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大學(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以培養中國傳統醫學人才為特色的醫科類高校,中醫藥大學數量一般是一省一校,而且各地的中醫藥大學都有自己的獨有特色。中醫藥院校和西醫院校(醫科大學),在當前院校設定里區別非常大,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

基本信息

學校宗旨

中醫藥,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

中醫藥大學以培養德才兼備的中醫藥人才,繼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藥學為宗旨,為國家醫藥事業不斷輸送人才。國家發展中醫藥教育,建立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藥人才。

高校名單

名稱更名大學時間備註
北京中醫藥大學1993年中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直屬教育部管理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北中醫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
上海中醫藥大學1993年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中藥學(含二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個:中醫外科學、中醫內科學及中醫骨傷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
廣州中醫藥大學1995年中國最早興建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非醫攻博試點單位。廣中醫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中醫學(含1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005年,學校首次承擔“973計畫”項目,鄧鐵濤教授出任首席科學家
南京中醫藥大學1995年始建於1954年,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被譽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擁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點和44個碩士點
成都中醫藥大學1995年前身為1956年8月創建的成都中醫學院,是中國最早創辦的中醫學院之一。是規模最大的一所中醫藥大學,有19個二級學院,36個本專科專業,在校生2.3萬人,學校是全國首批中醫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有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 2017年9月被教育部確定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山東中醫藥大學1996年創建於1958年9月,是山東省唯一一所獨立設定的醫藥科大學。1996年更名為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省屬5所套用基礎型大學(魯版211)之一,現有44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1996年始建於1954年,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具有較高教學、科研、醫療水平,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校園坐落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重點大學之一
天津中醫藥大學2006年一所著名的中醫藥院校,原稱天津中醫學院,位於中國天津市南開區
遼寧中醫藥大學2006年遼寧省瀋陽市的一所公立大學,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遼寧中醫學院
長春中醫藥大學2006年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長春中醫學院,2006年更名大學,是吉林省重點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截至2014年7月,學校占地面積5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7.6萬平方米。現有本科專業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博士後創新工作站1個。全日制在校生10643人
浙江中醫藥大學2006年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占地面積900畝,其中本部400畝,富春校區500畝,總建築面積逾47萬平方米,設有濱文校區和富春校區
湖南中醫藥大學2006年始創於1934年,是一所科研、醫療、校辦產業結合的以中醫學專業為主的大學。2002年,與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合併,實行校院合一的管理體制,是湖南重點本科大學,在本科一批和本科提前批進行招生,有本碩博連讀招生資格
湖北中醫藥大學2010年湖北省武漢市的一所公立大學,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
福建中醫藥大學2010年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高等中醫藥院校,原名福建中醫學院
廣西中醫藥大學2012年位於廣西南寧市一所公立大學,前身為1956年創立的廣西中醫學院,2012年更名為大學,是中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在壯醫藥教育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安徽中醫藥大學2013年其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安徽省中醫進修班(學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醫學院。2013年批准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現為安徽省重點建設高校(省屬重點大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江西中醫藥大學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的一所公立大學,前身為1959年創立的江西中醫學院,2013年更名為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2015年創建於1958年,前身是1955年在開封創辦的河南省中醫進修學校,即後來的河南中醫學院,是全國建校較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是河南省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全國五所省部共建的中醫藥大學之一,坐落在河南鄭州,2015年9月,河南中醫學院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
陝西中醫藥大學2015年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陝西中醫藥大學”
甘肅中醫藥大學2015年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由成立於1978年的甘肅中醫學院更名而成,坐落在甘肅省省會蘭州市
山西中醫藥大學2017年前身為1978年創辦的山西醫學院中醫大學班,1989年正式成立山西中醫學院,200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山西中醫學院更名為山西中醫藥大學,是山西省重點建設高校、山西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院校、教育部首批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
貴州中醫藥大學2018年學校創辦於1965年,由原貴陽醫學院祖國醫學系,貴州省中醫研究所,貴州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貴陽市中醫醫院合併組建而成,是貴州省唯一的中醫藥本科院校。於2018年擬更名為大學
雲南中醫藥大學2018年創建於1960年,是全國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為雲南省唯一的一所中醫藥本科院校。於2018年擬更名為大學
西藏藏醫藥大學2018年西藏藏醫學院前身系西藏藏醫學校(中專)和西藏大學藏醫系,1989年9月成立西藏大學藏醫學院,1993年國家教委教批准獨立設定藥王山藏醫學院,2001年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藏藏醫學院。於2018年擬更名為大學

更名歷程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的中醫學教育存在多種形式,主要有:中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研究生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截至2015年,中國經教育部備案的“中醫學院”共有5所,其他的中醫學院大多已經更名、合併成為大學。

附:中醫學院更名歷史進程

第一批更名(1993年):北京中醫學院、上海中醫學院

第二批更名(1995年):廣州中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成都中醫學院

第三批更名(1996年):山東中醫學院、黑龍江中醫學院

第四批更名(2006年):天津中醫學院、湖南中醫學院、遼寧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長春中醫學院

第五批更名(2010年):湖北中醫學院、福建中醫學院

第六批更名(2012年):廣西中醫學院

第七批更名(2013年):江西中醫學院、安徽中醫學院

第八批更名(2015年):陝西中醫學院、甘肅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

第九批更名(2017年):山西中醫學院

第九批更名(2018年):貴陽中醫學院、雲南中醫學院 、西藏藏醫學院

未更名的中醫學院

在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下,中醫院校呈現出多種形式的發展。其中主要以本科院校成長為主,兼顧有大學專科教育為補充。目前全國中醫藥院校未更名大學的只有河北中醫學院。

河北中醫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全國建校較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1995年,與河北醫學院合併組建河北醫科大學,2013年恢復獨立建制。建校近60年來,培養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數萬名中醫藥人才。現為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點骨幹大學、河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擁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有杏苑、橘泉、祁州三個校區,占地面積800餘畝。

被合併的中醫學院

新疆中醫學院

新疆中醫學院成立於1946年,1961年4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文教部批准,將烏魯木齊市衛生學校改制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學校,設有中醫、中藥、藥劑三個專業。1978年開始招收大專生和本科生。1985年、1986年先後經國家教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在原中醫學校、自治區中醫醫院和自治區中醫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新疆中醫學院。1998年6月,新疆中醫學院與新疆醫學院合併成立新疆醫科大學。

青海藏醫學院

1995年,青海藏醫學院與青海醫學院整合。2004年,青海醫學院與青海大學合併,青海藏醫學院更名為青海大學藏醫學院。

內蒙古蒙醫學院

蒙醫藥學院前身是1978年創建的哲里木盟醫學院,1979年變為哲里木醫學院,1980年改稱內蒙古民族醫學院,1987年更名為內蒙古蒙醫學院,2000年合併組建內蒙古民族大學後調整更名為蒙醫藥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