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嶽仙茶

中嶽仙茶

“中嶽仙茶”(晚茶)采之嵩山山脈野生酸棗樹,中嶽仙茶的葉和芽充分吸收嵩山日月光華,營養豐富;同時由於酸棗樹完全為野生狀態,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配以精湛加工工藝,製成的茶葉堪稱天然、健康綠色飲品;加上其自身含有黃酮、蘆丁、皂苷等安神鎮定藥物成分,對改善睡眠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不愧為純天然助眠產品。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嶽仙茶中嶽仙茶
“中嶽仙茶”(晚茶)采之嵩山山脈野生酸棗樹,中嶽仙茶的葉和芽充分吸收嵩山日月光華,營養豐富;同時由於酸棗樹完全為野生狀態,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配以精湛加工工藝,製成的茶葉堪稱天然、健康綠色飲品;加上其自身含有黃酮蘆丁皂苷等安神鎮定藥物成分,對改善睡眠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不愧為純天然助眠產品。
酸棗果實本身因具有寧心安神,提高睡眠質量,其在安神、失眠領域有其獨到的地方,且療效顯著,被西方醫生及患者美稱“東方睡果”,酸棗葉就是“東方睡果”的葉子,因同樣具有安神、促眠等功效,可謂:“東方睡葉”。

特點

口感

“中嶽仙茶”入口綿滑,初感澀澀,數秒後甜潤之感能由舌根萌發,回味無窮,淺飲滴酌三回,便能癮性漸生,真為人間仙品

湯色

其湯色黃綠明亮、麥暫抹辣香醇厚、葉底碧綠勻齊,兼具有安神、助睡眠、降血壓等作用,可謂無上妙茶。

原料

中嶽仙茶采之嵩山山脈野生酸棗樹,其葉和芽充分吸收嵩山日月光華,營養豐富;同時由於酸棗樹完全為野生狀態,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配以精湛加工工藝,製成的茶葉堪稱天然、健康綠色飲品;它不僅保留了野酸棗之獨特功效,而且其湯色黃綠明亮、麥香醇厚、葉底碧綠勻齊,更具備了安神利眠的功效,堪稱茶中新貴。

品飲方法

溫水洗杯,取5-6克茶葉,沖泡時先少量熱水。
進行浸潤泡,稍後再注滿水。注水採用高沖。
使茶葉上下浮動為佳。
用量:茶葉與水的比例約1:50。
水溫:煮水初沸,水溫在80℃-90℃為宜。
水質:山泉水為佳。
茶具:透明玻璃杯或白瓷茶具為宜。
儲存方法:乾燥、冷藏、無氧,避光保存。

功效與作用

中嶽仙茶具有鎮定、養心安神,治失眠的作用。
中嶽仙茶有鎮痛抗驚厥,降溫的功效。
中嶽仙茶可使心腦血管收縮性增強,並可使血壓持續下降。
中嶽仙茶有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中嶽仙茶可使燒傷引起的皮膚損害有加快恢復的功效。
中嶽仙茶有降低血液中脂肪密度——降脂作用
中嶽仙茶海能補肝膽,益肝氣,除虛煩,安心神,治心悸,怔忡,不眠多夢,神魂不安等。
談中嶽仙茶的功效與作用就不得不提及酸棗葉,因為中嶽仙茶就采至酸棗樹。酸棗葉提取出的“酸葉酮”、蘆丁是治療冠心病的良藥。而酸棗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礦物質,同時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藥用成分。
酸棗嫩葉中含蛋白質12%~16%,脂肪1.5%~3.5%,碳水化合物62%~70%,維生素C380~650毫克/100克,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藥用成分。

適用人群

1、心理疾病患者:嚴重失眠、入睡難、抑鬱、神經衰弱、焦慮及燥動症患者。
2、身心疾病患者: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等。
3、需要減緩壓力和放鬆的健康人群:該茶可以使人保持放鬆狀態,減緩壓力,提高注意力,非常適合於公務員、商海精英、公司白領、生物鐘混亂等高壓力人群。
4、不適合人群:孕婦和兒童不適宜使用。

相關比較

第一代:處方類(強制抑制型),安定、巴比妥類藥物(或含有此類成分藥物),麻痹神經性藥物,化學合成西藥,見效快,能延長睡眠時間,但治標不治本。長期服用會產生耐藥性,並有上癮性反應,副作用明顯,藥物體內殘留,伴有嗜睡現象。
第二代:非處方類助眠產品(依賴補充型),含松果體素(褪黑素)類產品人工合成激素類藥物,對因褪黑素血含量低的失眠者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副作用明顯,歐盟及東南亞國家均禁止使用。
第三代:純天然助眠產品(自然調理型),100%天然植物製成的調養類產品,是新一代標本兼治的健康調養產品,通過對人體進行整體調理,疏通心腦血管,讓身體獲得充足的養分,進而提高睡眠質量。“中嶽仙茶”采之嵩山山脈野生酸棗樹,其葉和芽充分吸收嵩山日月光華,營養豐富;同時由於酸棗樹完全為野生狀態,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配以精湛加工工藝,製成的茶葉堪稱天然、健康綠色飲品;加上其自身含有黃酮、蘆丁、皂苷等安神鎮定藥物成分,對改善睡眠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不愧為純天然助眠產品。

歷史典故

《列仙傳》中記載的神話故事說,(前551年)周靈王太子晉喜歡吹笙,聲音酷似鳳凰鳴唱,遊歷於伊、洛之間,仙人浮丘生將他帶往嵩山修煉。三十餘年之後,太子晉乘坐白鶴出現在緱氏山之顛,可望而不可及,太子晉揮手與世人作別,升天而去,只留下劍緱掛在酸棗樹上。
武周聖歷二年(699),武則天於東都洛陽赴登封封禪,留宿嵩山腳下升仙太子廟,當地百姓獻酸棗葉茶,武則天飲後嘖嘖稱奇,感興而為周太子晉撰碑文,並親為書丹,存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
據宋代錢易《南部新書》所載:“唐大中三年(849年),東都(洛陽)一僧,年一百二十歲。宜皇問,服何藥而致此。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酸棗葉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進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