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

九夷,先秦時對居於今山東東部、淮河中下游江蘇、安徽一帶的諸少數民族的泛稱。郭璞《爾雅注》雲:“九夷在東”,泛指我國東部夷人。大多數學者認為九夷與東夷含義相同。

先秦時對居於今山東東部、淮河中下游江蘇、安徽一帶的諸少數民族的泛稱。 《後漢書·東夷傳》雲: “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陰夷。”《論語》、《春秋左氏傳》、《戰國策》等書中也均提及九夷。“九”並非具體數目,只表示眾多之義,如《爾雅》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之說。郭璞《爾雅注》雲:“九夷在東”,泛指我國東部夷人。大多數學者認為九夷與東夷含義相同。
《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
齊……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魯、衛,彊萬乘之國也……
瀧川: 王念孫曰,北夷當作九夷……《秦策》雲,楚包九夷,方千里; 《魏策》雲,“楚破南陽九夷”; 李斯上始皇書雲,“包九夷,制鄢、郢”; 是九夷之地,南與楚接。……《淮南·齊俗》篇雲,越王句踐“霸天下,泗上十二諸侯皆率九夷以朝”,是九夷之地,東與十二諸侯接,而魯爲十二諸侯之一,故此言齊並九夷與魯衛也。……今本之北夷,乃九夷之誤,而不得以山戎當之也。(末句斥 《索隱》 與 《正義》。)
光旦:是又一九夷,在中原諸夏之南。見於文獻更早之九夷,則在東,如堣夷之類。
光旦: 此九夷之內包如何? 其中有包,不成問題。亦不可能無、瑤、苗之先,乃至侗人之先曰谿子者,見同卷蘇秦說韓王語。
光旦: 録語爲蘇代遺燕昭王書中之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