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是繼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之後,又一家以少年兒童為救助對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2010年1月12日在北京成立,其主管單位為民政部。

成立背景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廣大少年兒童受到越來越好的撫養和教育,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正在茁壯地成長。但是,由於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社會還有一些因種種原因而處於困境的少年兒童。

為對中國的孤兒、流浪兒等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提供救助,長期從事青少年工作的魏久明,從1996年夏季開始著手創辦基金會,申辦工作得到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鄭明如的支持,但後來因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中斷。
2008年,魏久明同志同曾共事多年青少年工作的李啟民、袁正光等同志一道,再次啟動基金會的申辦工作。在籌辦過程中,得到上海鑫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祥和中國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的熱情支持。經民政部審查報送國務院,國務院於2009年9月10日批准建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2010年1月12日在北京成立。

標識說明

由基金會英文簡稱的五個字母化成五張笑臉,組成活潑歡樂跳躍的兒童形象;用五種柔和的色彩,使兒童形象明快、陽光;寓意對五類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通過五種渠道,開展五方面的救助;幫助他們享有正常的健全生活和美好的未來。

宗旨

募集社會資金,開闢民間救助通道,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等進行救助。在救助活動中,傳播慈善理念,弘揚慈善文化。

理念

(一)、公信力是基金會的生命,公信力是基金會的核心品質,公信力是基金會的本質特徵。
(二)、對捐贈者高度負責。公平、公正、公開,安全、有效、求實。及時溝通信息,報告資金使用情況,是基金會工作的基本準則。
(三)、對受捐者以慈為懷,從善如流。認真做好項目,救助困難少年兒童,是基金會的根本宗旨。
(四)、員工胸懷:仁慈、善良;員工品質:節儉、樸實;員工行為:謙卑、謹慎;員工心態:自信、自尊;員工關係:互尊、互愛。
(五)、所有員工切切牢記:我們基金會是慈善機構!我們要為慈善事業貢獻我們的全部力量!

救助項目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基金會救助基金、童緣資助基金、9958兒童緊急救助、孤兒成長救助、回家的希望救助、新湖專項基金、天使媽媽專項基金、星星雨專項基金、太陽村專項基金、一顆雞蛋工程專項基金、西部兒童救助專項基金、少兒健康專項基金、自立奮進專項基金、青愛工程專項基金。希望之履專項基金、星光專項基金、大病醫保專項基金、教育專項基金、天下溪專項基金、海華專項基金、給孩子加個菜救助項目、春天陽光兒童安全救助項目、愛心家園義工聯、真愛明天助學計畫、共青城兒童村建設項目、茅以升公益橋救助項目、給孩子送雙運動鞋、青鳥種子項目、天使之家項目、鳳凰計畫、雲南彝良地震救災項目

自主項目

1.9958救助中心

9958兒童緊急救助
9958救助中心隸屬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自主項目,名稱源於熱線400-006-9958,取“救救我吧”諧音。這是中國第一條困境兒童緊急救助熱線,致力於改變中國0-16歲困境兒童的生存狀態,保障受重大疾病、意外傷害、自然災害等影響的貧困兒童的生存權。

熱線開通於2011年3月,並建立了9958兒童緊急救助通道,正式成立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2012年7月,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進入規範化品牌、團隊建設階段,向職業化、專業化轉型,先後設立上海、重慶、瀋陽、西安和廣州5家救助站,建立了“9958兒童緊急救助通道”和“9958志工聯盟”的全國網路。2013年3月,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轉制為9958救助中心,提升專業管理團隊力量,全面發展集信息、募款和救助為一體的三大整合平台,繼續秉承全透明公益理念,力行救助全程公示,運行大病救助精細化道路,打造最具實效性的困境兒童緊急救助體系。

2.童緣資助中心

童緣
童緣項目是中華兒慈會推出的資助型、支持型項目,通過資助民間公益項目、支持公益組織聯合勸募、開展各類兒童公益活動、建立公益實踐基地等方式,支持民間公益組織的成長,從而幫助到各類弱勢兒童。

通過中華兒慈會募集的3100餘萬元,童緣項目已經陸續資助了214個公益項目,支持了23家公益組織開展聯合勸募工作,開展超過300次的公益活動,吸引了8萬餘志願者投入22萬小時的志願服務,超過20萬弱勢兒童受益,間接受益人群達到60萬人。

