳期熱能的推薦攝入量是在非孕基礎上外加2090kJ(500kcal)/d。
衡量乳母能量攝入是否充足,應以泌乳量和母親體重為依據。當母體能量攝入適當時,其分泌的乳汁量應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又有利於乳母自身體重的恢復。

蛋白質

母乳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2%,若每日泌乳750mL,所含蛋白質約為9g。以母體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質的有效率為70%,如果膳食蛋白質的生理價值不高.則轉變率可能更低。因此,除滿足母體正常需要外。每日需額外增加一定數量的蛋白質以保證泌乳之需。我國營養學會推薦,乳母每日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量應較一般婦女增加20g,其中一部分應為優質蛋白質。當乳母膳食中蛋白質的質與量都不足時,雖然乳汁中蛋白質組成變化不大,但乳汁分泌量卻大為減少,同時還將動用乳母組織蛋白以維持乳汁中成分的恆定。

脂類

人乳的脂肪含量在一天之內和每次哺乳期間均有變化。當每次哺乳臨近結束時。奶中脂肪含量較高,有利於控制嬰兒的食慾。乳母膳食中脂肪的構成可影響乳汁中脂肪成分,如人乳中各種脂肪酸的比例隨乳母膳食脂肪酸攝入狀況而改變。我國營養學會推薦乳母膳食脂肪的攝入量以其能量占總熱能的20%~30%為宜。

礦物質

1.鈣
正常母乳含鈣量約為34mg/100mL。不論乳母膳食中鈣含量是否充足,乳汁中鈣含量卻總是較為穩定。當膳食鈣攝入不足時,為了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恆定,就要動用母體骨骼中的鈣,則乳母常因缺鈣而出現腰腿酸痛、抽搐,甚至發生骨質軟化症。因此,為保證乳汁中正常的鈣含量並維持母體鈣平衡,乳母應增加鈣的攝入量。我國營養學會規定乳母每日鈣的適宜攝入量由一般婦女的800mg增至1200mg;除多食用含鈣豐富的食物(乳類及其製品)外,也可用鈣劑、骨粉等。
2.鐵
由於鐵幾乎不能通過乳腺輸送到乳汁,因此,人乳中的鐵含量很少,僅為0.05mg/100mL。每日由乳汁中損失的鐵總量為0.3~0.4mg。由於膳食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0%左右,因此每日從膳食中額外增加的量至少應在4mg以上。我國營養學會建議乳母每日鐵的適宜攝入量由一般婦女的20mg增至25mg。
3.碘和鋅
乳汁中碘和鋅的含量受乳母膳食的影響,且這兩種微量元素與嬰兒神經的生長發育和免疫功能關係較為密切。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乳母碘和鋅的推薦攝入量分別為200μg/d和21.5mg/d,均高於非孕婦女。

維生素

人乳中維生素的含量依賴於母親現時的維生素攝入量及其在體內的儲存。但其相關性強度因維生素而異。當乳母膳食維生素較長時間供給不足時,將導致乳汁中的含量下降。因此哺乳期母親膳食中各種維生素必須相應增加,以維持乳母健康,並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1.脂溶性維生素
在脂溶性維生素中,只有維生素A能少量通過乳腺進入乳汁。如果乳母膳食維生素A含量豐富,則乳汁中維生素A的含量也高。但膳食中維生素A轉移至乳汁中的數量是有一定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則乳汁中維生素A含量不按比例增加。我國推薦的乳母膳食中維生素A攝入量為1200μgRE/d。
由於維生素D幾乎不能通過乳腺,故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低,但乳母仍需要充足的維生素D才能維持鈣平衡,推薦的攝入量為10μg(400IU)/d。
維生素E具有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推薦的攝入量為14mgα-TE/d。
2.水溶性維生素
多數水溶性維生素均可通過乳腺進入乳汁,但乳腺可控制調節其含量,當乳汁中含量達一定程度後即不再增加。
維生素B1是乳母膳食中極為重要的一種維生素,能增進食慾,促進乳汁分泌。每100mL母乳中維生素B1的含量為0.02mg。乳母膳食中維生素B1約有50%變為乳汁中的維生素B1。若乳母維生素B1嚴重攝入不足,則嬰兒易患腳氣病。我國提出的乳母膳食中維生素B1的推薦攝入量為1.8mg/d。
維生素B2亦能自由通過乳腺進入乳汁。乳汁中的濃度可反應乳母膳食的攝入情況,其推薦攝入量為1.7mg/d。
據WHO報告,全球母乳中維生素C含量平均為5.2mg/100mL。我國的平均值為4.7mg/100mL。乳中維生素C含量水平,隨母親攝入的維生素C量而有所波動。為使母乳中含有足夠量的維生素C,母親身體的維生素C含量應儘可能維持在接近飽和的較高濃度。我國推薦的乳母膳食中,維生素C的攝入量為130mg/d。

合理膳食

乳母營養乳母營養
由於乳母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均增加,因此在哺乳期必須多選用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餐次也應比平時多。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關於乳母的膳食指南特彆強調:要保證供給充足的能量,增加魚、肉、蛋、奶和海產品的攝入。
第一,攝入充足的能量。充足的能量是保證母體健康和乳汁分泌的必要條件。能量主要來自於主食。乳母一日膳食組成中應有400~500g主食。包括大米、麵粉、小米、玉米面、雜糧等。
第二,保證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乳母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較高。動物性食物如蛋類、肉類、魚類等蛋白質含量高且質量優良,宜多食用。每日膳食中魚類、禽類、肉類及內臟等應達200g,蛋類150g。大豆及其製品也能提供優質蛋白質並含豐富的鈣質,膳食中應供給50~100g。
第三,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乳母對鈣的需要量大,故要特別注意補充。乳及乳製品含鈣量高且易於吸收利用,所以每天應適量食用。乳母應保證每日飲奶250mL以上。魚、蝦類及各種海產品等含鈣豐富,應多選用。深綠色蔬菜、大豆類也可提供一定量的鈣。
第四,重視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果膠、有機酸等成分,還可增進食慾,補充水分,促進泌乳,防止便秘,是乳母不可缺少的食物。每日要保證供應水果200g、蔬菜500g,並多選用綠葉蔬菜和其他有色蔬菜。
第五,少吃鹽、醃製品和刺激性食物。避免進食這些食物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對嬰兒產生不利影響。
第六,注意烹調方式。烹調方法應多用燉、煮、炒,少用油煎、油炸,如動物性食物(畜禽肉類、魚類)以燉或煮為宜,食用時要同時喝湯,既可增加營養,又可促進乳汁分泌。
第七,膳食多樣化,粗細糧搭配。乳母的膳食應多樣化.多種食物搭配食用。每日膳食中應包括糧穀類、蔬菜水果類、魚禽畜肉類、蛋類、乳類、大豆類等各中食物。乳母膳食中的主食也不能太單一,更不可光吃精米細面,應做到粗細糧搭配,每日食用一定量的各種雜糧、粗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