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湖鄉

中湖鄉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古名源頭、中府。清順治八年(1651),茅崗世襲土司覃胤昌等乘明末清初喪亂時侵入慈利十四都等地區(含今中湖全境),將侵占土地納入土司版圖。因覃氏統治殘暴,不得人心,鄉民公推熊再時、谷再知、劉明時聯名,經多年上告京師。清康熙九年(1670),朝廷命湖廣總督派兵逐覃氏土司出境。經公議,將今中湖全境分為三里(中府里、烽火里、某里)十村。吊蘭村位居三里和各村的中心,又是中府里的行政管理、文化和經濟中心。漢語西南官話中,“府”與“湖”同音,久而久之,“中府里”逐漸被後人轉寫成為“中湖裡”,“中湖”成為現今全鄉官方正式稱呼。 1927年,今中湖全境從西教鄉劃出,合併天子山泗南峪、桑植康三峪等地,成立康中鄉,轄11保108甲。公曆1950年2月20日(農曆正月初四),改各保為村,成立11個農會組織。1953年,改名中湖鄉,仍屬教字埡五區管轄。1958年9月,併入群力公社,1961年,成立中湖公社,至1963年共下置12個生產大隊。1984年復置中湖鄉。1988年,大庸市武陵源區成立,至1989年1月,中湖鄉正式從原大庸劃出,劃歸大庸市武陵源區管轄。 2016年4月至今,中湖鄉共下轄2個居委會和6個村委會。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湖鄉,位於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區境西部,距市政府43公里,面積66.67平方公里。現下轄野溪鋪、楊家界(合併原寶月村委會)2個居委會和青龍埡(合併原印家山村委會)、魚泉峪、丁家莊(合併原夜火、撐架山兩村委會)、三家峪、檀木崗、石家峪6個村委會。

中湖鄉經濟以旅遊服務業和林業為多。境內楊家界景區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四大景區之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是紅二方面軍革命根據地。其人口1.44萬人。鄉府駐地為楊家界居委會中湖坪。張家界飛(機場)天(子山)公路橫貫鄉境。

榮譽稱號

中湖鄉獲“湖南省旅遊特色名村”稱號;

中湖鄉野溪鋪居委會被湖南省旅遊局授予“湖南省旅遊特色名村”稱號。

發展狀況

中湖鄉 中湖鄉

2011年至今,野溪鋪居委會在武陵源區旅遊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依託良好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清 風峽生態徒步游景區、龍泉瀑布、絕壁藤為主打產品的鄉村特色旅遊,積極創建省級旅遊特色名村。目前,野溪鋪境內具有旅遊接待能力的農家樂達32家,床住1000多張。同時,還建有生態農業五穀雜糧區、四季果園、楊梅園等旅遊農業觀光園。旅遊從業人員超過300人,年均接待遊客近10萬人,年均旅遊收入達550萬元左右,占整個居委會總產值的60%以上。

中湖鄉 中湖鄉

野溪鋪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汪興勝表示,今後野溪鋪將進一步挖掘展示境內秀麗的山水、絕佳的生態和淳樸的風土人情,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豐富旅遊特色名村內涵。目前,該村正按照“原始原味原生態,野奢野趣野溪鋪”的發展思想,抓緊進行村居旅遊接待基礎建設,近兩年內將擴大農家樂到120家,家庭網站100家,力爭年均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實現旅遊收入1500萬元。

中湖鄉特產與美食

中湖鄉有許多特色,比如:魚紋石雕,青岩茗翠,張家界和渣,八月瓜.

龜紋石雕

中湖鄉 中湖鄉

天子山景區生產的一種地方特產。它以山上出土的花麻色石頭做原料,由手工鏤刻雕琢而成。石雕的品種有石龜、石牛、石馬、石 龍、石豹、石熊、石狗、石硯、石香爐等。龜紋石雕工藝先進、藝術精湛,造型生動,無論是表現動物,還是日常用具,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它們深受廣大遊客喜愛。作為國家工藝品銷往國外,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遊人來天子山觀光,在各賓館、商店都能買到龜紋石工藝品。

龜紋石學名“華瑩山多壁珊瑚石”,圖案為多角狀復體,呈六邊形,酷似龜紋,其對角線長8-10毫 米,內部結構單骸緊密相連,呈蛛網狀。該化石為典型暖水生物群體,早在二迭紀前,經海水沖積,地殼變化,形成珊瑚化石。桑植縣民族工藝廠利用龜紋石為原料生產出來的石硯、茶具及長頸鹿等裝飾系列產品,其造型美觀、工藝精巧以假亂真,不僅在市場出售受到歡迎,而且遠銷日本、東南亞以及港、澳、台地區,深得廣大顧客喜愛。與龜紋石同為加工工藝品極佳原料的還有為“海百合化石”,經科學家鑑定,系棘皮生物門類,生長於二迭紀前,屬海百合、海膽等群體,由根、莖、冠三部分組成,呈三角星、園孔、卵形、蟲體等線條清晰,圖案分明。用該化石製作的香爐、雲鼎等,高雅別致,古香古色。

青岩茗翠

中湖鄉 中湖鄉

全國名茶之一,因產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表岩而弛名中外,故名青岩茗翠。青岩茗翠於一九八三年五月,參加湖南省“五名”評比活動,被評為優質名茶,榮獲金杯獎。一九八八年十月,參加北京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評選,榮獲國家銀質獎。青岩茗翠茶場,在海拔四百五十米和九百米之間,山巒重疊,常年多霧,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適宜茶葉生長。從清明到穀雨開始採摘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製作工藝分殺青、初揉、復炒、初烘、整形、攤晾、乾燥等八道工序。其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結、肥碩、渾圓、較曲,銀毫滿披,色澤翠綠。沖泡後液色嫩綠明澈,葉底鮮活勻整,清香馥郁持久,滋味鮮醇回甘。飲之香留舌底,迴繞九腸。

“青岩茗翠”外形美觀,條索緊結,圓渾彎曲,白毛顯露,色澤翠綠。從肉質看,清香馥郁,味醇回甘。沖水後,湯色綠明,葉底均勻,飲後頓覺神爽。

張家界和渣

中湖鄉 中湖鄉

將用水浸泡過的黃豆用磨子磨碎,摻入切細的青菜葉,然後用溫火煮熟即可。此樣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鮮美,為當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八月瓜

中湖鄉 中湖鄉

八月瓜又名八月炸,木通和三葉木通的果實,野生果品。因八月果熟開裂而得名。果形似香蕉,富含糖、維生素C和12種胺基酸,以及人體不能合成的纈基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等。果味香甜,為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稱。以天子山景區居多。索溪峪、楊家界等山麓谷地、林緣灌木叢中野生資源豐富。為上乘野果,現被有關部門列為重點開發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