童緣項目於2012年4月榮獲國家民政部頒發的“第七屆中華慈善獎”。2014年2月,中華兒慈會正式成立“童緣資助中心”,更好地為民間公益組織和弱勢兒童服務。

3.孤兒成長中心

孤兒成長救助
孤兒成長項目成立於2010年6月16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強烈地震,瞬間房倒屋塌,數千人遇難,一些孩子成了孤兒。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從地震廢墟中接出百餘名孤兒,在浙江新湖集團的大力協助下,推出“百名孤兒成長救助”項目,肩負起把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撫養到18歲的社會職責。在此基礎上,將孤兒救助工作推廣到全國。

4.回家的希望

回家的希望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回家的希望”項目,成立於2011年9月,以時尚芭莎明星慈善夜的善款為啟動資金,致力於救助打拐被解救的困難兒童。並於2013年,聯合反拐、防拐、尋子尋親領域的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回家的希望”公益聯盟,以幫助尋找、救助、幫扶丟失、被拐困難兒童家庭、反拐宣傳、反對人口販運與保護政策研究、為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持、反拐志願者培訓、以及受害人及志願者心理康復等為主要活動形式。致力於讓每個丟失孩子的身心都能早日回到父母懷抱。

5.《讀者》光明行動

《讀者》光明行動
在中國,有1200萬這樣的孩子——他們先天視力不好,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學習,他們默默承受著弱視帶來的痛苦和自卑,他們的家庭承受著巨大的負擔和不幸。
為了給這些弱視孩子一個明亮、清晰的五彩世界,2013年6月5日,由讀者雜誌社、北京光彩明天兒童眼科醫院和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共同發起的“《讀者》光明行動”正式啟動,免費對貧困家庭的弱視孩子進行治療。6000元善款,即可救助一名弱視孩子,還他們一個光彩的未來、燦爛的明天。
“《讀者》光明行動”啟動一年,共義診2723人,救助全國15個省份(甘肅、河北、黑龍江、四川、湖南、山東、江西、新疆、青海、河南、內蒙古、寧夏、廣西、安徽、湖北)的238名弱視兒童。募集善款近300萬元。
起點工程項目
6.起點工程

起點工程項目成立於2010年2月28日,“起點工程”項目定位於0-6歲兒童早期教育領域,關注和幫扶的重點對象是我國貧困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0-6歲弱勢兒童群體。以民間的方式廣泛動員海內外財力和社會資源,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幼稚園條件,並聯合社會其他支援學前教育的有效力量,彌補當地政府和社會開辦幼兒教育之不足,以促進貧困地區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7.愛心家園義工聯
1
愛心家園義工聯是2002年成立的,由志願、無償為社會提供義工服務和困難兒童救助的各界人士組成的非營利民間公益組織,以“幫助少年兒童獲得健康平等的童年生活”為使命,以“讓關愛成為一種習慣”為宗旨,開展“助醫、助學、義演、義賣”等公益慈善項目。2011年12月,愛心家園籌款55萬元,成為中華兒慈會合作項目;2013年10月,愛心家園籌款超過500萬元,成為中華兒慈會自主項目。截止到2013年4月,愛心家園籌款超過1000萬元,救助以白血病為主的大病患兒400餘名,籌集助學物資10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00餘名,支教學校100所,惠及人群30000餘人,幫助企業及各種團體策劃組織特色活動100餘場,組織和號召20000餘名社會志願者,開展了2000多場公益慈善活動,奉獻志願服務時間150000小時以上。愛心家園以實際行動和良好的口碑向這個社會推廣公益理念,打造人人可公益的志願服務團隊。

