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式低調做人哲學

《中庸式低調做人哲學》一書以獨到的人生視角、辨證的思維方式深刻地闡述了低調做人的社會意義,從而為人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和思想指導。本書立足現實,取材於我們熟悉的生活,有著幽默風趣的歷史典故,卻沒有絲毫拘泥於世俗生活的痕跡。它語言平實優美,娓娓敘來又無譁眾取寵之意,且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庸式低調做人哲學》

希望這本書能讓你在掌握做人處世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儘快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有的人在功成名就時仍能“夾起尾巴做人”從而趨利避害;而有些人則一副志得意滿、天下唯我獨尊的姿態,這樣的人就是典型的見利忘害之輩。真正的處世高手,在自己得勢時也能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內容簡介

中庸之道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然而遺憾的是,真正掌握並實踐中庸之道的人卻不多。人世間發生的不少悲劇都與當事人的言行違背了中庸之遭有關。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有了好的方法卻不被人接受呢?對此,孔於是這么認為的: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暢行,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聰明的人常常超過中庸之道,而愚蠢的人又常常達不到;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明曉於世,這是因為賢能的人常常超過中庸之道,而不肖之人,又達不到。

避招風雨的低調策略,初看起來好像比較消極。其實它並不是委曲求全、窩窩囊囊做人,而是通過少惹是非、少生麻煩的方式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能保命安身,還可以求得一個好的終結。

本書以獨到的人生視角、辨證的思維方式深刻地闡述了低調做人的社會意義,從而為人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和思想指導。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做人為什麼要中庸低調

第―章 做人為什麼不能太高調

槍打出頭鳥,高調惹禍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離於人,眾必誹之

露鋒芒於外,傷己身於內

得意忘形,身敗名裂

喜歡與強者爭風吃醋,到頭來可能會自討苦吃

自恃己能,必遭其辱

第二章 什麼是中庸式低調做人

低調做人不是“低人一等”

低調做人不是懦弱

低調做人不是怕人

低調做人是認識自己

低調是一種大智慧

低調做人是寬容

第三章 低調做人冪普遍致勝的大方略

低調做人是立足社會的最佳姿態

低調做人是成就事業的最佳策略

第二篇 如何中庸式低調做人

第一章 要想“高人一籌”,先學“低人―等”――為人上要低調

要想“高人一籌”,先學“低人一等”

捲起舌頭說話,夾著尾巴做人

謙虛為人,狂妄易敗

不要過分張揚,要和周圍的人保持協調

貪滿者多損,謙卑者多福

自誇則人必疑,自謙則人必服

位高名顯之時,更要低調謹慎

犯了錯,要勇於承認

賣面子,貴買身子

氣不可太盛,才不必太露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姿態放低點,架子擺小些

智者守住本分,愚人越過底線

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

莫吹噓自己之能,莫炫耀風光之事

低姿態生活,高境界做人

第二章 甘於卑微,自成尊貴――在處世上要低調

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頭

聰明要讓上司顯

必要時把功勞送給別人,把過錯留給自己身價飆升時別忘避害

甘於卑微,自成尊貴

善於傾聽是低調處世的一大謀略

聒噪不如沉默,患謗得於無言

……

第三章 煩惱皆是強出頭 ――在處事上要低調

第四章 忍讓――低調做人的晉升術

第五章 糊塗――低調做^的裝愚術

第六章 隱藏――低調做人的韜晦術

第七章 靈活――低調做人的應變術

第八章 避害――低調做人的保全術

第九章 借勢――低調做人的攀附術

第十章 善陰柔――低調做人的“牽牛”術

第十一章 厚黑――低調做人的權謀術

第十二章 治人――低調做人的防禦術

書摘插圖

第一章 做人為什麼不能太高調

槍打出頭鳥,高調惹禍端

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艷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採摘而去,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志得意滿而變得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時,你不遭別人當“出頭鳥”打才怪呢!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對年羹堯倍加賞識、重用。年羹堯一直在西北前線為朝廷效力,因平定西藏時運糧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世襲罔替,加太保銜;因平郭羅克功晉二等公;又平青海功,進一等公,給一子爵令其子襲,外加太傅銜。

雍正二年八月,年羹堯入覲時,御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恩寵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但年羹堯的親屬備受恩寵,就連家僕也有通過保薦,官做到道員、副將的。

年羹堯對此不但不知收斂,卻更加得意忘形,更加驕橫,不僅霸占了蒙古貝勒七信之女,還斬殺提督、參將多人,甚至蒙古王公見到他都要先跪下,因此他引起了群臣的憤怒和非議,彈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更嚴重的是,他任人唯親,在軍中及川陝用人自專,稱為“年選”,形成龐大的年羹堯集團。而且,他在皇帝面前“無人臣禮”,藐視並進而威脅皇權,甚至有自立為帝之心。年羹堯在西安總督府時,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轅門、鼓廳畫上四爪龍,吹鼓手著蟒袍,與宮廷相似。

他還令雍正帝派來的侍衛前引後隨,牽馬墜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但雍正帝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競“不行宣讀曉諭”。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