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國營南林農場

農場創建於1951年1月,原名為陵水墾殖所,1952年由南橋的六甲、合口等五個墾殖隊組成。 1974年10月兵團撤消後,恢復原場名為廣東省國營南林農場,屬廣東省海南農墾局管轄。 1988年,海南建省後,農場歸海南省農墾總局管轄,屬全民所有制企業。

海南國營南林農場

海南國營南林農場位於海南省萬寧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10°02′16″,——110°14′24″,北緯18°36′50″——18°47′36"之間。場區東北和興隆華僑農場接壤,東南瀕臨南海,南越鸚哥鼻嶺為新梅鄉新村,西隔雜樹嶺、長坡嶺為吊羅山林管局和國營嶺門農場,西北與瓊中縣乘坡鄉毗鄰。場部設在海榆東線公路(223國道)218公里處,至萬寧市萬城鎮32公里,至海口市218公里。

地理環境

場區三面環山,場內丘陵起伏,高山連綿,最高海拔875米,一般海拔為40——300米,坡度為8——25度。年平均氣溫23.8℃,月平均最高氣溫的7月為28.8℃,最低的1月為18℃。極端高溫出現在1969年5月24日,達39.4℃,極端低溫出現在1963年1月16日,為2.4℃。年均降雨量2470.8毫米,乾、濕季分明,411月為雨季,各月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共2370毫米以上,占全年雨量的90%,多雨的9、10月降雨量分別為496毫米、461毫米,旱季為2月份,降雨量僅為48毫米。屬熱帶季雨林氣候,常風一般2級左右。

土地利用情況

農場是以橡膠生產為主的國有中型一類企業,場區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雨量充沛,為發展熱帶農業,振興農場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場土地面積23.16萬畝,已開墾利用13.60萬畝。建立了7個初具規模的商品生產基地:1、橡膠基地7.67萬畝;2、椰子基地1.5萬畝;3、香蕉基地5000畝;4、鳳梨基地l萬畝;5、檳榔基地5000畝;6、水果基地5000畝;7、茶葉基地1000畝。
豐富的旅遊資源
農場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場區內的日月灣(原名楊梅灣)秀麗迷人,她東接熱帶濱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石梅灣,西連正在開發的香水灣,北通旅遊勝地興隆溫泉,東線高速公路從此經過並開有出人口。這裡三面環山,南面向海。有5公里長的海岸線,海灣平穩,風柔浪輕,海水潔淨,珊瑚游魚,歷歷在目。灣對面是懸岸危立、海鳥鳴唱的分界島,遊人可乘快艇或小船前往觀光。還可乘小船從人海口溯河而上遊覽兩岸的亞熱帶叢林風光。在灣內,遊人能飽覽到1.6萬畝中外罕見珍稀的熱帶原始天然青皮林。目前,有幾家公司已捷足先登,投資1億元多建起了集吃、住、玩、游於一體,融沙灘、海水、陽水、河流、森林為一爐的度假村。

歷史沿革

農場創建於1951年1月,原名為陵水墾殖所,1952年由南橋的六甲、合口等五個墾殖隊組成。1954年改為南橋墾殖場,1955年8月改為南林墾殖場,由原海南軍政委員會管轄,1952年劃給農墾管理,是海南農墾創建最早的橡膠場之一,1956年從原墾殖場(現南橋鄉中學)搬遷現址後,更名為南林農場。1969年場有土地經廣東省人委字1964年4月審批劃撥後,1966年6月、1972年1月和1982年8月,分別將橋西大隊、連江村和打鐵村並人農場。1958年至1959年,實行場社合併,更名為興隆人民公社。1960年又恢復農墾建制,1969年4月至1974年9月改制為生產建設兵團,歸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第九團編制,師部建在現興隆華僑農場中學。1974年10月兵團撤消後,恢復原場名為廣東省國營南林農場,屬廣東省海南農墾局管轄。1986年初,廣東省農業委員會農委乾字(1986)1號檔案定為正處級企業。1988年,海南建省後,農場歸海南省農墾總局管轄,屬全民所有制企業。
農場現有總人口1.8萬多人,在職職工3473人,離退休幹部工人3102人。農場下轄7個管理區(科級),45個生產隊。機關科室14個,服務中心6個,還有橡膠加工廠、木工廠、商貿公司、畜牧公司、實業公司、城鎮辦、水電服務中心等科級單位7個。編織廠、修理廠等隊級單位2個。醫院1所(科級),完全中學一所(科級)、國小13所、場中心幼稚園一所。
幾十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田紀雲等先後視察我場。1962年,越南勞動黨總書記胡志明,1971年高棉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來到我場參觀了橡膠生產。
五十年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農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生產乾膠7.795萬噸,上繳國家利稅1.7億多元,投資回收率為266.6%,擁有固定資產1.0762億多元,為國家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曾先後被國務院、農業部、農墾部、廣東省政府、廣東省農墾總局、海南省政府、海南省農墾總局授予“先進單位”、“先進企業”等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