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農場

九農場,即八五九農場,以中國人民解放軍8509部隊的代號命名。位於饒河縣境東北部,是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

八五九農場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位於饒河縣境東北部,場部距饒河縣城69公里。
八五九農場,以中國人民解放軍8509部隊的代號命名。1956年10月,以饒河縣東安鎮為中心,正式建立八五九農場,隸屬鐵道兵農墾局領導。1958年春,將縣屬國營農場併入八五九農場。同年12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實行“場社合併”,將饒河縣4個人民公社全部併入八五九農場,場部由東安鎮遷至饒河鎮。1962年3月,“場社分開”。1964年3月,東北農墾總局將八五九農場劃分為八五九、饒河、勝利3個農場。八五九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墾局領導。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八五九農場編為第三師第二十三團。1969年8月,劃歸新組建的第六師領導。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更名為“前衛農場”。1978年3月,恢復八五九農場原名,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八五九農場地處三江平原沿江三角洲亞區,東部為低地平原,西部是山地丘陵和漫崗。全場場區總面積為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自然林地面積16.9萬畝。以農為主,兼營林、牧。1992年糧食總產量3.8萬噸,農業總產值4762萬元。場辦工業有糧油、白灰、奶粉、罐頭、飼料加工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1.6萬人。八五九農場場部所在地四平鎮,因其位於阿布膠河北岸,四平大漫崗南緣而得名。原系一片灌木林及草原,因其位居東安鎮與民主村之間的公路要道,1956年鐵道兵部隊轉業官兵開荒時在此建點,定為第一分場場部。從1963年起為八五九農場場部所在地,逐漸形成了農墾小城鎮。鎮內聚居人口達4500餘人,已成為饒河縣境內撓力河北部的第一大鎮。
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九分公司位於烏蘇里江畔,處在饒河、撫遠、同江三大邊境開放口岸的交匯點。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是擁有小額對外貿易權的國有大型企業,2005年通過了ISO9001和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雙體系認證。現有十一個管理區,總控制面積203萬畝,耕地總面積71萬畝,常住人口1.8萬。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4.4億元,人均收入8728元。
八五九分公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由完達山余脈向三江平原過度,境內有“一江、四河、十二山”,西南部群山圍繞,森林茂密,喀爾喀山、諾羅山等山脈構成了完達山系的余脈,是農場的資源寶庫。東北部水天一色,三江平原一望無際,是墾區的大糧倉。烏蘇里江、撓力河、別拉洪河、阿布膠河、二道河等水系貫穿全境,形成了烏蘇里江和撓力河濕地保護區,大農田、大濕地、大森林、大界江展出獨特的北國風光。
放眼望去,三江大平原鑄就了共和國的大糧倉。國家投資3億元建設的黑龍江省最大的提水灌溉工程――烏蘇里江灌區,建成後可引烏蘇里江水灌溉農田31萬畝,為濕地補水60萬畝。灌區控制區內的糧食總產可達18萬噸,可生產無公害有機綠色大米10萬噸。成為三江“中國綠色米都”的重要基地。
所轄的百年名鎮東安,文化底蘊濃厚,自然風光宜人,它東臨滔滔奔流的烏蘇里江,西枕鬱郁怱怱的諾羅山,歷史上有東北亞水上“絲綢之路”的美譽。泛舟俄羅斯、百年木刻楞、秋遊五花山、垂釣烏蘇里、喀爾喀山石林,成為公司獨特的風景。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的世紀園臨山而建,依水而成,是企業的標誌性景觀,充分利用原來的自然條件,倚山建亭,順水鋪橋,圍湖設堤,林中雕廊,用最少的資金建成最美的公園,達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效果。公園的八根漢白玉圖騰柱,直徑85厘米,高9米,象徵著八五九“創新求實。誠信高效”的企業精神。
公司交通便利,撫饒公路穿過境內,哈爾濱至前進鎮的鐵路幹線與之相鄰。2004年,黑龍江省航運局在東安碼頭,開通了江海聯運航線,三江平原腹地的農產品,可以通過烏蘇里江,運往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市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為公司實施開放開發戰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個繁榮、富庶文明、秀美的農墾企業正在烏蘇里江畔崛起,一風光秀麗的山水畫在不斷延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