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坡農場

乘坡農場

乘坡農場是以橡膠生產為主的國有中型一類企業。位於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09度55分03秒~110度06分18秒,北緯18度49分44秒~18度57分26秒。農場土地範圍,東鄰萬寧縣境內的國營新中農場,南接國營太平農場,西抵國營長征農場,北連黎毛嶺、紅力嶺北麓等國有山地。場部設在場區中部,與和平鎮鎮政府駐地相鄰,依傍連線海榆中、東線國道的牛漏至營根省道,距瓊中縣城營根鎮32公里,距海口市177公里。荔枝、香蕉、綠橙等水果達702畝,熱帶經濟作物胡椒、檳榔、椰子等達1937畝,農作物達662畝,經濟林木達4600畝,養殖鴿子、“三鳥”達19522隻,養豬、牛、羊達2015頭,職工自營經濟收入達300多萬元。


農場簡介

(圖)乘坡農場乘坡農場

國營乘坡農場地處海南省中部的瓊中縣境內的東南面,地理坐標在東經109°55′03″~110°06′18″,北緯18°49′44″~18°57′26″之間,周邊與太平農場、長征農場、南方農場、嶺頭農場以及萬寧縣境內的新中農場相連。場部設在萬泉河畔的和平鎮,海拔130米,距省政府海口市175公里,距縣城營根鎮30公里,完全水泥路面的瓊萬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便利。

乘坡農場是以橡膠生產為主的國有中型一類企業。場有土地於1964年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審查批准劃撥。1970年又經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批准劃人貝灣、石龍兩地區的部分國有荒地。由上級決定, 1982年轉變所有制併入原和平公社的4個生產隊,人口790人,勞動力288人,土地4750畝。農場現有土地總面積16.89萬畝,總人口5920人,職工2472人。實行場、隊兩級管理、兩級核算體制,設生產隊28個,以及直屬單位。

該場創建於1959年8月,是一個以種植橡膠為龍頭產業,以農林牧副漁為輔的中型企業。經過三代乘坡人47年的艱苦創業,目前已經處具規模,已經種植橡膠56693畝,其中開割41679畝,未開割15014畝,年產乾膠2500噸(2005年強颱風“達維”的襲擊只完成乾膠2000噸);全場現已建成職工住房實現全部平頂化,面積為11.4萬平方米,職工人均住房面積達29.1平方米。

(圖)乘坡農場乘坡農場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進程中,該場不斷加強區隊文明生態隊創建,已經達到50%,並且是按照高標準、高要求建設,職工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生活環境也整體顯現綠化、美化、淨化,道路也逐步形成硬板化,職工用水全面實現自來化。場內公路53公里也逐步向硬板化進程,已經建成30%,通訊覆蓋面達到96%,電力覆蓋面100%,有線電視覆蓋面達到100%。場部建設趨於“小城鎮”規模建設,設有幼稚園,中學、國小合為一體的中心學校,廣播站、影劇院歌舞廳、飲餐館、招待所、職工休閒場所等生活娛樂設施,主要幹道實現水泥化,道路兩邊綠樹成花香四溢,乾淨整潔,環境優美。

改革開放以來,該場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全場設有生產單位30個,設有機關、醫院、學校、供電所、基建隊、中心膠站等6個直屬單位。機關設有集團分公司和社區,職能部門齊備,人員精簡。

自然條件

(圖)乘坡農場乘坡農場

場區中部有萬泉河自西向東橫貫,沿河為狹窄的河谷地帶,海拔高度約100~150米。沿河向南、向北地勢明顯抬升,丘陵起伏,地形複雜。北面場界有海拔500~1000餘米的山地,南面場界有海拔400~500米的高丘陵。開墾利用地區土地坡度多在15~20度。

據乘坡水文站的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22.7℃,月平均氣溫最高7月27.1℃,最低1~2月為17℃。年平均降水量2563毫米,最多年份達3504毫米,最少年份為1521毫米,年降水日數最多有250天,是海南雨水較多的地區。一般每年有颱風侵擾,風力多在10級以下。

墾前植被,東北部和西南部為次生雜木林,其餘地區為楓香、茅草混生群落。土壤以花崗岩黃色磚紅壤為主,沿萬泉河為沖積土,西北部有小面積的砂頁岩磚紅壤。花崗岩區上層較淺,礫質粘壤,沖積土區和砂頁岩區土層較深厚,壤質土。

