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銀鮈

中間銀鮈

中間銀鮈一般皆可食用,頗具經濟價值,煎、煮、炸、烤、蒸及紅燒等料理皆可。由於寄生蟲感染率高,故不宜作生魚片。某些魚類內臟具毒性,如草魚膽等,不宜食用。此外,有些體色艷麗,可供飼養觀賞。

基本信息

二名法

中間銀鮈中間銀鮈

Squalidusintermedius

(Nichols,1929)

基本資料

中間銀鮈(學名:Squalidusintermedius)為鯉科銀鮈屬的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黃河水系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濟南。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間銀鮈.《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形態特徵

本科魚類外觀形態差異甚大。一般為紡綞形或長形,側扁或稍側扁,口由前上頜骨與下頜骨組成,能伸縮自如。上下頜

中間銀鮈
中間銀鮈

皆無齒,但由最後一對鰓之腹面特化成1-3行咽頭齒,每行少於8枚齒,與頭骨腹面的角質厚墊形成咀嚼構造。鰾多數分為2-3室,前室通常不為骨膜或骨質囊所包。通常有1-2對須,或無須,而鰍鮀屬(Gobiobotia)則有4對須。體被圓鱗,少數種類鱗片變小,埋於皮下或完全退化;腹鰭基部一般均具有狹長腋鱗。背鰭一枚,其前部有2-4根不分枝鰭條;腹鰭腹位;尾鰭呈叉形或深叉形。全世界目前有11亞科,包括鰟鮍亞科(Acheilognathinae)、鮊亞科(Cultrinae)、鯉亞科(Cyprininae)、䰾亞科(Barbinae)、野鯪亞科(Labeoninae)、赤眼鱒亞科(Squaliobarbinae)、丁鱥亞科(Tincinae)、鯝亞科(Xenocyprinae)、鮈亞科(Gobioninae)、波魚亞科(Rosborinae)、雅羅魚亞科(Leuciscinae)以及其它尚未決定置於何亞科之屬,總計約有220屬,2,420種左右(Nelson,2006),紀錄29屬36種(Shenetal.,1993;ChenandFang1999;魚類資料庫,2006)。

特徵

體長,稍側扁。口角須1對,長度等於或稍大於眼徑。臀鰭無硬刺,分枝鰭條6根。背鰭無硬刺,起點距吻端較其基底後端距尾鰭基為遠。下咽齒2行,3、5—5、3。側線鱗34—35。口唇結構簡單,下頜無角質。肛門位置幾乎在腹鰭基與臀鰭起點之間的中點。眼較小,頭長為眼徑的3.7—4.1倍。體長約55mm。生活於水體下層,主食水生昆蟲。體小無經濟價值。分布於黃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