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醜吉在中國

中江醜吉在中國

《中江醜吉在中國》是2011年6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佛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江醜吉在中國中江醜吉在中國

《中江醜吉在中國》的傳主中江醜吉出身日本名門,其父親中江兆民是明治維新和日本近代史上的名人;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1914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但他卻放棄了在日本出人頭地的機會,來到了戰亂紛飛的中國,埋頭於細小而瑣碎的中國學研究,並且勇于堅持人類生命價值理念,拒絕向右翼日本當局妥協。二戰日本戰敗後,中江醜吉受到了日本評論界的高度評價,著名評論家橋川文三說:“它的實質存在於對像化身為世界精神那樣的歷史灼見和人性的無限信賴和熱愛之中。”

目錄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序章

第一部 中江醜吉的早年生活

1.在日本的歲月

中江兆民與明治知識階層的生活

中江兆民眼中的中國和日本

兆民的晚年與中江醜吉

明治末期的東京與醜吉的青年時代

2.生活的完全轉變——1910年代

首次來華與北京的日本人社會

中江志於學——喬治·耶利內克的影響

五四運動——對求知慾的另一刺激

脫胎換骨的中江醜吉

鈴江言一——為中國革命奉獻的一生

第二部 探索古代中國的世界

3.政治與思想

對方法的追求

古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

古代中國的宗教和權力

政治思想

中江及其學術來源(1)

《尚書概論》——與《尚書》相關的研究

4.經學批判

接近《尚書》的方法論

中江的方法論在《尚書》中的擴大套用

中江對《公羊學》的研究方法

中江及其學術來源(2)

5.中國政治結構的性質

中國存在過封建制度嗎?

“亞細亞式”社會的性質

“亞細亞式”社會的理論——中江的貢獻和影響

第三部 中江思想的成熟與洞察力

6.過去與現在的統一

7.脫離故國者的洞察力

作為脫離故國者的中江

日本向何處去?

戰爭和退廢

拿破崙與歷史

中江與今田新太郎

8.德意志觀念論哲學的重要性

康德

黑格爾

馬克思

中江醜吉的生活哲學

9.中江醜吉的多重角色

附錄:中江醜吉的戰時日記(1939-1942)

譯者後記

書摘

第一部中江醜吉的早年生活1.在日本的歲月明治日本產生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傑出人物,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度過了充滿挫折和戲劇性的一生。在數個世紀的日本歷史當中,海外旅行和留學第一次為政府所允許。這個變化恰好發生在科學的發展使旅行變得簡單易行,使留學變得令人嚮往的時代。但是對外部世界知識的渴望和改變日本的努力卻常常遭遇挫折,而不管這種渴望和努力的目的是為了迎接西方的挑戰還是為了把日本變為一個更為現代的國家。中江兆民(1847-1901)的傳記描述的正是這種衝突並介紹了其子醜吉在他第一個易受外界影響的敏感期生活時的那種異乎尋常的知識氛圍。中江兆民與明治知識階層的生活兆民於德川幕府末期出生在土佐藩的中心高知的一個下級武士家庭。在那時,土佐並非因其是大藩強藩而有名,而是作為坂本龍馬(1835-1867)——他促成了薩摩和長州兩大藩問的妥協,這導致了明治維新——那樣人物的故鄉而著稱。兆民了解其父元助到什麼程度只能靠推測了,因為元助常年離鄉在土佐的江戶藩邸做事。他在兆民年僅14歲時去世。儘管如此,身屬武士階級中貧窮階層的父親在其生前卻把兒子送上了符合該階級精英階層一員標準的教育之路。結果,兆民學習了中國古典,對道家的名著《莊子》及東亞歷史編纂的鼻祖司馬遷(前1357一前93年)的《史記》保持了特別的愛好。對有漢學素養的日本人來說,《史記》受到特別喜愛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它敘述中國古代歷史的形式和風格,另一方面是由於作為散文家的司馬遷的典雅文體。兆民既對漢學和漢文有濃厚的興趣又集長年苦讀的認真學生的所有優點於一身。這種努力顯然得到了回報,直至今日,他仍被認為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漢文作家之一。青年時代起,即有跡象表明兆民知道武家社會的未來有不祥之兆,這樣的意見與兆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急進的平等主義和他對個人自由的強烈信仰相互契合。還在土佐之時,他就已開始學習荷蘭語和英語,也許是著眼於未來的飛黃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