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基本信息

沿革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前身是廣東公醫醫科專門學校附設公立醫院,始建於1910年。後幾經調整更名,1957年命名為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985年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1年10月原中山醫科大學與原中山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中山大學後,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999年中山醫科大學委託附屬第一醫院全權管理中山醫科大學黃埔醫院。

名片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所在地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醫院別名:中山一院
院長姓名:王深明
建院年份:1910年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科室數量:33個
醫護人數:3579人
病床數量:1850床
年門診量:2800000次
是否醫保:醫保

規模

建有華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壓氧倉、規模龐大的血液淨化治療中心、全國規模最大的體外反博治療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種重症監護病房。是國內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之一。醫院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由院本部和黃埔院區組成,院本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心的越秀區;黃埔院區位於廣州市東部黃埔區的中心地帶。中山一院是華南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黃埔院區是以骨科和創傷急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療院區。

技術

關節外科,是在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屬下的主要專科,包括一院本部關節專科和黃埔院區關節專科。開展各種常見關節疾患診治,套用先進的國內外新知識新技術對骨關節疑難雜症進行積極診治,包括常見肩、肘、髖、膝關節的置換和翻修,難度大的複雜髖、膝關節置換和翻修,複雜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各種關節及韌帶創傷的重建和修復,關節鏡的開展等。
心內科,開設心內病區、心監病區、心介入病區、心導管室、體外反搏室、心電生理室、無創檢查室及心實驗室等部門,承擔日常醫療任務,主持國家九五、十五科學攻關項目等一批國家級及省級科研項目,培養包括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實習生、專科進修醫生等教學任務,定期舉辦心內急症學習班和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等。設備齊全,擁有國際一流的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電生理檢測儀、同位素心血管檢測儀,先進的雙向X光心導管設備及華南地區首台EnSite3000非接觸式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在介入性心臟病學方面,開展了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成形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鏇磨術、風濕性心臟病瓣膜擴張術、先天性心臟病PDA、ASD及VSD封閉術、腎動脈擴張及支架植入術。在心電生理學方面,開展了心內電生理檢查術、房室結折返性及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以及心房纖顫的射頻消融術。在起搏器植入方面,開展了VVI、VDD、AAI、DDD、DDDR及抗心房顫動起搏器,還開展了埋藏式心臟除顫起搏器(ICD)及雙心室起搏器的植入。開發並擁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的技術,已在全球廣泛套用。
針灸科是中山一院獨立的臨床科室,成立於1978年。擁有診室4個,治療床25張以及電針機、電磁波頻譜治療儀、電子灸療儀等一批儀器。科室主要承擔門診及住院病人的診療服務工作,運用的是祖國的中醫學理論,突出傳統的針灸特色,並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和科技成果。主要採取針刺、艾灸、火罐、梅花針、穴位注射、穴位埋線、刮痧、推拿等各種方法,在治療各種疼痛、各種功能性疾病和感覺、運動障礙性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針灸療法具有療效顯著、適應症廣、操作簡便、經濟安全的優點,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歡迎。主要的適應症是: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小兒腦癱、脊髓損傷、面癱、感冒、哮喘、咳嗽、鼻炎、失眠、頭痛、眩暈、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關節炎、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腹瀉、便秘、呃逆、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附屬檔案炎、遺尿症、尿瀦留、術後腸麻痹、痤瘡、蕁麻疹、帶狀皰疹等。
中醫科,是集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教學及科研為一體的二級學科建制科室,當前擁有醫護技人員39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6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9人,講師(主治醫師)9人,住院醫師4人,護理人員9人,教輔員1人,技術員1人。醫生的知識層次較高,其中獲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11人。是廣東省綜合性西醫院中規模較大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研究中心之一,擁有多名在省內乃至華南地區本專業領域有一定影響的中醫專家教授。中醫門診和正骨門診設有心血管、肝膽、胃腸、呼吸、腎病、腫瘤康復、老年病、風濕病、婦科、兒科、骨關節病等中醫專科,每天開設普通門診和專科門診,還開設大量的教授門診,正骨門診還提供手法復位、按摩、牽引及外敷等傳統中醫服務項目。中醫門診及正骨門診的中醫特色明顯,平均每天接診來之各地患者1200人次左右。
皮膚性病科,是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單位,是國內教學醫院中規模較大、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皮膚性病學科之一。我科人才梯隊建設合理,具有正教授2人,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2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管護師5人,主管技師1人,技師2人,護師9人。其中有博士導師1人,碩士導師4人。科室人員分別擔任廣東省皮膚學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皮膚分會常委,中華皮膚學會病理學組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治療學組委員,廣東省雷射學會委員和廣東省過敏變態反應學會委員。2006年我科引進一位在西方國家攻讀博士學位的皮膚科人才回國服務,擔任科室領導職位,大大加強了學科在醫教研三方面革新躍進的力度。開設皮膚普通門診、性病診療中心、雷射、真菌性皮膚病、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白癜風)、皮膚血管瘤、痤瘡、脫髮(斑禿、男禿)、手部皮膚病、紅斑狼瘡以及銀屑病等10個專科。並設有固定的教授門診和坐班教授門診,每日出診教授2-6位,性病診療中心亦有固定的教授門診。門急診量超過10萬人,臨床診治準確度達國內先進水平。

成果

科研成果纍纍,學術成就喜人。2001年至2011年,醫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項以及省部委等各級科研成果獎86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69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處於全國醫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項以上);每年發表論文數,論文被引用和SCI收錄數量也位居全國醫院前列。由本院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不勝枚舉,每年還主辦10次以上國際性學術會議。當前,本院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學組組長、學會常委、副主委以上職務和廣東省各專科學會主任委員的專家有49多人;主辦和承辦了《中華腎臟病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誌》和《現代臨床護理》等6份國內有影響的醫學專業雜誌。
如今醫院已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瑞典等20多個國家的醫院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中山醫科大學《家庭醫生》醫療門診

門診部開診以來不斷發展及完善,檢診設備日益更新,就診環境整體改善,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門診部目前開展的科目有泌尿外科、婦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腎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風濕病專科、肝炎專科、普通外科(肝膽病專科、甲狀腺病專科、乳腺病專科、肛腸病專科、血管病專科)、小兒科、腫瘤科、臨床心理專科、中醫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科、皮膚科、預防保健科(出國體檢及健康體檢)、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