專項基金

1.天使之家

天使之家
天使之家是一家旨在幫助孤兒醫療救助的民間救助機構,成立於2007年,成立時中國孤兒在福利機構生存條件極為落後,僅以河南為例,一個棄嬰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是180元,這180元是要負擔一個棄嬰的奶粉、尿不濕、臨時保育員工資以及孩子的醫療費用。因為物資條件匱乏、看護人手緊張、醫療水平低下,導致大多數棄嬰被遺棄後很快就夭折。正因為看到這樣的情境,天使之家的創辦人鄧志新攜手搖籃網的愛心媽媽一起,在沒有任何企業資助、沒有任何明星代言、沒有任何政府背景的情況下創辦了天使之家。
宗旨:利用北京的資源優勢,幫助那些因各種先天性疾病而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孩子聯繫在京的醫院,籌集必要的醫療費用,承擔所救助的孩子術前術後臨時寄養,為每一個急需救助患兒開闢生命通道,搭建救助平台。
使命:幫助棄兒重拾健康,回歸家庭,讓孩子能和正常家庭孩子一樣,身心健康的成長。
2.星星雨
星星雨
“星星雨專項基金”是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為支持民間公益組織開展孤獨症兒童救助工作而設立的專項基金,成立於2010年1月。孤獨症患者在我國有上百萬,理解孤獨症患者的真實情況,從兒童時期培養其生活能力是關係到上百萬家庭和社會和諧進步的大事。星星雨以套用行為分析法(ABA)為理論基礎,通過行為矯正,提高孤獨症兒童的生活能力。星星雨培養出的第一批ABA教師,從1993年開始已為3000多個孤獨症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過服務。星星雨還開發出了一套家長訓練模式,在這裡,來自全國各地的孤獨症的家長要接受3個月的課程,以便他們能夠用ABA教育自己孩子。這種模式是中國特有,豐富了世界孤獨症兒童教育內容。
3.太陽村
1
“太陽村專項基金”成立於2010年7月5日,以無償代養代教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為己任,承擔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開支;同時進行特殊教育、心理輔導、權益保護以及職業培訓等服務,使這類特殊苦難少年兒童在一個安定溫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快樂地成長,等待其父母刑釋後將其接回家中。目前全國九所太陽村共救助500多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為他們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每年看望父母的交通費用等。另外每年根據募款情況,分散助養1000至2000名與親屬相依為命的特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

4.一顆雞蛋工程

1
《一顆雞蛋工程》是由著名歌唱藝術家曹怡然女士發起,為資助中華下一代健康成長而設立的專項慈善基金。其主要職能是匯聚社會各界的愛心捐贈,資助我國貧困農村寄宿制中國小校的青少年兒童每人每天吃上一顆營養安全、山地散養的有機土雞蛋(沒有加工條件的學校資助一顆經高溫消毒、真空包裝後的山地散養有機鹹雞蛋);並在貧困山區冠名捐建《一顆雞蛋工程》有機土雞蛋養殖基地,既扶持山區農民脫貧,又吸納農村大學生就近創業,還為孩子們提供長期穩定的營養補充來源。《一顆雞蛋工程》是我國最早關注中西部貧困農村中國小生營養健康問題的慈善項目,它於2006年即在山西五台山區靜樂縣啟動。2012-年設立專項基金以來,已直接資助河南、甘肅、四川、山西、湖北等省區的70多所中國小校7萬多名貧困學生吃上了一顆安全營養的山地散養有機土雞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曾批示:《一顆雞蛋工程》是“強體魄、暖人心的好經驗,要大力宣傳,切實推廣”。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1006063236224074/home?from=page_100606&mod=TAB#place
目前開展的主要活動:
1.《一對“一顆雞蛋”》愛心結對:社會各界人士可通過《一顆雞蛋工程》官網選擇結對幫助的某幾個貧困孩子(或某幾個學校)一天、一周、一學期、一年吃上一顆雞蛋。
2.《一顆雞蛋工程》365計畫:倡導每個家庭或個人每年捐贈365元錢,資助一個山區貧困孩子在校學習期間每學期吃上一顆雞蛋。

5.少兒健康

1
少兒健康專項基金成立於2010年7月1日,由中實集團設立,旨在關注我國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聯合國內外慈善機構,接受國內外法人和自然人的捐贈,並以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公益行銷,慈善拍賣等等各種活動方式,籌募資金,用於發展少兒健康事業,關愛少年兒童,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藍天。

