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解讀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解讀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解讀本》內容為: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顯著增強,運用法律處理日常事務的需求也越來越普遍。但是,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法律本身的專業術語過於艱深,學法的難度很大。為了便於讀者學法用法,我們在編輯出版法律注釋本的基礎上,組織力量編寫了這套案例解讀本。本系列旨在通過具體案例,說明法律規定的具體內涵。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權威法規信息平台,伴您走進法治時代

權威文本:選取標準文本,由權威立法機關審定並撰寫適用提要;專業解讀:對重點法條進行注釋,每條提煉條文主旨;實用信息:條文下加注“關聯法規索引”、“關聯案例索引”,附錄文書範本、流程圖等實用工具;相關規定:附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以及其他實用政策信息。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995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是我國關於勞動的基本法律,涵蓋了勞動法律關係的各個方面,是我國勞動法律體系的基礎。

《勞動法》是依據《憲法》中有關勞動者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製定的;主要宗旨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考慮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比如在規定職工可以辭職的同時,也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辭退職工,從而保證了勞動者的擇業自主權和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勞動法》規定工會可以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訂立集體契約。《勞動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第一次明確了工時休假制度,使《憲法》規定的勞動者這一基本權利得到具體確認。同時,該法確立了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規定了工資支付的基本原則。另外,該法還明確了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明制度,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鑑定,為我國建立職業技能開發體系,提高我國勞動者整體素質,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此外,《勞動法》肯定了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成果,對基本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和個人儲蓄性保險分別作了原則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監督機構的職責制定了法律規範,同時規定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新近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契約法》將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契約法》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勞動契約的訂立、勞動契約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契約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勞動契約法》既堅持了現行《勞動法》確立的勞動契約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雙向選擇的用人機制,勞動關係雙方有權依法約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依法規範勞動契約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等;同時又對《勞動法》確立的勞動契約制度作出了較大修改,使之進一步完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在兩法規定有衝突的地方,當以《勞動契約法》的規定為準。

《勞動法》作為勞動法律體系的基礎,配套法規眾多,除《勞動契約法》外,主要包括:《工會法》、《公司法》、《外資企業法》等以及《國務院關於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等。

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提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

第二條 適用範圍

[案例1]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形成事實勞動關係可以適用《勞動法》

[案例2] 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是否適用《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案例3] “上廁所”中因摔傷致死屬於工傷

第四條 用人單位義務

[案例4] 用人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效力問題

第五條 國家措施

第六條 國家倡導和鼓勵

第七條 參加和組織工會

[案例5] 職工依法參加工會的權利

第八條 參與民主管理和協商

第九條 勞動工作管理部門

第二章 促進就業

第十條 國家扶持就業

第十一條 發展職介機構

第十二條 平等就業

第十三條 男女平等就業

[案例6] 就業過程中的男女不平等

第十四條 特殊人員的就業

第十五條 禁招未成年人和特殊行業相關規定

[案例7] 禁止使用童工

第三章 勞動契約和集體契約

第十六條 勞動契約

[案例8] 民事關係中的勞務契約不是勞動契約

第十七條 勞動契約的訂立和變更及其效力

[案例9] 用人單位單方變更勞動契約無效

第十八條 無效勞動契約

[案例10] 求職者採取欺詐手段訂立的勞動契約是無效的

第十九條 勞動契約形式和條款

第二十條 勞動契約種類和期限

[案例11] 無固定期限勞動契約

第二十一條 試用期約定

[案例12] 勞動契約的試用期如何確定

第二十二條 保守商業秘密事項約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