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博物院

中央博物院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印尼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中央博物院

1933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時,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1936年動工興建。一年後日軍占領南京時第一期工程僅完成大半,直到戰後的1948年,才將劉敦楨設計的人文館竣工開放,即現南京博物院仿遼代風格的大殿。規劃中的另外兩館因時局原因未能實現。
1948年,國民政府將北京故宮、南京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的文物精品運至台灣,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1965年在台北落成新館,定名為中山博物院,又名國立故宮博物院。
1950年,中央博物院南京部分改名為南京博物院。現在的門牌號碼是中山東路312號。此外,北平歷史博物館(今中國歷史博物館)曾一度歸屬於中央博物院建制而成為中央博物院北平分院。

基本簡介

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博物館中設有金銀飾物室、青銅器室、貨幣室、古物展覽室、史前展覽室、木器展覽室、民俗展覽室、東印度公司陳列室等,其中包括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國青銅時代的鼎和鬲、中國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幣、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蘇門答臘島獨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戲、木偶戲道具等。
從滬字高速公路進入中山門,就可看見一處古樸典雅、綠樹掩映的宮廷式建築,這就是久負盛名的南京博物院,是我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之一。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由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時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議創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蔡先生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在中山門半山園附近征地12.9公頃,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後因時局關係,僅建“人文館”,即現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當時通過收購、撥交、發掘,集中我國歷代文物中第一流珍品約二三十萬件,其中包括繪畫中的《歷代帝後像),<唐明皇幸蜀圖》,銅器中的“毛公鼎”、“司母戊鼎”等稀世國寶。一批著名專家雲集於此,如李濟、吳金鼎,夏鼐。曾昭橘、王天木等。在抗日戰爭期間,博物院內遷西南,進行考古發掘、民族調查,並出版有<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中華民間工藝圖說》,(遠東石器淺說》等許多專著。北平歷史博物館曾一度歸屬於中央博物院的建制而成為分院。中央博物院當時為全國惟一一座仿照歐美一流博物館建館的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直屬當時的教育部領導。

建築設計

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

說起中央博物院的設計師,在中國建築史上也是享譽盛名的,他就是著名建築設計師粱思成先生。1934年7月,在中央博物院建築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粱思成先生被委以專門委員,具體領導建築工作。次年4月16日第二次會議上,通過了徵選建築圖案章程,邀請徐敬直。楊廷寶等1 3位建築師送設計圖參選。審查委員們用不記名投票的方法一致選出興業建築師事務所徐敬直設計的圖案為當選圖案.報呈教育部備案。院建築委員會聘請徐敬直為本院建築師,由他會同專門委員梁思成等修正原圖,測量院址,並指導。監督建築工作。另外,建築委員會還發給設計出較好圖案的楊謙受,楊延寶等4人2000―5000元不等的獎金。參選的10多份建築圖案.還於同年10月初在博物院籌備處公開陳列展覽。
中央博物院的建築設計思想力圖體現中國早期的建築風格,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同時區別於中山東路上其他幾幢大屋頂的仿古建築。而唐代建築集中國早期建築精華之大成.具有代表性。但當時大型完整的唐代建築還沒有被發現,掌握的資料為數甚少。以著名學者粱思成、劉敦楨為首的古建築研究機構”營造學社”已發現一批遼代建築,研究得比較到位。遼式建築於公元10一12世紀在我國北方形成,它繼子了唐代的傳統,又富有變化。主要表現為造型樸實雄渾,屋面坡度較平緩,立面上的柱子從中心往兩邊逐漸加高,使檐部緩緩翹起,減弱大屋頂的沉重感。尤其是屋頂下簡潔而粗壯有力的斗拱.主要是起結構受力作用,不像明清以來的建築斗拱.裝飾意味越來越濃,受力性越來越弱.中山東路的其他幾幢仿古建築基本上就是仿明清風格的。
博物院建築委員會經過研究,決定採用遼代的式樣來建造博物院.徐敬直的設計圖原是仿清建築的,在粱思成、劉敦楨的指導下,徐敬直等人重新設計了建築圖案。總體布局強調深層次的對稱軸線,主體建築離中山東路主幹道較遠,前面留下寬敞的空間,做草坪。廣場和綠化帶,大殿前建有寬大的三層平台.這樣設計,可以襯托主體建築的雄偉高大。大殿仿遼代薊縣獨樂寺山門形式,其結構多按《營造法式》設計,某些細部和裝修兼采唐宋遺存。大殿為七開間,屋面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上鋪棕黃色琉璃瓦。陳列室仿自美國某博物館.做成平屋頂,外牆加中國古典式割C檐,使之與大殿風格協調。整座建築物設計科學合理.比例嚴謹,是在滿足新功能的要求下,採用新結構、新材料建造的仿遼式殿字的優秀實例,受到建築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