6.西部兒童

1
西部兒童救助基金成立於2011年1月17日,以救助貧困地區困境兒童為主的專項基金。西部兒童志願者團隊多年來深入到偏遠的西部山區探訪貧困家庭、巡診患病兒童、運送生活物資。
是一直純民間發起並長期從事兒童救助的團隊,專項基金將秉承中華兒慈會“以慈為懷,從善如流”的服務宗旨,面向我國西部地區的孤兒和貧困兒童提供醫療、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救助;發動社會力量,開展各種為西部兒童提供幫助的公益活動。
目前,醫療救助部主要項目有:
1)【大頭娃娃】腦積水救助計畫(針對腦積水及脊膜膨出患兒的專項救助)
2)【慈愛心生】複雜先心救助計畫(針對複雜且有治療機會的先天心臟病患兒的專項救助)
3)【蝴蝶飛】脊柱畸形救助計畫(針對先天脊柱側彎、後凸等脊柱畸形患兒的專項救助)
4)【西部醫療巡診】
孤兒救助部:【儒興之愛-魯冰花舍】(上海)
7.大病醫保
1
“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是由鄧飛、王振耀等公益人士和《鳳凰周刊》等知名媒體共同發起的項目,旨在為中國鄉村兒童免費提供大病醫療保險服務。
到2014年,項目已在湖北省鶴峯縣、湖南省古丈縣、雲南省漾濞縣、浙江省開化縣、四川省漢源縣、河北省懷來縣6地開展項目,共支出保費9347535.17元,覆蓋217523名適齡兒童。
8.希望之履
1
希望之履專項基金成立於2010年9月9日。2010年9月,《卓錦》雜誌發起了“讓貧困的孩子們有鞋穿”慈善送鞋救助項目,並在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下成立了“希望之履”專項基金籌委會。目前,“希望之履”的愛心送鞋行動到達了貴州、內蒙、山西、青海、江西三省,迄今為8000餘名貧困兒童解決了穿鞋問題。
“希望之履”送鞋工作在努力向全國更多地區開展,接下來5年將通過開展“長江計畫”(為長江流域的貧困兒童解決“穿鞋難”問題)等一系列送鞋活動,來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希望之履”的愛心行動,為這些孩子們送上帶去希望的鞋子,只願他們走上希望之旅。
9.集美助困技能培訓
1
集美助困專項基金成立於2012年10月1日。項目將為貧困青少年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包括焊工、汽車修理、計算機、文秘、酒店服務等職業,旨在幫助貧困家庭的青少年學習並掌握一門職業技能,為他們搭建就業橋樑,使之能夠立足社會,更好的得到發展。
10.青愛工程
1
青愛工程,全稱為:中國青少年愛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啟動於2006年12月23日。原簡稱“青艾工程”,2009年,經形象大使白岩松建議,改為“青愛工程”。2011年11月1日,成立中華兒慈會青愛工程專項基金。
青愛工程以青少年愛的教育為使命,以青春期教育為核心,以人格健全為目標,以小屋服務、運行能力建設為導向,以培育青少年愛的素養、愛的能力為宗旨,持續探索符合中國國情與學生年齡特點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實現對青少年的關愛。項目通過募集社會資金,在全國大中國小幼稚園援建“青愛小屋”,通過“十個一功能”(牌房師書課、社影講家功)的建立健全,給學校賦能,幫助學校開展愛滋病防治教育、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公益慈善理念培育,並對部分愛滋孤兒及家庭進行救助。
2008年汶川地震後,經青愛工程辦公室及其形象大使白岩松先生倡議,共同發起“青少年災後心理援助聯合公益行動”,簡稱:1+1心聯行動。項目由青愛工程辦公室具體負責實施,通過在災區學校援建心聯小屋(災區版青愛小屋),從災後心理重建入手,對青少年進行愛的教育。2009年,青愛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被授予“中華慈善優秀工作者(志願者)獎”。2012年2月,經網民投票推選,青愛小屋以先進的公益理念和創新的教育模式榮獲“鏡頭下的責任中國”特等獎。同年,青愛工程成功申報了首屆“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範項目”,獲得中央財政200萬元資助。
截止2014年5月31日,已在全國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46個地區的大中國小幼稚園援建青愛小屋304所,建立7家青愛工程基地(四川省、大慶市、撫順市、牡丹江市、重慶市、江陰市、林州市),5家工作站(成都市青羊區、金牛區、龍泉驛區和自貢市沿灘區、雲南省盈江縣),並於2010年資助成都大學開設了性教育輔修專業。並在四川汶川災區和雅安災區、青海玉樹災區和甘肅舟曲土石流災區援建心聯小屋177所,建立1家心聯行動基地(四川省),3家工作站(青海省西寧市和玉樹州、甘肅省舟曲縣),其中四川省綿竹市和都江堰市實現心聯小屋全覆蓋。

合作項目

1
1.長江公益計畫
長江•公益計畫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聯合北京市長江科技扶貧基金會鳳凰腦癱兒童救助基金共同發起,長期面向貧困家庭和福利機構的0-6歲腦癱兒童開展腦癱預防、救助和康復項目及系列活動。

