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禪林

這是一塊至尊的寶地,周家人沒有遺憾,守信把墓遷了,讓給禪師建寺院。 數日,石槽水經不起泡,一泡水也熱了,便到寺院邊的水塘浸泡。 有一天,他得惠澤龍王賜夢,受夢啟示便到九峰禪林,許願求子。

九峰禪林介紹

九峰禪林,又叫九峰寺。位於福建省屏南縣熙嶺鄉天平山南麓。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創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毀,嘉慶二年(1797年)僧洞蒼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再次修建,為福建省屏南縣規模較大的寺院,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大雄寶殿900多平方米,有觀音閣、魁星樓與僧房,雕樑畫棟。
有石槽、石臼、石磨,以及石制四葉蓮花瓣等明清兩代遺蹟。寺院山門前有亭台,日、月、星三池,大殿後花壇有一株四季杜鵑。其山脈自武夷山分支,蜿蜒奔涌而來,到此奇峰突起,排列有序,恰合陽九之數,故名九峰。該寺風藏水聚,景色怡人。寺後龍頂峰高聳,山脈龍行而下,脈止處龍氣凝成一穴,大雄寶殿依穴而建。兩側各分一山,左青龍,右白虎,彎環回抱。寺前左側又生一峰橫攔,形如木魚故稱魚鼓案。更有以峰,狀似飛天鯉魚,躍在水口。綜觀全寺,四風不吹,地氣蒸騰。寺廟坐北朝南,東南方略遠處,有鳳凰山如金鐘覆地,昭然有情。東南方古稱八卦之巽方,主文采、秀麗,如此山川造化,出靈異之事,現一代禪師,傳千古佳話,絕非偶然。屏南縣第一任知縣沈鍾過九峰禪林,有詩“乍入九峰路,峰高不易攀,僧巢雲外寺,人種屋頭山。落澗龍藏缽,空堂虎踞關,登臨殊未倦,身在翠微間。”傳世。
明朝史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葉向高(1559-1627年)曾到九峰禪林祈子,並取龍潭甘露與妻子飲用,後果懷胎生子,並題有“九峰禪林”橫匾一方。

九峰禪林四奇傳說

一奇為建寺奇緣:

相傳:九峰禪林的院址,原來是附近村莊周家的墓地。一天,周家後裔正為祖墓除草掃塵供祭時,寂照禪師尊萬松老人“子宜入閩,逢山起,遇峰止”的囑咐,手執禪杖,身披袈沙,雲遊八閩大地。禪師從九峰山經過時,應邀來到墓地。禪師觀看周圍風景後,感慨地說:是塊寶地,但這種大氣象,恐怕只有佛家能得。周家掃墓為首者,苦苦追問,禪師就是不與明言。後周家商議便說,剛才是麗日青天,若師傅你能求得一片雲,為我祖上遮陽片刻,我就啟碑遷墓,讓您建寺。禪師說:那好,看看我佛是否有緣得這塊寶地。禪師便把禪杖播在墓地中間,脫下袈沙,對四方抖幾抖掛在禪杖上,自己座禪在杖下。不時大家不見袈沙,只感覺有雲彩遮光擋陽。周家人在驚奇時記起自己的許諾,於是就揭碑開墓。在墓開啟的那一刻,大家發現一道道白光從墓里飛出,說是九條鯉魚。這是一塊至尊的寶地,周家人沒有遺憾,守信把墓遷了,讓給禪師建寺院。

二奇為寺里菜工得道成龍:

寺院又一神奇的傳說:明朝成化年間,屏邑後章村有一童子姓程,幼年父母雙亡,由母舅帶其投九峰禪林為徒,取法名為惠澤。一日清晨惠澤去菜園採摘蔬菜,看見青蛙,飛鳥集於園地。湊近一看才明白眾生靈都為一顆明珠而來。惠澤出現,青蛙讓道,眾鳥高飛,正在爭搶的兩條大蛇,一起昂首看著惠澤,惠澤不驚不慌。說道:誰是這明珠的主人,前緣已定,不必爭搶,若是我的你們都讓開,若是另有歸主,由我代管,到時奉還。眾生聽罷,各自散開,兩蛇一東一西離園而去,惠澤撿起明珠瞧了瞧,閃閃發光,十分惹人,但放哪都不放心,就含在口中,便去採摘蔬菜。就在這時師父呼叫,惠澤一聲答應,明珠吞下了。是夜,惠澤感覺全身發熱,就在寺內石槽蓄水浸泡。數日,石槽水經不起泡,一泡水也熱了,便到寺院邊的水塘浸泡。又浸數日池塘太小了,只好到附近的一個溪里深潭虎朝潭浸泡。這一泡,泡出了一條龍,全身披鱗,四肢帶爪。師傅來看望時,惠澤只伸出一爪,師傅又驚又喜,知道徒兒已經得道了,就要羽化,回寺院後天天為他誦經。 惠澤得道後即應東海龍王之約,受封為寧德觀井洋一帶的龍王。惠澤在司職中,不忘九峰禪林的師傅,他記得九峰禪林因僧多田少,一些稻米,師傅總是留下接待香客,許多僧人儘是食粗雜之糧。惠澤龍便想開荒變田給寺院,來報師恩。一日就託夢對師父說:寺院齋田缺少,我想開一田可供寺院衣食。某日大雨傾盆,請不必驚慌。待水漲至殿前石階第七階時,再敲鐘擂鼓,我便讓水退去,就大功告成。到了那一天,九峰一帶果然天昏地暗,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寺院的僧人仿佛感覺到山動石走,且水的來勢兇猛無比,僧人在驚駭中忘了惠澤的話,水才漲到殿前石級的第三階,便鳴鐘擂鼓,這一來風停雨竭,惠澤龍來不及再墾田,只能用龍尾巴一擺,甩出一大丘田,大約幾百丘田的產量,後人稱三百丘。僧人們也無怨無悔,福報多大,取決於福田種了多少。

三奇為葉向高求子:

九峰禪林還演繹著,明萬曆東閣大學士葉向高求子得子後報恩於此的故事。明大學士葉向高,仁途平坦,妻妾和睦,唯獨就是膝下無子,常感嘆於斯。有一天,他得惠澤龍王賜夢,受夢啟示便到九峰禪林,許願求子。他見寺院並不是巍峨挺拔,富麗堂皇,有幾分失望,然而在詳察中發現四周群山投懷,勢有一攬眾山之勢,且晨起雲霧崢嶸,暮宿山呤濤濤。這九峰禪林雖說其貌不揚,可氣勢不同凡響,於是便許願求籤。求得上上一簽,並取龍潭甘露,滿心載喜而歸,回府便讓妻子焚香沐浴後喝下龍潭甘露,其妻頓覺如飲雞湯,一股暖流湧入心頭,後周身發熱,紅雲便從臉上洋溢,過後便懷上寶胎。十月後生孕了,而是雙胞胎。葉學士為報龍恩,又來到九峰禪林,施銀二石,並親自題寫“九峰禪林”橫匾一方。(許多人都看到了這塊牌匾,據屏南縣誌記載,毀於“文化大革命”中。)此後九峰禪林,香火更旺。不論故事的真實性,但每年六月初一九峰禪林求子的香客多達千人,至今不衰。

四奇為寂照禪師肉身塑相:

還相傳九峰禪林曾有尊寂照禪師的肉身塑像。據說當年寂照禪師坐禪而園寂,且三年肉身不化,他的弟子就在他肉身上加塑。可惜在乾隆57年被燒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