場區屬萬泉河上游流域,有眾多支流分布場內,水源豐富。當地政府在萬泉河中游建立的牛路嶺水電站,庫區上游回水可抵場部。

經濟現狀

(圖)乘坡農場乘坡農場

至1996年,農場已開墾利用土地7.19萬畝,種植橡膠4.59萬畝,已開割3.63萬畝,年產乾膠1996噸,歷年累計乾膠總產3.36萬噸。其他種養業生產有:茶園1719畝,年產乾毛茶112噸;果園1316畝,年產水果94噸;並有熱帶作物210畝,農作物播種面積2959畝,人造林9874畝。家畜飼養2400餘頭。

場辦工業有日加工能力15噸的標準膠加工廠1座,日產乾毛茶1噸的茶葉加工廠1座,以及農機修理廠等。全場有大、中型拖拉機3台,載重汽車12輛,植保。農林業機械等一批。發電設備裝機容量580千瓦。

全場房屋面積7.2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3.32萬平方米。場內公路、電信及輸電線路通達各生產隊。場辦中學1所,國小2所,在校學生460餘人。場職工醫院有病床40張,各生產隊設醫療所。

1996年全場國內生產總值2143萬元,第一產業1804萬元,第二產業虧損84萬元,第三產業42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47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占962%。國家給農場歷年累計投資2719.4萬元,農場歷年上繳5220餘萬元,投資回收率為192%。農場現有固定資產淨值3546萬元。

經營管理

(圖)乘坡農場乘坡農場

首先制定出科學的企業經營方案。根據市場乾膠銷售價格波動情況,出台膠工崗位勞務固定價和超產浮動價新規定,並通過合理定產,為膠工留有30%—40%的超產餘地,確保每位膠工通過努力都能有產可超,激勵膠工盡心盡力做好工作。結果去年全場投入膠工勞務費比上年增加100萬元,而農場卻增產乾膠200多噸,增收200多萬元,膠工人均收入超萬元,同比增收3000多元。

財務管理方面,注重從強化財務會計工作、財務收支審批、內部控制監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上下狠功夫,用嚴密可行的制度剷除滋生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的土壤。在生產資料採購上,則從原來僅由供銷科採購改為由生產、財務、供銷等部門統一協調採購的做法。

生產管理求實務真是該場新一屆領導班子工作作風的最好體現。陳場長張副書記工作很實在,他們下隊檢查工作一般不先打招呼不聽匯報,而是先走膠園先接觸工人,然後再找幹部。到後來的生產檢查中,不管你檢查哪個地方,施肥質量數量、膠園管理水平都一個樣。

膠工割膠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膠水產量的增減。在割前對全場膠工進行嚴格的技術培訓,對新膠工、技術偏低的膠工集中場部強化訓練,並進行帶燈夜練。在此基礎上,對割膠輔導員的配備和勞務報酬均作了調整,由原來的二級技術輔導改為三級輔導,把全場27個割膠生產隊劃分成5大片,每個片配一名片上輔導員管5—6個隊,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找落實的技術輔導網路。積極組織膠工開展勞動競賽和技術比賽等活動,激髮膠工提高割膠技術,以高技術奪高產的生產積極性。過硬的管理方法終於贏得良好的效果,去年全場膠工技術一二級率達836%,合格率為99%,分別比上年提高3%和4%。

雜膠舊線洗滌機的輥筒更換,凝固槽的修復和乾燥1號風機改裝等技術改造,不但使全年生產的乾膠一級率達到100%,樹起了良好的產品聲譽,而且實現節支69萬元,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擴大橡膠種植面積,全場累計新開荒種膠就多達1000多畝。

成就榮譽

(圖)乘坡農場乘坡農場

自創建農場以來,多次被農墾總局評為“優秀企業”和“良好企業”,為國家創稅利達6千多萬元。職工自營經濟發展正在迅速發展,目前職工自營橡膠達到2418畝,荔枝香蕉綠橙等水果達702畝,熱帶經濟作物胡椒檳榔椰子等達1937畝,農作物達662畝,經濟林木達4600畝,養殖鴿子、“三鳥”達19522隻,養豬、牛、羊達2015頭,職工自營經濟收入達300多萬元。

國營乘坡發展的宗旨是:堅持改革開放促發展的戰略方針,用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依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立足橡膠,做大做強龍頭支柱產業,帶動二、三產業,加速經濟發展,把農場建設為鑲嵌在萬泉河畔一棵璀璨明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