2.真愛明天
1
真愛明天助學計畫是由北京大學陳十一教授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何志明教授發起,來自大陸、台灣和美國的志願者自發組成,旨在幫助國家級貧困縣的國中生及高中生完成學業,免於失學或輟學。真愛明天秉承“愛與關懷”的助學理念,給予受助學生最大的尊嚴與榮譽感,同時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心與愛心。宗旨是:以愛和關懷幫助貧困學生樹立起對生活、學習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0
3.青鳥種子

由長期致力於中國青少年兒童成長關愛的公益事業的吳桂貞(吳垠)女士發起組織,結合國內一些愛心成員共同為兒童、青少年提供持續的心理關懷與幫助,持續對青少年、兒童群進行成長關懷及知識普及,希望孩子們能更健康成長的公益性組織。

0
4.天下溪
天下溪合作項目成立於2012年3月15日,是中華兒慈會設立的為提高兒童閱讀能力,開展流動圖書館項目的專項基金。截止2014年8月,已在全國21省建立128家流動兒童圖書館,單個流動兒童圖書館單次服務人次5-400不等,每個流動兒童圖書館每年服務次數在20次以上,一般頻率為一周一次活動。
5.新生兒篩查
0
先天性遺傳代謝缺陷病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中國出生缺陷病總發生率約為5.6%,每年大約有90萬帶有缺陷的新生兒出生。先天性遺傳代謝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構成很大的威脅,成為各國政府首要干預和解決的遺傳病之一。項目旨在支持貧困地區的新生兒家庭,免費為新生兒代謝病做疾病篩查,有效控制與降低先天性代謝缺陷病危害。
6.俠友心太極夢
0
盲童很難從事健全人的體育項目。中華兒慈會俠友新社是國內唯一一家教授盲童練習傳統太極拳的公益機構。教學正規嚴謹,運行透明,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太極拳緩慢柔和,重視內在證悟。俠友通過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將傳統太極教給盲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氣力和勁道,並且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承,為盲童點亮心燈,提高生活質量。對視障兒童和邊遠貧困地區兒童的身心健康、課餘生活及就業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

7.緣夢書屋

0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中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39本,而韓國、美國、法國國民年人均閱讀量都在8本以上。
中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正處於知識儲備、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對自己、對世界都充滿了“為什麼”。能夠給他們答案的渠道有很多,但書本卻必不可少。
“緣夢書屋”公益項目旨在培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8.春雨行動
0
對特困少兒群體來說,一位優秀的老師、一部珍貴的典籍、一堂生動的誦讀課、一口標準的國語,都能有助於打開他們求知的大門,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春雨行動”公益項目由愛心人士李晴女士發起,擬匯集社會力量,為特困少兒提供學習經典的機會,傳遞社會正能量,培養文化傳承人。

9.給孩子送雙運動鞋

0
“給孩子送雙運動鞋”公益行動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崔永元“我的長征”團隊及搜狐聯合發起。旨在幫助貧困地區(尤指中西部貧困山區)穿鞋難的孩子,得到一雙運動鞋,讓孩子們快樂奔跑,健康成長!
截止到目前,本項目已經為廣西、青海、雲南、湖北、甘肅、四川、江西、貴州、安徽、浙江、新疆、河南、重慶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664所學校的十一萬多名孩子定製了鞋子。我們的目標是讓全國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都能穿上運動鞋!
10.給孩子加個菜
0
2011年年初,我國媒體對廣西貧困山區學生吃“黃豆蒸飯”的報導引起了社會的反響和關注。5月6日,崔永元帶領的“我的長征”團隊聯合中華兒慈會和搜狐公司共同簽署了“給孩子加個菜”的公益項目協定書,“給孩子加個菜”的公益項目正式開始實施。“給孩子加個菜”的公益項目主要是幫助我國貧困地區住校缺菜吃的學生。其目的是想通過“給孩子加個菜”,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的就餐條件與一伙食,幫助他們增加營養,健康成長,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樑。
已經資助貧困地區的20所國小(鳳朝國小、北林國小、川花國小、板江國小),約4000多位師生,按每人每天2.5元的標準給他們加上了菜。

