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全自動脈象診療儀

中醫全自動脈象診療儀就是運用中醫手段給患者看病的“智慧型中醫”,將帶有感測器的脈象儀纏在患者手腕上,相關的脈象數據傳送到電腦,計算機系統將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診斷結果,最後再根據資料庫存儲的老中醫的驗方開出中藥。 該脈象儀其實就是運用中醫手段給患者看病的“智慧型中醫”,將帶有感測器的脈象儀纏在患者手腕上,相關的脈象數據傳送到電腦,計算機系統將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診斷結果,最後再根據資料庫存儲的老中醫的驗方開出中藥,全過程不足5分鐘完全是自動化完成。 徐黎明說,脈象作為中醫傳統診斷方法,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概述

中醫全自動脈象診療儀就是運用中醫手段給患者看病的“智慧型中醫”,將帶有感測器脈象儀纏在患者手腕上,相關的脈象數據傳送到電腦,計算機系統將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診斷結果,最後再根據資料庫存儲的老中醫的驗方開出中藥。

套用

2005年中醫全自動脈象診療儀在北京軍區總醫院“上崗”。該脈象儀其實就是運用中醫手段給患者看病的“智慧型中醫”,將帶有感測器的脈象儀纏在患者手腕上,相關的脈象數據傳送到電腦,計算機系統將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診斷結果,最後再根據資料庫存儲的老中醫的驗方開出中藥,全過程不足5分鐘完全是自動化完成。
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徐黎明告訴記者,纏在患者手腕上的布帶上有三個感測器,可把患者手腕上的“寸脈”、“關脈”和“尺脈”反映出的人體信息傳送到電腦上;電腦根據人體脈搏的數據與資料庫進行對比,最後得出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內的疾病;最後,電腦再根據資料庫記憶體儲的老中醫的藥方,給患者開出了一服中藥。
徐黎明說,脈象作為中醫傳統診斷方法,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古至今,學者們對其進行過眾多的研究。但直到目前為止,中醫一般靠經驗辨別脈象指征,憑感覺描述脈搏的表現,沒有從理論上形成一個客觀化、標準化的統一量化分析診斷方法。而“全自動脈象儀”以三部六病醫學為模本,集名老中醫眾家之長,使中醫脈象診斷客觀、規範、量化,避免了診脈過程中人為的感覺差異。
前不久,徐黎明與課題組做過一次對比試驗。在封閉的一排診室中,5位著名的老中醫與脈象診療儀擺開“戰場”。當日掛號的68位患者分別接受了老中醫的診治後,科研人員運用脈象儀再對患者一一問診、把脈、開方。結果證實儀器所輸出的脈象、方藥、臨床表現與老中醫辨證施治吻合,診斷符合率為96.6%,總有效率為93.3%。
“這在祖國傳統醫學領域尚屬首次。”徐黎明說,“全自動脈象儀”實現了臨床診療的一脈一方,一症一方、一病一方的全自動診療流程。“最重要的是它運行快、不知疲勞、攜帶方便,很適用於大專院校中醫教學,也可解決基層醫院中醫門診量大、患者病情複雜的治療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