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天生橋

中甸天生橋

中甸天生橋,天生橋的藏名稱 “ 讓迥獨左 ” ,意為天然形成的大石橋。

概況

天生橋其巨崖高50多米、長500多米,狂放不羈的屬都崗河洞穿崖底而過,恰似一座天工神斧劈就的巨型石橋,這條河流咆哮奔流100多千米,在 虎跳峽 口匯入金沙江。 天生橋溫泉位於中甸縣城東南10千米 , 呈東西流向的屬都崗河從此穿越地下溶洞,形成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橋樑。橋高60余米,寬10米,長約200米,橋面平坦筆直,頗似人工造就。步臨橋上,奇中有險,兩邊峭壁如刀劈斧削。下至橋底,只見河水自南而北從洞中翻湧而出,洞中有一溫泉,從岩壁中噴涌而出,與河水混為一流,冷熱交替,霧氣漫漫。

文化淵源

天生橋 在中甸人心中早演繹為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 “ 白窮鬧 ” ,漢語可譯為 “ 蓮花生走過的天橋 ” 。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蕃請到西藏後,翻譯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遊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後,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裡沐浴淨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生虔誠之心。
天生橋還是 藏族 同胞沐浴文化的載體。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 藏族 同胞按習俗每年都要到天生橋溫泉沐浴,不多不少是7天。傳說英雄格薩爾共有13個愛妃,大妃子叫珠牡,小妃子叫梅薩。梅薩頗受格薩爾寵愛,引起珠牡嫉恨。有一次,格薩爾閉門靜修一個月,只留珠牡侍候。梅薩想到天生橋沐浴,通過珠牡向格薩爾稟告,格薩爾下旨 “ 可以去,住7天 ” 。珠牡傳旨只說了 “ 可以去 ” ,隱瞞了 “ 住7天 ” 的期限。於是梅薩在這裡沐浴了11天。這個訊息被魔王魯贊獲悉後,化作一陣狂風,擄走了梅薩。格薩爾靜修結束,驚悉愛妃被擄,馬上起兵降魔救妃,演繹了一場《降服北方妖魔》的故事。因此藏民在天生橋沐浴,一般不超過7天。

地理位置

天生橋是 “ 茶馬古道 ” 必經之路,這裡傳說曾是藏傳佛教大師阿底峽遺蹟的蓮花洞,有高3米、長約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藏語經文和清朝乾隆年間山西巡撫張秉弈留下的題詩墨跡,有藏語稱為 “ 桑當 ” 的燒香台,鐫刻著藏語經文的瑪尼堆,處處顯露出歷史的滄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