組織機構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基金會由15~25名理事組成理事會。
基金會理事每屆任期為三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理事的資格:
(一)在少年兒童教育、研究領域有威望有影響的人士;
(二)熱心少年兒童慈善救助事業的社會賢達、慈善家、專家學者和對少年兒童慈善救助事業有貢獻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
(三)從事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工作、服務團體及機構派出的代表;
(四)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理事的產生和罷免:
(一)第一屆理事由業務主管單位、主要捐贈人、發起人分別提名並共同協商確定。
(二)理事會換屆改選時,由業務主管單位、理事會、主要捐贈人共同提名候選人並組織換屆領導小組,組織全部候選人共同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
(三)罷免、增補理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四)理事的選舉和罷免結果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五)具有近親屬關係的不得同時在理事會任職。

理事的權利和義務:
(一)參加制訂、修改基金會章程;
(二)聽取和審查基金會的工作報告;
(三)參與確定基金會的工作方針、任務和計畫;
(四)行使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五)對基金會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要求停止違背基金會宗旨的活動;
(六)對基金會財產的管理和使用有監督權;
(七)遵守基金會章程,執行理事會決議,參加基金會各項活動。

基金會的決策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和修改基金會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決定基金會重大活動計畫,包括資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計畫;
(四)年度收支預算及決算審定;
(五)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七)決定由秘書長提名的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聽取、審議秘書長的工作報告,檢查秘書長的工作;
(九)決定基金會的分立、合併或終止;
(十)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和人選;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領導成員

名譽會長

顧秀蓮鄭明如陳香梅

顧問

萬紹芬中央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原江西省委書記
伍紹祖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常務副書記、國家體育總局原局長
孫希岳國務院派駐國有重點金融機構原監事會主席
張天保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
李北海 中央聯絡部原副部長
陳耀邦 國家農業部原部長
趙喜明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
原燾國務院外事辦原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
殷大奎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
高占祥 全國文聯原黨組書記、國家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
高運甲全國文聯原副主席
舒惠國國家勞動人事部原副部長、原江西省委書記
韓英共青團中央原第一書記

理事會、監事名單

魏久明魏久明

理事長 魏久明
副理事長 王林、王振耀、李奇峰、李聖潑
秘書長 王林
副秘書長 何培忠、徐惠芳、姜瑩

理事

王林北京宣和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柏發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副主任
王盛章山西呂梁市政府副市長
王振耀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北師大壹基金研究院院長
馬海亮京安時代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馮曉麗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主任
葉正猛浙江新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于山上海捷運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宏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
李啟民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原常務副主任
李聖潑匯科系統(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世峰 中國收養中心主任
何培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
單光鼐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陳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室主任
周杰北京寶策公共關係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正光 中國科協辦公廳原主任、中國科普研究所原所長
魏久明中國青年社會學研究會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監事

王沛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李浩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兒童福利處長
劉家法 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人事部主任
柴俊勇 上海蘭生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戴鳳舉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

業務範圍

(一)創辦“博愛兒童新村”,建立“少兒服務之家”,設立學習“自強奮進獎”,開闢“慈善救助通道”,救助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
(二)對少年兒童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三)開展海內外少年兒童慈善救助交流活動;
(四)在國內外募集慈善救助資金和物資。

慈善榜

袁祥,1951年生,上海鑫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原始資金捐贈人。
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人民幣,用於資助型基金
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捐贈500萬元人民幣,用於建立 “自強奮進獎”
捐贈三百萬元,用於成立西部兒童救助基金
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用於非指定性資金
福建大地生態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用於非指定性資金
顏輝
福建寧德企業家顏輝先生向基金會捐款100萬元人民幣
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捐贈價值10萬元的兒童服裝

善款使用質疑

2012年10月,實名認證調查記者劉虎對中華少年兒童慈善基金會9名工作人員將出國考察提出質疑。“該會迄今無任何一筆指定捐款是用於出國考察,極可能非正常使用善款”,劉虎貼出的微博隨即被網友大量轉發。對此,中華兒慈會回應稱,考察費用來自基金會的理財收益,絕不可能使用善款。

洗錢風波

舉報人周筱贇貼出的中華兒慈會2011年財務報表,並標出可疑項目。舉報人周筱贇貼出的中華兒慈會2011年財務報表,並標出可疑項目。

2012年12月10日,網路舉報人周筱贇微博舉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2011年的賬目上,一項“支付的其他與業務活動有關的現金”金額為48.4億元,遠遠高於當年接受捐贈收到的現金8000多萬元。周筱贇懷疑基金會可能存在洗錢行為。
12月10日晚,中華兒慈會發文澄清,財務人員的重大失誤將賬目中一項本應為4.75億元的金額,寫成了47.5億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