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前身是國際著名科學家吳仲華教授於1956年創立的動力研究室,1960年曾與力學所合併建制。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換與環境研究,其中包括工程熱力學,內流氣動熱力學,燃燒學,傳熱傳質學等分支學科。

介紹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前身是國際著名科學家吳仲華教授於1956年創立的動力研究室,1960年曾與力學所合併建制。現有職工1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47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包括正研級高級工程師)25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40人,中級科技人員 67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國家博士後流動站。

從事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換與環境研究,其中包括工程熱力學,內流氣動熱力學,燃燒學,傳熱傳質學等分支學科。它的科技發展戰略是面向新世紀科技進步的挑戰,發展工程熱物理前沿、新興與交叉學科,在國家能源、動力、環境領域中發揮關鍵的科學與技術支撐作用,為基礎科學知識創新、國家戰略目標需求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它以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型研究所定位,是一個套用基礎、套用與開發研究有機結合的綜合型研究所。

發展

多年來,經過全所職工的共同努力,在三元流動理論的建立與發展、全三維粘性定常和非定常葉輪機械內部流動與設計系統研究、總能系統和新型能源動力系統開拓、劣質固體燃料潔淨高效燃燒、超常條件傳熱傳質、城市固體廢氣物處置與綜合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獲得了國家級三等和院部級二等獎及以上共40餘項,國家級四等和院部級三等獎共60餘項。
工程熱物理所已建成動、靜態葉輪機械和葉柵實驗台,冷、熱態燃燒實驗裝置,以及傳熱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各種實驗設備,並不斷地更新先進的測試儀器。1996年1.5 M W循環流化床熱態實驗裝置正式投入運行,1997年建成濕化技術與多相流實驗裝置,改建了跨音速壓氣機實驗台,發展了跨音速風洞實驗台試驗件,建成TS系列新型太陽能集熱管實驗設備,並初步形成了超急速傳熱實驗室。微重力落塔實驗裝置還對擴展落塔功能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九五”期間,研究所順利實現了80年代、90年代部署的能源、動力和環境領域研究與發展戰略目標,在國家攀登項目、汽輪機組改造技術、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帶動和支撐了國家相關基礎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工程熱物理所作為主要技術依託單位,以參股方式組建的北京全三維動力工程有限公司已成功地完成了國產200MW等十多種汽輪機老產品現代化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已改造老汽輪機組60餘台,並獲得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已形成了基於全新技術方案及創新工作流程的技術研發體系,實現了研發過程集成化和流程化。新型75t/h和130t/h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商業運行是對新型技術體系和研發模式的成功檢驗,為大型化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其中130t/h循環流化床鍋爐為國家經貿委示範項目。2000年通過競標取得了410t/h循環流化床鍋爐商業項目,該工程被列為國家經貿委示範項目。目前已得到國家“十五”科技攻關的支持開展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化的研發工作。在城市固體廢氣物處置與綜合利用方面,研究所開發的焚燒、濕解制肥、填埋氣消納及利用、尾氣淨化等多項技術已成功地套用於示範項目中,實現了與社會生產要素結合的產業化進程新機制,其中尾氣淨化技術已列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
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精神指導下,為實現研究所的科技發展戰略,2001年工程熱物理所在科學目標凝練、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人才培養和吸引等方面進行了深化改革。(1)在能源、動力、環境三大面向領域以國家重大需求為目標,學科布局圍繞高效潔淨能源動力系統、先進燃燒技術、超常條件傳熱傳質、航空航天熱物理、環境能源等五個方向凝練目標,在此基礎上重新組建5個研究部,更加強調“工程熱物理”各分支學科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綜合;(2)完成了科研管理系統的結構調整,實現了定期輪崗、合理流動、嚴格考核的用人制度,同時組建了由物業服務中心和網路信息中心組成的支撐服務系統,運行機制實施嚴格獨立核算、自收自支、有償服務的管理辦法;(3)在分配機制方面已全面實施了“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津貼”的三元結構工資制度;(4)在全員契約聘用制基礎上,堅持“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聘任,契約管理”的原則,已逐步開始實施“開放、流動、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所辦公司改制工作已按照創新工程的要求全面完成;(5)在創新文化建設方面制定了研究所的創新文化建設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完成了研究所科研辦公樓、實驗樓、研究生宿舍的裝修改造,研究所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員工手冊,規章制度的彙編;(6)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1996-2001年該所在“能源與環境工程熱物理”、“循環流化床燃燒能源利用技術”、“能源動力與總能系統”、“高效潔淨能源動力系統熱功轉換”和“超常傳熱”學科方向從海內外招聘了6名年輕學者進入中國科學院的“百人計畫”。
目前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已與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政府以及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包括與美國、德國、比利時、日本、希臘、波蘭、韓國、香港等的多項合作項目。同時工程熱物理所也是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的掛靠單位,設有學會的辦事機構學會秘書處。主辦編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工程熱物理學報》(雙月刊)、英文刊物《熱科學學報》(季刊)。由該所或學會主辦、協辦“能量系統熱力學分析和改進國際會議”、“內流氣動熱力學實驗與計算國際會議”、“國際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學術會議”、“多相流國際會議”、“國際熱管會議”、“亞太地區燃燒與能源利用國際會議”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