場館性質

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

中央博物館的院舍工程進行一年多後,1 937年7月由於抗日戰爭爆發,工程不得已停工。抗戰期間,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連同所屬文物被迫遷往川滇內陸,歷盡磨難。抗戰勝利後,中央博物院繼續修建,1 948年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屬工程竣工。同年5月至6月,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陳列室內舉辦了聯合展覽,展出商周銅器。漢代文物、歷代帝後像等物品,蔣介石于右任等要員名流都出席參觀,盛況空前。
1950年博物院更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性質仍是全國綜合性歷 史藝術博物館,經費由中央撥款,任務由文化部直接部署,如發掘南唐二陵,調查六朝陵墓等。20世紀50年代初,政府把原中央博物院留下的建築未工程,整修增建,完工的主體建築完美體現了當時的設計精神和要求,形象古樸莊重,氣勢雄偉高大,屋檐兩邊呈弧形漸漸向上翹起,莊重中又兼輕盈支動,是中山門內一道醒目而優美的風景。近年來,南京博物院不斷得到修繕並裝飾一新,屋頂鋪蓋金黃色琉璃瓦,添砌仿漢闕大門,修築庭前馬路,綠化周圍環境,興建大殿前的月台。通往東郊明孝陵和中山陵的林蔭大道,滬寧高速公路經門前經過;門內庭園廣闊,花木蔥蘢似錦,愈加襯托出仿遼式宮殿建築陳列大殿的雄渾和隆觀。
幾十年來,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保存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除原有中山門、朝天宮兩處藏品庫房外,近年又在大殿西側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現代化的新庫房。大殿底層的新展廳,即20世紀30年代原圖紙上設計的連線二樓陳列大廳的底層陳列廳,計2400平方米,也已建成,目前連同二樓2390平方米陳列大廳,舉辦有《長江考古陳列》等三個基本陳列,常年對觀眾開放。大殿前方西側的一座與現大殿相似的仿古宮殿式藝術陳列館,即20世紀30年代原計畫興建中的工藝館,也已完工,計1 26000平方米。博物院內設珍寶館、青銅館、瓷器館。書畫館,玉器館。織繡館、陶藝館。漆藝館、民俗館,現代藝術館、名人書畫館等們個專題陳列展館。目前,南京博物院院藏文物44萬餘件,列全國博物館界的第三位,僅次於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

展覽館

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

常設展覽館
考古館 : 考古館有10間展廳組成,收藏著從舊石器時代到渤海時代的4500多件文物。該館根據韓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時代發展進程,展出具有不同時代特點的文物,以展示頗有獨創性的韓國民族文化的特點。
歷史館 : 歷史館展出韓國代表性的紀錄文化遺產-韓文。金屬活字和具有史料價值的金石文、文書、地圖等珍貴文物,可以讓參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韓國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該館共有10間展廳、2800多件文物。
美術館 : 是欣賞傳統藝術和宗教藝術的空間。這裡共有4間展室和890多件作品,尤其在佛教繪畫室里,還能欣賞超過9米的佛畫。這裡還是韓國的佛教雕刻和文化藝術精髓的空間。5間展廳里展示著630多件文物。在這裡,可以看到稱之為文化精髓的世界文化傑作,其中包括 韓國第83號國寶 “半跏思惟像”等佛像,以及陶瓷品。
亞洲館 : 由6間展廳組成,共展覽著970多件文物。參觀人員在這裡不僅能了解亞洲文化的多樣性和共同性,也能認識到亞洲各個文化圈的特點。尤其在中亞展廳,可以欣賞到東、西文化相互交融的絲綢之路文化。
捐贈館 : 11間展廳,展示了為宣揚人類傳統文化做出貢獻的有志之士捐贈的1000多件作品。在捐贈館,除了韓國的文物以外,還能欣賞到世界各國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作品。

導覽服務

中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

國立中央博物館內的導覽服務使您最有效的參觀長達4公里、設有40多間常設展覽館的博物館。所謂導覽服務是一種新概念的博物館導覽指南服務,這是一種利用PDA或MP3等新科技產品,向觀眾提供有關展品、觀眾目前位置、最佳參觀路線等信息,為觀眾提供便利。導覽服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導覽系統之一,只要您租借PDA和MP3,到展品前面時,機器就會自動播放有關展品的視頻和音頻信息。 租借費:視頻導覽[PDA]3.000韓元/音頻導覽[MP3]1.000韓元

節目
1.博物館為了提高遊客對韓國歷史及傳統文化的理解,還提供享受文
化的機會,針對不同遊客,特別準備了很多活動。
如外國語講解服務節目 : 通過歷史和文化等各領域專家的講座,
能更好的了解韓國傳統文化及歷史。
1) 中國語講解:每天上午10點30分到11點30分
2) 日本語講解:每天上午9點30分到10點30分
3) 英語講解:每天下午2點2點30分到3點30分
4) 針對聽覺殘疾人提供手語導覽,可以到現場隨時報名

小貼士

1) 參觀時間:周二、周四、周五,上午九點-下午六點;周三、周六上午九點到晚上九點(比平常延長3個小時),周日以及節假日,上午九點到下午7點。 晚間開放時,兒童博物館的晚間參觀只限於每個月最後一周的周三晚上6點到晚上7點半。

2)免費參觀:常設展覽館、兒童博物館、免費規劃展覽。免費參觀時,為了保持參觀秩序,特別發行“免費參觀券”,因此,先到發券處領取免費的參觀券以後,就可以進場了。

3)休息日:1月1日,每周周一

4)交通:乘坐捷運4號線,在二村洞下車,從2號出口出站,然後步行約 150米即可到達博物館西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